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美國醫學院學生入學資格不一樣。
中國醫學院學生是經高考後由高中畢業生直接進入醫學院,學製5-6年,畢業後授予學士學位。
美國的醫學院是在大學本科畢業後才可報考。美國大學的學製通常是4年,醫學院也是4年。大學畢業被授予學士學位,醫學院畢業被授予博士學位,也就是“MD”(Medical Degree)醫學博士。
除了要大學畢業,還要求完成醫學預科課程的學習且參加了醫學院入學考試後方才有資格申報美國的醫學院。
在美國的大學裏沒有專門設立的醫學預科,所謂的醫學預科是指報考醫學院前必須完成一些指定學科的課程。報考醫學院與大學本科專業無關,無論在大學主修任何專業(如:生物、音樂、數學…),隻要符合醫學院的報考要求都可以申報醫學院。
報考美國醫學院除了上述的條件外,報名後還要按照要求寫作文和準備推薦信。作文和推薦信的數量每個學校不一樣。作文除有統一題目外,另外每個醫學院還有自己的作文題目。推薦信由推薦人直接寄出。頂尖的醫學院還會看重學生的領導能力、開拓精神和特長。
報哪些學校和報多少學校沒有限製,每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報考。報名之後等待麵試通知。不是隻要報名就給麵試,而是報名後醫學院經過篩選發出麵試通知。醫學院的麵試必須到各自醫學院進行,因為許多麵試官不是專職的,這些人可以是教授、醫生、管理人員,也可以是學生。在麵試的同時,報考的學生也要對報考的學校和附屬醫院有初步的了解,每個學校的教學計劃和學費是不一樣的,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喜好進行選擇。麵試的旅行、食宿費是自理的。
美國醫學院學生是從本科及以上的優秀學生中挑選的。應屆本科畢業生直接考入醫學院的學生約占全部新生的40-50%,其他的學生來自於社會各行各業;有本科畢業多年才報考的,也有碩士、博士(PhD)畢業後報考的。所以在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經常會看到帶著孩子上講台領取畢業證的場麵。
麵試後就等學校的錄取通知了。每個學校的錄取方式不同,通知時間也不同。一個考生可以被多個醫學院錄取,最終由考生選擇一個學校。但也有得到了麵試機會而最終沒被任何學校錄取的。
大學四年總成績(GPA)、醫學院入學考試 (MCAT) 成績、作文、推薦信、麵試等,每個環節對錄取都很重要。
兩國醫學院的學習課程都很重。中國多數是全國統一教材。美國很多學校沒有固定的教材。兩國醫學院基礎課、臨床課、見習、實習大致相同。
醫生在美國是收入相對穩定、較高而且受人尊重的職業,但要成為正式的醫生在醫學院畢業後還要通過醫生資格考試(俗稱為考Board)、經過住院醫和/或主治醫的培訓。在有些專業,如內科,隻經過住院醫培訓後不做主治醫培訓也可直接行醫,成為全科醫生也就是家庭醫生,如果再經過專科培訓後就可成為專科醫生,如,呼吸內科、消化內科等。每個專業要求培訓的年限不同。住院醫和主治醫的培訓同樣都需要經過醫院和學生的雙向選擇,需要有醫生執照考試的成績、推薦信、麵試、選擇醫院和被醫院選擇等,此過程一般稱之為“Macth”。如果沒被任何申報的醫院看中,也就失去了培訓資格,當然第二年還可以重新來過。在美國從醫學院開始直到正式行醫的過程中都會麵臨被淘汰的可能。中國也需要考取行醫執照,近年中國醫院也開始要求住院醫培訓。
中國醫學生與美國相比少了一個大學本科的學習過程,但因為中國醫學院的醫療係和美國醫學院所學的科目基本相同,實習過程也相似,所以在中國醫學院畢業後可直接考取美國的行醫執照,然後在美國接受住院醫和主治醫的培訓。即使是在中國行醫多年的醫生到美國做醫生,也要重新考照和培訓方可在美國行醫。
中國醫學院畢業後雖然獲得的是學士學位,但由於所學課程相當,所以中國醫學院的畢業生在美國工作仍然被看成是“MD”。如果在美國沒有考取行醫執照就不能做醫生但卻可以做博士後,也同樣可以晉升為教授。
有些人在中國醫學院是本、博連讀的,或醫學院畢業後攻讀了PhD學位、或到美國後攻讀了PhD學位,在美國就成了“MD PhD” 雙學位。而美國的“MD PhD” 有分別獲取的,也有雙博士連讀完成的。美國的“MD PhD” 一般需要在本科畢業後再讀六到八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不對. 內科和家庭科不同,住院醫培訓也不同.
是“醫學學位”,不是“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