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中醫院

協和中醫院旨在為舊金山灣區廣大民眾提供高水平, 高質量的中醫專家級醫療與保健服務. 協和中醫院創立於1999年, 前身為愛凱爾中醫院, 經過近8年的發展, 在2007年協和中醫院有了現址的物業並更名, 為實現華人在美國打造百年中醫藥老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正文

生命的第二次機會:走入中醫抗癌 (8)

(2016-01-30 12:42:09) 下一個

前文提到毒攻毒應該有2個方麵的具體含義

第一,俠義的以毒攻毒概念,指的是用劇毒或毒性大的中藥,治療人體的中毒疾患。但這方麵的實際例子,除了“以蠱治蠱”這樣明確的範例外,還有一個例子,常被引用做以毒攻毒的範本。

說的是中國之東晉(朝代,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是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有位著名的醫學家和煉丹家,名叫葛洪(284年-363年,字稚川,人稱葛仙翁)。古人有名還有號,葛洪給自己起的號為“抱樸子”。抱樸,是個道教術語,源於《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意思是一個人要懷抱純樸,才能平真自然。 ”子“是古時候一心向學的大學問家,如老子、莊子、孔子等。葛洪的著作之一也是《抱樸子》,強調人應該:內則如神仙般養生長壽,外則以儒術應對社會萬事。我很欣賞他的一句話:“上士得道於三軍,中士得道於都市,下士得道於山林。” 是說修煉的高人,是在生活在現實中的。這是題外的話。他還有一部《肘後救猝方》,是中醫學史上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 說到這裡,就要回到我們以毒攻毒的主題。有一天,有個老者急找葛洪,說是他的家人被瘋狗咬傷,怎麼辦?葛洪知道,被瘋狗咬傷幾天後,往往會突然發燒說胡話,聽到水聲馬上就全身抽搐,生命危急。葛洪就想,發瘋的狗,咬傷人,人出現的症狀也像發瘋的狗一樣。可否來個以毒攻毒,用瘋狗來治療被它咬傷的人?於是,他讓老者將那條瘋狗打死,取出腦髓,塗到患者的傷口,患者完全恢復了。葛洪就把這個臨床經驗也寫入他的書中。這種病叫做狂犬病。狗感染病毒後,發瘋一般咬人,病毒就從傷口進入人體。狂犬的腦髓和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毒。 1000多年後,法國著名生物學家巴斯德從狂犬的腦組織中分離出狂犬病毒,製成病毒疫苗,用以防治狂犬病毒,成為西醫界”以毒攻毒“應用的典範. 中醫學史上,還有個以毒攻毒的典例,是關於天花的預防。天花是一種惡性性傳染病,人被傳染絕大多數性命不保,極少數生存下來的人,麵容也是滿佈疙疙瘩瘩的麻子,很可怕。在葛洪的《肘後救猝方》裡,就記載有治療天花患者的方法:“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並數數食。“意思是取好蜜,通身塗抹;或者是用好蜜煮升麻,頻繁地飲服。 ”蜜和升麻,都有解毒的功效,但對於天花來講,就顯得藥力不足。後來,有人發現,將天花患者身上生的痘瘡,取痘痂,研為細末,與淨水或人乳三、五滴一起調勻,塞入鼻孔內,可以預防天花的發生。這是中醫學以毒攻毒的理論被用到了預防醫學。後來到了1796年,英國人琴納發明了牛痘接種法, 經反復改良後沿用至今,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預防接種”。

第二,廣義的以毒攻毒,指的是用性質猛烈的中藥,這類中藥或者是具備一定毒性,或者是本身無毒、但有很強的解毒功能,或者就是劑量加大至超乎常規,用來治療頑固性疾病。例如治療腫瘤,腫瘤就是一種頑固性疾病,腫瘤本身並非是人體中毒引起,但對人體的傷害卻好像中毒一樣的猛烈。久治不癒的瘡瘍,就叫做毒瘡。久治不癒的牛皮癬,就叫做毒癬。這種概念現在也被引申到一些輕症的治療,例如青春痘,認為是毒火引起,治療要用清熱解毒的藥,也叫做以毒攻毒,儘管所用的中藥品種未必有毒性。

   現在回到我們要討論的癌症主題。我們知道了以毒攻毒的狹義與廣義的概念,現在就可以非常輕鬆地分析和拓展目前中醫藥對癌症的治療思想。很多人認為,西醫的化療就是以毒攻毒。按照我們上麵的分析,從以毒攻毒的狹義概念,化療基本上不屬於以毒攻毒;從廣義概念講,化療屬於以毒攻毒。中醫界有不少人,執著與用蠍子、蟾蜍、斑蝥等劇毒品,治療癌症,認為是以毒攻毒,從其實臨床實踐效果也並不好。

那麼,抗癌中藥的研發,應該可以從兩個方向考慮:

第一,按照以毒攻毒的狹義概念,去尋找劇毒的中藥配方;

第二,按照以毒攻毒的廣義概念,去尋找或者有一定毒性、或者小毒、甚至無毒的中藥配方。

我認為,第二,即按照以毒攻毒的廣義概念,應該是一個正確的方向。這就是我分析以上那麼多內容的結論,也是我自己在這20多年來,運用中藥抗癌的體會。

 

 

微博:大家都知道以毒攻毒這個名詞。在中醫學中,它實際上有狹義和廣義的兩方麵概念。在狹義方麵,以毒攻毒就是用劇毒的中藥,去解除人體的中毒問題,就是所謂的解藥,例如古代用蠱毒解蠱中毒,用瘋狗的腦髓治療狂犬病,用天花患者的痘痂預防天花等。在廣義方麵,以毒攻毒指的是用有一定毒性、甚至完全無毒的中藥,用來治療癌症等多種頑固性疾病。

 

(1-7)

扶正與腫瘤治療

學者往來:2015年3月24日

微信“醫學院同學會群”富榮醫生:我看到你著寫的這個連載,我有一個共同感,從我臨床上,遇到肝癌肺癌,胃癌鼻咽癌,腸癌姨腺癌,西醫沒有太好的療法,手術後再化療多數情況下隻會增加患者的疼苦,有的雖然延長些生命,但沒有受的痛苦大,結果很悲觀,往往錢去人空。這些年來,我用中藥治療不少晚期癌症患者,幫助患者減少了痛苦,延長了生命。期盼看到您這部書的更多內容,保持交流。

作者回應:很多像您一樣有經驗的老中醫,在臨床上幫助了很多癌症患者,累積了難能可貴的經驗。我這部書,意圖構造一個中醫抗癌理論與臨床基本框架,讓大家有個基本標準作為依據,大家再發揮各自的特長,將來就好總結經驗、發現規律。謝謝

在前麵,我從《週禮》(成書於戰國時期(公元前476-前221年)對於腫瘤“五毒攻之”,延伸到對“毒”概念的理解,以及“以毒攻毒”的具體含義。現在我們要回到《週禮》這部書,在“五毒攻之”的後麵,還有話,分別是“以五氣養之”、“以五藥療之”、“以五味節之”。

什麼是“五氣”?中醫書籍上有不同的解釋。我認為,讀古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聯繫上下文。在五氣養之的後麵,緊跟著五藥療之,然後是五味節之。五藥,指的是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的中藥,可說是泛指中藥吧;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鹹五種味道的食品,可說是泛指飲食物吧。那麼,中藥有了,食品有了,還缺什麼呢?

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在《黃帝內經》中,有“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之說。意思是自然界有二個東西滋養人類之生命,即天給人以風、寒、暑(火)、濕、燥五種氣候,讓人體在不斷適應不同的氣候變化中,身體的抵抗力得以反複加強。五氣雖然應四季而變化,但也個恆定不變的東西,那就是空氣。人體不斷將新鮮氧氣口鼻吸入、通過肺臟將養分輸送全身。在戰勝腫瘤的過程中,不僅要用藥“以毒攻之”,還要讓人體順應自然的變化,增強抵抗力,呼吸新鮮空氣,從自然界獲取充分的氧氣。這就是“五氣養之”的具體含義。

有一次,我應邀到一個卵巢癌晚期患者家出診,那時是六月份,矽穀的天氣溫熱。我一進她家大門,一股濃重的黴腐氣味衝鼻而來,一個聲音還在喊讓我快關上門。我定睛一看,這幢別墅很大很漂亮,可是所有的門窗的遮蓋的嚴嚴實實的,滿處淩亂堆積著各種衣物被褥。我想這情景一定很久了,怪不得如此黴腐之氣。在這種環境下,患重病的人,怎麼能康復呢?例行診斷分析後,患者讓我談談,除了中藥調養外,有什麼食療方法。我看她並非臥床不起,仍然可以吃平常飯量的一半食物,並且可以走動。我就給她講了這句話:“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先談食療,然後婉轉講解了天食人以五氣理論、在癌症康復中的重要性。一個月後,我去複診,發現她家完全變了,她專門請了個人打理,屋裏屋外整潔明亮,她說她每天去幾乎就在她家門後的公園,活動筋骨、呼吸新鮮氧氣,感覺身體好多了。

現在來談“五藥療之”。前麵講了,五藥,指的是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的中藥,其實就是泛指中藥。既然已經“五毒攻之”了,為什麼又說“五藥療之”?五毒攻之,用的仍然是中藥,當然是有毒或者毒性很大的中藥;但那隻是針對腫瘤進行克伐的方法。光克伐是不夠的,所以要調動所有可能有用的中藥,青以調肝,赤以調心,黃以調脾,白以調肺,黑以調腎,也就是要調整全身機能進行治療,換句話說,就是同時要扶持正氣。

扶持正氣,光中藥還是不夠的。所以就有“五味節之”。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鹹五種味道的食品,也就是泛指飲食物。 “節之”,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節,調節。酸以調節肝,苦以調節心,甘以調節脾,辛以調節肺,鹹以調節腎。不是重症患者一定就要大補,大補必然就是重點放在甘甜的食品上;過多的甘甜,過多的補養,反而導致不消化,反而導致體內的毒素無法順暢排出體外。五種味道的食品,要根據具體病情來調整比例,綜合運用,利用食物的營養,達到調節內臟機能作用,豈不是比單純進補更勝一籌?

“節之“還有個意思,就是”節製“,也就是要適當節製一些食品,換句話說就是忌口。例如,海鮮甘甜鮮美,卻有”發”性,也就是可能刺激腫瘤生長,應該盡量少食;辛辣開胃,幫助消化,但也有”發”性, 微微調味即可,避免多食。這方麵內容,本書還會有專章討論。

所以,從五毒攻之,到五氣養之,到五藥療之,到五味節之,說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醫學對腫瘤治療的基本原則,“扶正祛邪”,已經有了具體的內容。

 

微博:

《生命的第二次機會:走進中醫抗癌》:在全世界癌症發病率不斷上升的情況下,探索除西醫學以外的抗癌方法,就顯得更有積極意義。我們驚訝地發現,早在約2500年前,中醫學就有基本的抗癌思路:從“五毒攻之”,到“五氣養之”,到“五藥療之”,到“五味節之”,這些當時的腫瘤治療原則,是現今中醫抗腫瘤思想“扶正祛邪”的基本體現。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