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我的家 (二)我的祖父(6)

(2025-02-08 12:46:19) 下一個

(二)  我的祖父(6)

         薛先生和我祖父來匯龍鎮(後來的縣城)原本是來看戲的,但我祖父為了謀求以後很好的發展,很想在這裏能結交些朋友。要他在看戲之前,介紹我祖父能認識一些他的朋友。薛先生當然很樂於把在匯龍鎮的一些朋友介紹給我祖父,一來可以顯示自己在這裏有如此豐富的人脈關係,二來也可以在這些朋友麵前顯示自己有這麽個闊朋友。沒有錯,我祖父當時在他眼裏確實是個闊朋友,而且闊的使人匪夷所思。我父親告訴我說,也許當時的“家當”(家業)不是祖父親自創立的,一下子讓他擁有了,沒有一點來之不易的感覺,反而還有用之不竭的感覺。當然,他也想使之在這基礎上謀求更大的發展,可是他苦於缺乏經驗和方法。唯有自己的母親和社會上流行的一句“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的信條。

         他和同學薛應龍在異鄉遇見了,重新認識、交往了,覺得他才是自己渴慕的朋友。特別跟著他去了幾次匯龍鎮以後,他對薛先生幾乎到了絕對信賴的地步,凡是薛先生提出的任何建議和涉及的費用,總是全盤采納、接受。他當時的邏輯思維很簡單,薛先生能在餘榖鎮和匯龍鎮有那麽多的朋友,足以證明他的為人是無可挑剔的,他在朋友中的地位也足以證明他的聰明才智勝人一籌,而他正需要這樣的朋友。

         在他們到達榮華飯店的當日,薛先生通過餐廳經理了解了戲院裏演出的劇目情況,經理告訴他:“上海來一個戲班子正在演出紹興戲“西廂記”劇目,頭牌花旦好像叫李香玉。“他知道這不是他曾看過的戲班子,因為當時上海紹興戲戲班子有好幾個,就上海本地的就有幾個,還有江浙來的也有幾個,它們經常在上海附近的江浙一帶巡回演出。

         當時,他們忙於接待我祖父剛認識的幾個新朋友,薛先生便委托餐廳經理去戲院預購了兩張頭排戲票。接待朋友的事剛剛結束,他們可以盡情的去欣賞紹興戲“西廂記”了。

         殊不知,“西廂記”劇目分上、中、下三場演出。不過,他們原先準備在匯龍鎮呆上三五天的,隻是不知道一個劇目的戲要分成三場演完。但聽說“西廂記”這個戲非常好看,他們當然要把它看完才回去。反正薛先生與戲院張老板有過一麵之交,隻要與他說一聲,再補兩張頭排票應該不是問題。哪知道事後薛先生找到張老板時,頭排票已經銷售一空。雖然尚有不多的其他位置的票,但這樣覺得虧待了朋友(在張老板的心目中把薛先生已經視為朋友)。無奈之下張老板答應,演出時,在頭排座位的旁邊再加兩個位置,隻是位置稍偏了一些,似乎戲院的生意非常好,但使我的祖父有些不解。

         晚上,我祖父隨著薛先生進了戲院,在頭排票的加座位置上坐下。這是他第一次來看戲。以前他曾從曾祖父那裏聽說過上海的一些戲院,譬如我曾祖父曾去過的老西門中華戲院和聽說過的美琪劇場,他想象中的戲院,應該至少有數百個座位。可是這裏隻有一百多個座位,且這裏還沒有電燈,隻是在戲台上掛著兩盞氣油燈,把舞台照的透亮;戲院的四壁隻是掛著幾盞帶有玻璃罩的煤油燈,發著昏黃的微弱燈光。又從餐廳經理那裏知道,這裏難得有外麵的戲班子來演出,而這裏的居民包括附近小鎮的居民都有觀看這種戲劇的願望,這樣的情形,不難解開了我祖父的不解。他們入座時,戲院裏大半的位置上已經坐滿了人,有兩個買花生、糖果等零食的小販在劇場內四處兜售,看來人們並不在乎這些零食小錢,小販的生意很不錯。祖父更不在乎地買了兩包花生米,邊看邊吃可能會有另外一番情趣,因為他從來沒有這種體驗過,他隻是這麽想。

          晚上7:15左右,劇場裏座無虛席,戲班子的鑼鼓聲響起,戲台的幕布徐徐拉開,一位身穿古裝華麗服飾的千斤小姐楚楚動人,亭亭玉立的出現在普救寺的園庭裏,全場頓時響起了一片的讚美聲。然後她以委婉、優美的紹興戲唱腔和說白,說出了自己是已故國相之女崔瑩瑩,與母親來到了普救寺……。此時,窮書生張生也偶然來到了普救寺,並與崔小姐偶遇,兩人互生情愫,但無計親近。

         然而,河橋守將孫飛虎兵圍普救寺,強索崔瑩瑩為妻子。崔夫人當眾許願,誰能使之退兵,就將女兒瑩瑩許配給他。張生請好友白馬將軍杜確發兵解圍,最終崔夫人嫌張生貧寒而懶婚。當時的封建婚姻非常講究門第,且全由父母作主,連他們親近的機會都給阻斷,使張生日久相思成疾。第一場的戲在張生的悲中下幕。

         他們看完了第一場的戲以後,第二天的白天,他們的思想一直沉浸在“西廂記”的劇情之中,對張生和崔瑩瑩充滿著同情,對河橋守將孫飛虎的強搶民女和後來崔夫人的懶婚表示出極大的憤慨。當然,更多的對戲班子裏演員的議論,評論的主要人物不外乎戲裏分別扮演崔瑩瑩和張生的花旦和小生。由於他們畢竟很少觀看這樣的演出,對於我祖父而言還是第一次,在他的腦海裏認為她倆的外貌在人世間是端妍絕倫之人了,紹興戲的唱腔之優美也是絕無僅有的。深深的陷入了對紹興戲的迷戀之中,兩人相約,以後有機會一定再來看。

         第二天的中午,他們約戲院張老板在榮華飯店的小包房裏相聚,一來對他們的照顧(臨時增加的頭排位置)表示感謝,二來希望以後張老板能隨時向他們提供類似於這樣的演出信息。並對張老板不敢怠慢,還是點了飯店裏最經典的幾個招牌菜和幾個下酒菜,要了兩瓶汾酒,三人一邊喝酒一邊聊著許多戲班子裏的事。張老板經營戲院生意已經七八年了,來演出的各種戲班子恐怕不少於十來個,對於戲班子裏的緋聞知道的也不少,再加上他添油加醋的發揮,可讓他倆聽的津津有味,流連忘返。就這麽一頓午餐,三個人整整用了三個多小時,兩瓶汾酒和所要的菜也所剩無幾。雖然都沒有喝的酩酊大醉,但在後麵談論中都已經不著主題的在說著胡言亂語的話了。餐廳經理見狀,把他們攙扶到樓上的房間裏休息,他們晚上還要看紹興戲“西廂記”呢。

         他們一覺醒來已經晚上六點半了,但肚子沒有一點餓的感覺,於是漱洗完後直接去了戲院,觀眾已經紛紛進了劇場。他們在原來加座上就坐,祖父照例買了花生米等零食,但並不是追求什麽情趣,而是預防餓了肚子。

         西廂記的第二場戲依然在鑼鼓聲中拉開序幕,相思成疾的張生在普救寺的病榻上思念著瑩瑩,在他的唱詞裏充滿著對瑩瑩的愛意和無法與她親近的苦楚和悲哀。由於崔夫人的嚴加阻止,並讓瑩瑩的侍婢紅娘監視著女兒。瑩瑩知道張生相思成疾,心裏十分的焦急,但自己又不能前去安撫他,在她的唱詞裏也充滿著對張生的思念和掙紮、痛苦。引發了許多觀眾的同情,連我祖父也情不自禁的罵起崔夫人來了:“真是個老不死!”

         瑩瑩和侍婢紅娘雖然是主仆關係,但瑩瑩的善良待她如同姐妹,她看到小姐如此深愛著張生,張生又對小姐如此的癡情,但又受到崔夫人的竭力阻止,對他們深表同情。於是她背著崔夫人,在她的撮合、幫助下,瑩瑩夜奔西廂探慰張生,崔夫人獲悉後拷問紅娘,反被紅娘幾句話點中了要害,迫使她勉強答應了婚事。第二場的戲落下了帷幕。

         第三場戲應該是最精彩的一場,因為當時的許多觀眾都沒有看過“西廂記”這本書,可能也沒有聽過這個故事,我的祖父就是這樣一位觀眾,連薛先生也隻是知道個大概內容,裏邊的一些人物的名字可能叫不出幾個來。隻有第三場戲以後,使他們知曉了故事的全部,原來人間還有如此美好的故事。

         第三場戲的帷幕一拉開,因為崔夫人勉強答應了婚事,於是她又以門第為由,令他立即上京應試。瑩瑩卻在與他十裏長亭送別時叮囑:“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她並不看重名利。張生到京考中狀元,而鄭尚書的兒子鄭恒借機編造謊言,說張生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懶婚,要瑩瑩嫁於鄭恒。後來張生趕到,鄭恒撞牆而死,張生和瑩瑩終成眷屬。故事的結局使人感到很欣慰,並非常願意傳頌它。但對故事裏的個別情節和人物的出現有必要說明如下:

         一,張生是個窮書生,何緣上京趕考一下子考中了狀元?張生的先父官禮部上書,可見他也是書香門第出身,自幼在此環境下熏陶,勤奮好學,學成滿腹文章以求金榜題名。可是時運不濟,造化弄人,多次應舉,均名落孫山。於是遊於四方。便在普救寺偶遇了國相之女崔瑩瑩,一見鍾情。為了愛情,又有他自幼勤奮學得的滿腹文章,所以赴京趕考一舉成功。

         二,在第三場戲的最後出現了鄭恒這個人物,此人乃是朝廷鄭尚書的兒子,從小父母作主將瑩瑩許配給鄭尚書的兒子鄭恒,在當時這種婚姻司空見慣的事。而當時瑩瑩是個叛逆封建社會的一個女子,更覺得張生各方麵比他優秀,因此盡管他·怎麽編造謊言,她不為所動,深信張生會回來的,張生中榜後即趕回來與瑩瑩完婚。鄭恒感到羞愧而撞死於牆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