帖子收藏

多年來在文學城論壇和群組發了一些帖子。很多已經找不到了。還能找到的,就存在這吧。(慢慢再整理)
正文

大學夢 (2)

(2015-12-03 11:22:23) 下一個

大學夢 (2) 

鄉裏原來隻有初中,高中是文革中新加的。學校座落在小鎮的邊上,旁邊有一個很大的操場。鄉裏開大會,放電影,籃球賽,運動會都用這個操場。學校有三排房子,兩個院子,共十六間房。六間教室,每個年級一間,兩間辦公室,一間乒乓球室,還有一個食堂,廚房,和幾間教師宿舍。硬件很差,但老師們很好。數學老師相當有水平(不知什麽原因給發配到這來了,恢複高考後他調進了城裏的一所重點中學),我記得他教的解析幾何,圓錐曲線的性質,講得非常生動,以致我一看到幾何題就想用解析法來做(我對幾何圖形的理解很差,缺乏空間想象力)。那時候還有幾位文革前入學,沒有真正完全讀完大學課程的大學畢業生也給分配到這個相對偏僻的地方來當老師,可能有點讓他們接受再教育的意思。有一位是北大的,據說是當年軍內大比武的尖子,保送北大國際政治係,牛的很,他沒教過我的班,但是我們喜歡聽他神聊當年的事,大比武和大學,聽得心馳神往。教我工基農基的老師M也是新分來的江蘇師範大學畢業生,很敬業,很想教學生但限於政治氣氛不能放手教。有一天他把包括我在內的三位愛學習的學生叫到他的宿舍, 悄悄地送給我們三本書,高中數學複習資料,高中數物理複習資料,高中化學複習資料,讓我們輪著看。雖然隻是複習提綱,但骨架都在內了。那個時候這事要是泄漏出去,會有政治風險,所以我們三人隻能悄悄地看,不敢給外人知道。靠著這三本書,我把老高中的這三門課大體都學下來了。(化學差點,因為沒法做實驗)。永遠感激M老師!

其實即使在那個時代,物理數學也是很有用武之地的。至少有兩次我的物理數學知識在實踐中用上了。一次是在雙搶期間。那時我家鄉農村平時是沒有電的,雙搶期間用船載發電機帶動滾筒式脫粒機借個各村輪流使用。那一天輪到我們村使用,我發現一個滾筒壞了,掉了一排鐵齒。我那時已經學到了一點物理,心裏覺得有些不放心,於是就順手在柴垛上撅了一段棉花秸,在地上劃拉一下離心力公式,得出F很大。於是就建議不能用這個滾筒。可那正是雙搶季節,有好不容易輪到我們村用機械,不能物盡其用很可惜。時候到了機器就要輪到別的村使用了,如果脫粒還沒有完成的話,就必須人工甩稻脫粒,強度大,效率低。所以頭還是想湊合著用。考慮到我的建議,頭讓大家退下先開機試試。果然開機不久轉速提升後脫粒機開始劇烈震動,隻能放棄。

第二件事是給公社農機廠的圖紙算坐標。他們要造一台比較精密的機器,因本廠加工精度不夠,其中有些部件必須拿到附近一個城市的大機械廠用進口的高精度鏜床來加工。但那個大機械廠把活給退了回來,說他們那鏜床是數字化的座標鏜床,必須給出孔位的座標才能加工。公社農機廠有圖紙,在圖上用幾何關係可以定位,可就是算不出孔位座標值,隻能請公社“最高學府”(當年學校老師語)來幫忙。那時正好是假期前夕,數學老師急著進城回家,就把任務交給了我們哥倆(我老兄學了兩年手藝回校讀書,比我低了一級。)兩人對著藍圖算了幾天,用了一大堆稿紙,終於算了出來。原理其實不難,主要是用幾何關係三角公式列方程,再解聯立方程。關鍵是要保持精度,當時又沒有計算器,那麽多長長的數字竟然都算對了,現在回頭看真是難以想象。其中有一個難點是手頭的數學用表精度不夠。開方都是手開的,三角反三角必須借助數學用表。因為精度不夠,隻能在精度範圍查出兩端的值再根據距端點的距離估算。當時是憑感覺覺得這樣做可以保持精度,無意中用了線性內插值法。幫助農機廠圓滿完成了任務後,我倆也在當地算是出了一點小名。農機廠的技術員們在當地人們心目中就已經很大拿了。我們竟然比他們還能,所以很大家紛紛傳言老X家的兩個孩子如何如何厲害。(實際上老鄉們的看法有誤哈,我們沒那麽厲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