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青年時代(十七)— 三線建設(三)

(2016-01-17 10:06:46) 下一個

我的青年時代(十七)— 三線建設(三)

我與何師傅及其他幾個同事又一次外出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調研工作,再次回到山溝時,工地的基礎建設有了很大的進展。

山溝裏的三通一平(通水,電,交通和平地)工程已經結束,再也聽不到到處放炮的轟隆聲,隻有挖土機,推土機的轟鳴聲及來回不停裝載土方的載重汽車發出隆隆聲在山溝裏四處響起。

工地成立了指揮部,海軍裝備部派來一位魏校官擔任工地總指揮,還隨同來了一些軍代表;我們的周廠長擔任副總指揮,王書記擔任工地黨委書記。當時沒有現代化的通訊設備,三位領導親臨工地現場,與各工地施工負責人商量,研究問題,發現問題馬上討論,協調解決。在整個山溝的每一個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腳印。

負責擴初設計單位—上海第九設計院也派員來到工地現場,居住和辦公在我們的草棚裏,直到辦公大樓建成以後才與我們一起搬進了進去,白天他們一直在施工現場指導工程施工;施工單位大批人馬早已在山溝按寨紮營(他們都住在他們的簡易房子裏)。

   在幾大車間的基地上(包括變電房),建築施工人員用毛竹搭建的手腳架(當時還沒有用鋼管手腳架)已經建起,運輸建築材料的車輛在廠區的水泥路是來回奔馳著,攪拌機發出的低沉響聲不斷地被其他車輛發出的聲音所淹沒,帶著安全帽的施工人員在手腳架上忙碌地工作著……。整個工地沉浸在一片欣欣向榮的繁忙景象之中。

我們回工地以後,我們的辦公大樓已經建成,正處於裝潢階段,我們在草棚裏又呆了一個星期以後,與其他的科室及外單位設計人員都搬進了辦公大樓,一切的辦公設施都已就緒,一下子感覺方便,舒適了許多。

   這時老廠又來了數批三線建設人員,其中又來了兩個老技術人員,雖然以前相互都不認識,如今將一起工作成為同事,自然是十分高興的一件事,沒有幾天大家都熟悉了。一位是搞機械的,宋師傅;一位是搞結構的,餘師傅。當時相互之間都不以技術職稱來稱呼的,其實當時長遠不搞技術職稱評定,除一些五十年代老技術人員外都是技術員職稱,所以都以師傅相稱。在我看來他們都是我的前輩,至少是我的學長,我從心底裏十分的尊重他們。

   人事科從上海招來了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代培過的新工人,他們都將成為我廠的骨幹力量。當然他們都是上海人,他們要比我年輕許多,但因為是老鄉的緣故,我們一下子都熟悉了;

   又從當地招來了許多學徒工,他們都是縣城裏的名義上的初中畢業生,實際上由於文化大革命在學校裏呆到了初中畢業。但不久的將來他們可能是這個廠生產的生力軍。

   組織部門又從南京炮兵工程學院,哈軍工,哈工大招來了好幾十個69,70屆大學生,這些都是名校出來的學生,盡管他們由於文化大革命沒有把學業學完就走上工作崗位,但他們有比較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在工作實踐中同樣可以成為各種優秀人才。在這短短的時間裏,工地一下子來了那麽多各種人,使這山溝一下子熱鬧起來。

   這些大學生分配於各個科室,我們技術科也分來了十來個大學生,大大增強了我們的技術力量。何師傅是當然的技術科長,因為我們當時的綱領產品就是為核潛艇配套的產品,產品比較單一,這樣的技術力量配備是完全足夠的。何師傅根據當時的需要,又把我們分成兩個組,一組由宋師傅任組長;二組由餘師傅任組長。兩位組長都要我去他那兒,後根據何師傅的意見,我去了二組。我們組偏重於搞綱領產品,一組偏重於搞廠非標設備的設計。從我心裏很想搞非標設備設計,因為綱領產品偏重於製造工藝,工藝裝備都是外購的。但當時我很理解何師傅,因為我已經跟著他搞了不少調研和考察工作,也做了一定的技術準備工作,所以,我還是欣然接受了這樣的安排。

   看看整個工地日新月異的變化,的確很鼓舞人心,各大廠房紛紛都建了起來(包括設備基礎),用大平板載重汽車把從十二個國家進口的大型設備陸續拉進了工地,特地為外國專家建造的招待所(當時不時髦賓館名稱)也已經建成,隨著設備的進場,陸續有外國專家進駐工地,指導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當時我國還在反帝反修時期,進口的設備大都是東歐捷克斯洛伐克等和日本的設備,主要焊接設備是瑞典的。這些大型設備都是由當時六機部所屬專業安裝單位來安裝的,他們在這些大型設備未達到工地前,他們的技術人員早早根據我們提供的設備相關資料,精心編製設備安裝方案,設計了安裝裝備設施,達到工地時,他們隻是根據將編製好的詳細安裝工藝向安裝人員進行安裝技術交底而已,然後與外國專家一起在現場進行技術指導。

   由於這是一項軍工建設任務,各單位都特別的重視,各單位之間的配合,銜接都十分的默契,單位之間從來沒有相互推諉,而是齊心協力把整個工程搞好,提前完成。所以,工程進程非常的快,在整個214工程的配套項目的建設中,我們工地建設是屬於名列前茅的。

   正如當時周副指揮所說的那樣,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艱苦奮鬥,到了一九七一年的夏天(與我第一次見麵所說的一年後)我四九一廠(工廠建成後不再稱為工地)基本上具備了投產條件,足夠的外部電源已經接進了工廠,各車間的主任都紛紛就位,各工種人員經過培訓後都陸續充實了各車間,設備都已經處在待運行狀態。許多職工紛紛將家屬帶來了工廠,住進了新建的三層樓的家屬樓,職工子弟學校,托兒所,幼兒園已經建成,師資力量正在配置之中,有望今年秋季開學;副食品,糧油供應商店已經啟動,需要進一步充實,完善;外出的交通車已經啟用......。人們正期待著正式投產的一天。

   為了驗證我們廠的生產能力,廠領導請求上級領導,申請製造一套陸用同類產品(綱領產品用於海上核潛艇),很快得到了上級領導的支持,並發運來產品的毛坯,附件和各種配件。我廠第一次承擔了陸用同類產品的製造任務,全廠職工心情是多麽的激動,精心地做了許多準備工作,派出最有經驗的頂級技師來加工產品零部件;由最有經驗的頂級工匠來組裝,總裝這個產品;經過軍隊技術檢驗人員檢驗,合格通過,並運往發射基地發射,成功地完成了發射任務。為我廠將完成國家更多的軍工產品任務增加了信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在70年代,這類工廠,為國家的建設的確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