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法界〕簡稱十界,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前六是六凡,後四是四聖。
十界唯心
十界唯心,憨山大師在《夢遊集·示徐清之》中開示道:
佛說:三界上下法,唯是一心作。言三界上者,乃出世四聖,謂佛、菩薩、聲聞、緣覺也。三界下者,乃六道凡夫,謂天、人、修羅三善道,及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也。是則十法界中,一切聖凡,善惡因果,依正莊嚴,皆由一心之所造。然此一心非別,乃吾人日用現前,分別了知之心也。
〔依正〕依報和正報。世間國土房屋器具等,為身之所依,叫做“依報”;眾生五蘊假合之身,乃過去造業之所感,叫做“正報”。“莊嚴”有兩種意思:一、莊重威嚴的意思。二、裝飾的意思。以善美飾國土或以功德飾身雲莊嚴;以惡事積身亦雲莊嚴。例如,《佛說阿彌陀經》曰:“功德莊嚴。”《觀無量壽經》曰:“如此愚人,偷僧祗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
〔心〕佛學中,“心”之一詞用得極為普遍,含義甚多,故一定要明白句中所說的“心”其內涵是什麽;否則失之毫厘,謬以千裏。憨山大師在這裏明確指出 :十界唯心的“心”,乃吾人日用現前,分別了知之心也。〔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包括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下至餓鬼、地獄;色界是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身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禪十八天;無色界是已無色身,但住心識於深妙禪定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空天(空無邊天、識無邊天、無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輪回的境界。
既然一切由心,非次第造,乃日用現前念念所作之業(業有共業和別業。共業是眾生共通之業因,能招感自他共同受用之山河、大地等器世界,此乃依報之業;別業是個別眾生招感自身果報的業因,如身體不同、苦樂不同等,此乃正報之業),於十法界流轉。若一念由貪嗔癡所作十惡,身三口四意三惡業,則就三途苦趣之因;若一念轉十惡而為十善,則為人、天妙樂之因;若一念善惡兩忘,內不見有我,外不見有人,一心寂靜,則為聲聞出苦之因;若觀目前苦樂逆順,由因緣生滅,流轉還滅,則成緣覺之因;若一念了知人法無我,因緣性空,無有作、受者,而不妨現行布施、持戒、忍辱六道之行,化度眾生,則為菩薩之因;若一念頓悟自心,本來光明廣大,無不包容,無不濟度,了無一法當情,生佛平等,即為成佛之因。
故此一心,廣大無外,本來清淨,圓滿光明。若日用念念悟此,則雖居塵勞,而為出世之人矣,此所以維摩稱為不二法門也(“不二法門”,超越相對差別之一切絕對平等真理之教法。即在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之上,能直見聖道者。《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第九》載有三十三種不二法門)。居士若能體此而行,則一切恩怨、是非、人我,煩惱情根,應念化成光明藏矣。日用一切境界,試此觀看,念念覺察。若不能安忍,為煩惱之所障礙,才見起處,即將六祖本來無物一句提起(《六祖壇經》中,六祖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如金剛王寶劍(“金剛王寶劍”,為切斷一切情解葛藤之利劍也。見《臨濟錄》),則一切煩惱,當下冰消,身心化作清涼池矣。如此力行,若能精進不退,則頓證大解脫場,又何此外別求佛法哉!
心
偈雲:
三點如星現,一鉤似月斜;
披毛從此出,作佛也由他。
偈的頭兩句是描繪“心”字,這裏的“心”是上文所言“乃吾人日用現前,分別了知之心也”,亦即現前一念之心。“披毛”,做畜生。
《十善業道經》雲:“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此法會中的佛、大菩薩、大比丘、天、人、阿修羅等),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
《華嚴經·十回向品》偈雲:“一切世間之所有,種種果報各不同,莫不皆由業力成。”
〔業〕我們的一切善惡思想、言談、行為,都叫做業,善的思想、言談、行為叫做“善業”,惡的思想、言談、行為叫做“惡業”。〔業力〕業的力量。善業有生樂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力量。
《佛說五苦章句經》雲:“心取地獄,心取餓鬼,心取畜牲,心取天人,作形貌者,皆心所為。能伏心為道者,其力最多。吾與心鬥,其劫無數,今乃得佛,獨步三界,皆心所為。”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雲:“諸佛以法為大師,修心所證菩提道。”
《六祖壇經》雲:“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宗鏡錄》雲:“成佛匪(不)離於當念。”先德雲:“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佛說十法界圖解(圖)
此圖中,十法界當中是“心”,說明究竟在哪一法界,皆由心造,所謂“十界唯心”。圖中各界的文字如下:
成佛之心:法界一心,三覺行圓,萬德具足。
菩薩之心:心存利他,廣修六度,中道而行。
緣覺之心:悟十二緣,體念入空,樂獨善寂。
羅漢之心:行四諦道,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天道之心:五戒十善,慈心修德,護國佑民。
人道之心:五戒堅持,全則富貴,缺則貧賤。(富、貴、貧、賤)
修羅之心:戒善同天,心高意忌,姤嫉鬥諍。
畜生之心:愚癡不道,無禮敬業,橫行強作。(胎生、卵生、濕生、化生)
餓鬼之心:慳貪妄取,不義自盜,福消氣盡。
地獄之心:強梁無知,違上欺下,暴逆亂理。(油鼎、銅柱、刀山)
〔十法界〕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前六是六凡,後四是四聖。〔三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是使自己覺悟,但要斷盡三界內的見思惑和三界外的塵沙無明惑,才能算是達到自覺的地位;覺他是將自己所覺悟的真理傳播給別人,使他人也覺悟;覺行圓滿是所覺悟的程度,已經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
《華嚴經》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十法界,都是由我們現前這一念心造成——“心具法界,心造法界”。現前這一念若是覺悟,不再迷惑了,把無明破了,法身就現出來了。故雲:“十界一心,不離當念;能覺此念,立登彼岸。”
〔三世佛〕三世者,過去、現在、未來也。過去佛,為迦葉諸佛;現在佛,為釋迦牟尼佛;未來佛,為彌勒諸佛。此即佛經所雲三世諸佛也。〔法界性〕單名法界,又曰法性。合雲法界性。法界即法性也。《圓覺經》曰:“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華嚴經》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魔一心
慧明法師在其《開示錄》中說道:
人之善惡,皆由心生。心善則佛,心惡則魔;佛魔原無定性,但隨心念之善惡以為轉移而已。
誠實、謙恭、慈悲、勤儉,善念也;欺詐、驕慢、嗔恨、淫惰、惡念也。故一念善,則佛應之,身心環境成為祥和,而化於佛;不獨善者愈善(不僅本是善的人更加善),惡者亦轉而為善(本是惡的人也轉而為善)。一念惡,則魔應之,身心環境轉為惡劣,而化於魔;不獨惡者愈惡,善者亦轉而為惡。故曰:凡聖不出一心,善惡皆由心造;心佛則佛,心魔則魔。理固然也。
末法時代,人多迷闇,善惡不明,自陷苦惱。更有心懷險曲,而故作善言,以為人盡可欺,世莫予智(世人都沒有我聰明)。殊不知惡劣邪魔已叢集其身心,一旦業力發動,小則疾苦喪亂,大則沉淪惡道。縱賴已往善因,暫得幸免,然福報一盡,惡報無窮,豈不險哉!此作善降祥、作惡降殃之道,曆古今而不爽者也。
總之,佛魔不離自心。何以故?一切唯心故。所謂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但法無自性,法無邪正。心正修邪法,邪法亦正;心邪修正法,正法亦邪。心善則化魔為佛,心惡則化佛為魔。吾人舉心動念之際,可不慎乎!
湛然 編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