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星雲大師公布遺囑《我最後的囑咐》

(2016-10-14 18:15:06) 下一個

              

在貧僧出家七十多年中,經常討論到生死的問題。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等於季節有“春夏秋冬”的循環,物質有“成住壞空”的還滅,人生當然有“老病死生”的輪回。

 

對於死亡,我從小就有一個不在乎的想法,數十年的人生歲月,在死亡的邊緣來回也走過多次,如:槍林彈雨中流亡、監獄的蒙難、心髒的開刀,四、五十年的糖尿病,兩次中風,骨頭跌斷,抽筋剝皮……,這許多苦難,貧僧都不計較。

 

中國有一句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在六、七十歲的時候,身體還很健壯,就想,活到八十歲就好了。哪裏知道,又這樣繼續的活下來,當然人生總是生命有階段性,我在八十五歲的時候,就預立遺囑,但隻是給佛光山的弟子知道我一些想法。

 

這篇遺囑我把它定名為《真誠的告白》,曾經對徒眾講說過一次,現在拿出來,又叫人念給我聽一遍,下麵就是《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全文:

 

 

各位護法信徒、各位朋友、各位徒眾弟子們:

在這裏要向各位做個真誠的告白。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很有錢,事實上我以貧窮為職誌。

我童年家貧如洗,但我不感到我是貧苦的孩子,我心中覺得富有。到了老年,人家以為我很富有,擁有多少學校、文化、出版、基金會,但我卻覺得自己空無一物,因為那都是十方大眾的,不是我的。

在世界上,我雖然建設了多少寺院,但我不想為自己建一房一舍,為自己添一桌一椅,我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佛教僧伽物品都是十方共有,哪裏有個人的呢?但在我的內心可又覺得世界都是我的。

 

 

我一生,不曾使用辦公桌,也沒有自己的櫥櫃,雖然徒眾用心幫我設置,但我從來沒有用過。我一生沒有上過幾次街,買過東西;一生沒有存款,我的所有一切都是大眾的、都是佛光山的,一切都歸於社會,所有徒眾也應該學習「將此身心奉給佛教”,做一個隨緣的人生。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聚眾有方,事實上我的內心非常孤寂,我沒有最喜歡的人,也沒有最厭惡的人。別人認為我有多少弟子、信徒,但我沒有把他們認為是我的,都是道友,我隻希望大家在佛教裏各有所歸。

 

我沒有什麽個人物質上的分配,說哪一塊錢分給你們,哪一塊房舍土地分給你們,也沒有哪一個人拿什麽紀念品。你要,那麽多的書,隨便在哪裏都可以取得一本做為紀念;你不要,我有什麽良言好話也沒有用。我隻有人間佛教供你們學習,隻有道場供你們護持。

 

我對大家也沒有何好、何壞,在常住都有製度,升級都有一定的標準,但世間法上總難以平衡,升級的依據:事業、學業、道業、功業,這裏麵大小、高低、有無,看的標準各有不同,都與福德因緣有關。所以大家升級與否,不是我個人所能左右,這是我對所有的徒眾深深抱歉,我不能為你們仗義直言,做到圓滿。不過,你們也應該學習受委屈,宗務委員會決議你們的功績升降,出家道行,自有佛法評量,不在世法上來論長道短。

 

 

今後,我所掛念的是徒眾的調職,佛光山它不是政府,但是單位多,又有調職製度,傳燈會竭盡所能安排適能適任,對於個人所長、想法縱有所差,大家都要忍耐。

世間難以論平等,我們要把它創造成和平、美滿的人生,但也要看在哪個角度來論平等。未來如有不同意見,大家要依循《佛光山徒眾手冊》,可以更改,但要經過大眾的同意。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創業艱難,事實上我覺得非常簡易;因為集體創作,我隻是眾中之一,做時全力以赴,結果自然隨緣。許多人以為我善於管理,事實上我隻是懂得“無為而治”。感謝大家互助合作,除了戒律與法製之外,我們都沒有權力去管理別人。對於世間的一切,來了,並沒有覺得歡喜,去了,也沒有覺得可惜。總想,人生應該任性逍遙,隨緣自在,能夠與道相應、與法相契,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我一生,服膺於“給”的哲學,總是給人讚歎、給人滿願;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因為我深知結緣的重要,心裏隻想到處結緣、到處散播佛法種子。我立誌興辦各種教育,因為從小我沒有進過正規的學校讀書,明白教育才能提升自我,改變氣質。我也發心著書立說,因為從佛陀那裏一脈相承的法水流長,我不能不把心裏的泉源用來供應世間。

 

 

我這一生,奉行“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的人生觀。

 

凡我出家弟子,都應本諸出離心,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生活要求簡樸,不要積聚。過去三衣一具、頭陀十八物、衣單兩斤半,這許多優良傳統,都合乎戒律,都應該深思熟記。

 

佛光弟子不私自募緣,不私自請托,不私置產業,不私造飲食,不私收徒眾,不私蓄金錢,不私建道場,不私交信者,大家都能這樣做到,佛光山的法脈會更加光耀永遠。所謂“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社會,功德歸於信徒”,大家應該好好奉行。

 

須知“佛道遍滿虛空,真理充塞法界”,法界一切都是我的,但形相上的無常,一切都不是我的,不要對世俗有太多留戀。人間佛教雖然不舍世間,但是「猶如木人看花鳥”,不要太多留意、太多分別。時時以眾為我,以教為命,在佛道上安身立命。

 

凡我徒眾,擁有佛法就好,金錢、物質,盡量與人結緣,因為那是人間共有的財富。對於財務經濟,點滴歸公,我們每個人一切都是常住供應,不需紛爭,不要占有,隻要大家正信辦道,生活應該不足掛慮。也希望徒眾不要為世間這種衣食住行太多的分心罣礙,此實不足道也。

 

我希望常住淨財要用於十方,不要保留,這才是佛光山未來的平安之道。除了道糧需要以外,如果還有淨財,一律都布施文化、教育、慈善。佛光山取之十方、施之十方,我們要濟助急難,關心鰥寡孤獨,或隨緣做些施舍予貧困民眾。因為災難、貧苦是人間的不幸,急難救助,這是理所當然要給予一些助緣。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等土地以及所有的別分院道場,都不是國有的,也不是租借的,都是常住陸續以淨資購買。所有一切全為佛光山常住所有,沒有與人合股共業,沒有牽連,也沒有借貸,常住開山以來,從未向外借貸。

 

對於那許多別分院道場都要好好輔導、整修,給予信徒方便。如果實在不能維持,得到宗委會和信徒的同意,把它結束,淨財集中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私人不可分配。和佛教界、道友都不共金錢來往,要有來往就是布施,沒有償還,不可借貸,免除日後紛爭。

 

 

我這一生信仰佛陀,以佛陀為我的導師,為我的道路。

 

未來,大家在佛道的修學上,佛陀、十大弟子都是我們的榜樣,佛教的宗門祖師都是我們的模範。在佛法的弘傳上,世界各地的道場,要盡量給予本土化,請當地徒眾住持;我對人間佛教的所有言教,都要能傳達到家家戶戶,為人所接受。

 

我一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職誌,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苦,要視為我們增上緣的力量;無常,不是定型的,可以改變我們未來的一切,促進人生的美好;空,不是沒有,空是建設有的,要空了才有,我一生一無所有,不是真空生妙有嗎?

 

我堅信人間佛教必然是未來人類世界的一道光明;說好話是真,做好事是善,存好心是美,讓三好運動的真善美要在社會裏生根。智就是般若,仁就是慈悲,勇就是菩提,要努力做到,讓戒定慧在我們的心裏成長,以實踐菩薩道做為我們人間的修行。

        

人間佛教的本源發自於佛陀,現在已經成為普遍的氣候;所以佛光山、佛光會的發展,必定會成為佛教界一個正派的團體。但世間的人事各有所執,自古以來,在印度就有上座部、大眾部,傳到中國有八大宗派,在教義上實踐理念各有不同,無可厚非,但如果在人我是非上較量,那完全不能契合佛心。

 

假如你們有心,為團結佛光僧信四眾,可以效法過去古德聖賢成立一個宗派;但所謂創宗立派,則是看後代行人的作為,如果後來的人對佛教有所貢獻,又眾望所歸,有個當代佛教的宗派來為佛教撐持,做擎天一柱,這也未嚐不可。

 

               

對人間佛教弘法事業方法有所不滿意的,所謂“我執已除,法執難改”,要另立門戶,我們也要有雅量接受這種佛光的分燈法脈。隻要對宗門沒有傷害,不要給予排擠,還是要給予包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