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我的家 (一)我的曾祖父(3)

(2024-12-21 13:15:40) 下一個

 

                                           (一)我的曾祖父(3)

         我曾祖父於1910年的夏天,舉家移民到啟東縣共和鎮附近的新家。他常常在田間,遙望著這大片土地,引發了他很多的沉思。現在已經不是以前的一畝三分地,可以不用任何思考的在其上種植傳統的作物。而現在已經擁有了上百畝的土地,可不能任意的種植莊稼了。在這大片土地上,種植什麽樣的農作物一直是他思考的問題,並且得首先從土地的特性研究開始。憑他數十年的經驗,分析、判斷結果,這裏的土壤是屬於粘土,但非常肥沃。當初,我的祖父建議種植水稻。顯然,他完全是從自己喜歡吃米飯出發,認為我們與江南僅僅是一江之隔,而江南都普遍種植水稻,想必我們這裏也可以種植水稻。曾祖父告訴他,因為水稻是草本植物,根稀很短,不適合在粘土上生長。祖父原來就十分崇拜曾祖父,被他這麽個解釋,不但覺得自己太天真、幼稚,還真的對自己的父親佩服的五體投地,感到自己有這麽個父親感到無比的幸運和自豪。

         曾祖父看到周圍的住戶大部分都種植玉米和黃豆,還有少量的高粱。原來的海門縣情況也基本如此。所以,當時我老家吃的主食主要是玉米和麥子,我小時候在老家都吃過,確實沒有大米好吃。但市場上也有大米賣,隻是價格比較貴,一般人家都不會去買,或者買少量的放在家裏,待家裏來了客人,才難得的煮一頓米飯。怪不得我祖父希望自己家能種植水稻,可以每頓都吃上米飯。但從現代的營養角度來看,玉米的營養價值可遠遠超過大米,現在有不少人正在越來越青睞玉米。

         盡管如此,曾祖父還是從經濟價值考慮頗多,因為這些農作物並非是經濟作物,經濟價值比較低,種植它何時才能把投入的白花花的真金白銀收回來?他猶豫了很久。

         他與一般的農民不太一樣,平時還比較關心時事。特別在那時事多變的年代,給許多事都帶來許多的不確定性。一次他去鎮上,看到茶館裏正聚了許多人,在議論著什麽?平時像茶館這樣的地方,他很少光顧。今天他走過茶館,看到眾人在議論著什麽?便走了進去。看到有個人正在大發議論:“大家都知道,我們老家的清末狀元張騫,曾是我們的驕傲。他在幾年前,在通州創辦了大生紗廠,哪知道數年來一直慘淡經營,幾乎到了破產倒閉的邊緣。從那時起再也沒有人提起此時,好像根本就沒有此事似的。可是在經過了數年的慘淡經營後,竟然扭虧為盈獲得了發展,現在又在啟東久隆鎮創辦大生二廠,資本為100萬兩,紗錠2.6萬枚。到了今年(1911年),大生一廠和大生二廠已經共獲利約370萬餘兩。“眾人聽了不解,都異口同聲的發出了”咦?“的一聲。他接著說:“現在我國正在發展紡織業,上海、蘇州江南一帶的紡織業都在大力發展之中。紡織業卻離不開紗廠的紗錠。而紗錠又離不開棉花的種植。”曾祖父聽了以後,頗為振奮,一下子使他腦洞大開,腦海裏一下子產生了種植棉花的念頭。

         但這畢竟隻是偶然聽來的消息,他所說的大生二廠不就在久隆鎮?距家也隻有20來華裏,何不親自去一次?於是,他親自去那裏“考察”了一次,大生二廠確實正在兩班倒的在生產,順便又去了附近的久隆和三丫支鎮,觀察了棉花的銷售市場,確實隨著當地紗廠的發展,這兩條鎮上增設了收購棉花的點。明顯棉花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並且價格有上漲的趨勢。

         曾祖父種植棉花的信心增強了,而且棉花是當時最主要的經濟作物,根據他的經驗,我們老家的土地很適合種植棉花,首先我們老家是真正的平原,土地肥沃,陽光充足,正適合棉花的生長。但覺得自己種植棉花的經驗不足,所以他第一次隻是試種了二十來畝地的棉花。首先他從種植棉花的棉農那裏取了經,從播種開始,發芽育苗,到田間管理,甚至到後來的采摘,都仔細的聽取他們的介紹,並作了詳細的記錄。真是不負有心人,第一年的棉花就長勢獲良好,並獲得了豐收。第二年就擴大了種植麵積,幾乎一大半的土地都種植了棉花。

         曾祖父在種植上真的沒有少下功夫,當時的農村,根本沒有像現在那樣有氣象預報,甚至還預報未來一個星期或更長時間的天氣情況。當時農家種地都根據老黃曆上的24個節氣來記載農作物的播種、管理、收割的時間。在這方麵,我的祖父算是“專家”的了,因為他當時算是個有文化的人。到了年底,他總是親自去鎮上劉正泰香燭店買一本新的黃曆回來,然後總是埋頭閱讀、研究它幾天。他似乎根據這一年24個節氣裏的天氣變化,掌握了一些天氣的變化規律。他每天早晨起來,隻要對著天空仰望一下,他便能知道這一天的天氣情況。我記得在小時候每天上學去,常常問他要不要帶傘。

         這隻是黃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更大的作用是對農作物的種植方麵,它根據一年24個節氣來安排種植作物的播種的具體時間;中間的除草、鬆土、施肥時間;最後的收割時間。特別對棉花的種植有比較高的要求,棉花是屬於木本植物,它的根部非常發達,可以伸至地表較深的地方吸取水分和養料,而我們老家的土地正是水分充足,又肥沃,正是適合棉花生長的土地。一般選擇在春天約4月10日的時間,那時地溫還比較高,在12°以上,且施於足夠的有機肥料(原本比較肥沃的土地,一般種植數年後再施肥,但中間施肥是必須的。)播種以後仔細觀察發芽育苗,特別觀察幼苗的成長。中間的除草、鬆土、去除病蟲害和施肥,都是中間田間管理的重要環境。即使在棉花最後的采摘期也非常重要,所幸棉花的采摘收獲期正在天高氣爽的秋天,很少有下雨的天氣。

         棉花采摘收獲期的情景在我的腦海裏還有印象,我大約七八歲的時候,那時我家沒有我曾祖父時那麽多的土地,但當時我的老家已經普遍種植棉花,老家是我國主要的產棉地之一,且我老家出產的棉花質量為最好。到了收獲期,常常把我們小孩拉去幫忙摘棉花,記得在我們腰間紮一塊可以當作大口袋的布,讓我們在棉花田間裏,跟大人們一樣的在一朵朵的雪白雪白的棉花。我一邊摘,一邊往大口袋裏送,過了一會兒,大口袋漸漸的鼓了起來,然後一起放到真正的大口袋裏。這樣的勞動一點也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很有成就感的興奮,甚至越幹越賣力。回家後,母親總有給我們好吃的東西作為報酬給我們。哪怕隻有一塊餅幹或一顆糖,那時的我們要求並不高。但曾祖父那時的創業精神猶如我家的基因一樣代代相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成事在於謀劃,把要做的事情想清楚了,做起來就順暢了。博主傳承了一個好基因。讚一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