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中醫院

協和中醫院旨在為舊金山灣區廣大民眾提供高水平, 高質量的中醫專家級醫療與保健服務. 協和中醫院創立於1999年, 前身為愛凱爾中醫院, 經過近8年的發展, 在2007年協和中醫院有了現址的物業並更名, 為實現華人在美國打造百年中醫藥老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正文

生命的第二次機會:走入中醫抗癌 (1) 作者:麻仲學 醫學博士

(2015-12-19 16:27:01) 下一個

隨感而發的前言

 

今天,2015年1月16日(美國西部時間)。早晨,我正開車在上班的路上,就有人打來電話。好在我有車載電話,一接,原來是位年輕的女士。她一上來就哭。我安慰幾句,她平靜些,說:“麻醫師,我恐怕活不了”,我這才聽出,是我一個乳腺癌恢復期患者。我問:“您不是前兩天剛複診嗎?我根據你的最新CT報告,結合我從中醫角度為您做的檢查,不是分析你仍然在良好恢復嗎?”她抽泣著說:“有個歌星,姚貝娜,同我年齡一樣大,也是乳腺癌,2011年得的,很快轉移到肺腦,剛剛去世了。我也是2011年得的,我想我的癌症一定是也轉移了。”我這才明白怎麼回事。說起來我真的孤陋寡聞,姚貝娜這個名字,我昨天看國內新聞才知道,但處於職業敏感,當時很好奇她的癌症復發轉移如此之快,本來也想追蹤了解一下呢。我的這位患者,是乳腺癌二期,她來自香港,全家都比較信中醫,所以手術後,她在化療放療期間,就開始在我這裡配合中醫治療,她在化療放療期間,副作用很少,隻是頭髮掉了不少,但不到一年全長回來了。化療後,她需要服用5年的托馬斯芬預防復發。她整個健康狀況總的來講恢復良好。像她這樣的患者,我已經治療很多很多人了。我耐心地又重複分析了一遍她的情況,最後她破涕為笑了。

 

走進門診,我趕緊打開電腦,鍵入“姚貝娜”三個字,果然跳出很多相關消息,讀起來為她惋惜,挺傷感的。這時,秘書轉了個電話給我,電話那邊說:“麻醫生,我可以提前來複診嗎”,我一問,原來又是一位30來歲的乳腺癌患者,也是華人,她說:“我很擔心我的癌症一定是轉移了”。我問她,是不是早晨看到姚貝娜的事,感到很難過,又擔心自己,所以想提前複診?她說:“您說的真對,是那樣的”,於是我又安慰她一番。一年前,她是乳腺癌臨床一期,也是中西醫同時治療的,也是要服用5年的托馬斯芬,目前情況良好。

 

接下來,我很快瀏覽的有關姚貝娜的新聞報導,也順便聽了她的幾首歌,覺得唱的還真好。我很感動,她去世後,將角膜捐獻出來,在往生後繼續把光明帶給別人。

 

我從北京來美國幾乎十九年了,也在美國集中精力運用中醫藥抗癌十九年。我不知道姚貝娜在她的治療中,曾否有配合中醫藥療法。但我可以肯定地說,中醫藥在抗癌方麵,絕對是有效果的。特別是到了中、晚期的癌症患者,配合中醫藥,真的是一個最好的途徑。

 

幾年前,我收到一位夏威夷腫瘤醫生的電話。他幼時隨父母從香港來美國,醫學院畢業後從事腫瘤外科30多年,現在退休了。他現在從事的工作非常有趣,就是給癌症患者出主意,因為他通過幾十年的臨床,認為手術、放療、化療給癌症患者的幫助,尚沒有達到理想,應該尋求更多療法。他怎麼在網絡上檢索到我的名字,就打來電話,問可否來我門診觀察2年,看看中醫是否對癌症有幫助。後來,他果然定期來我門診觀察治療效果。二年後的一天,他坐下來同我談,說:“我非常認真地告訴你,中醫藥抗癌的確有效。你的有些病例的效果,在西醫是做不到的”。他說他今後在給癌症患者出主意時,會鄭重介紹中醫療法。並鼓勵我做些研究報告,將中醫藥抗癌的真實效果發布於世。

 

前不久,我有計劃,將我這些年治療癌症,所總結的理論、治法、效例,寫一部書。十年前曾寫過一部,經過又十年的臨床經驗累積,對中醫藥抗癌有了更新的認識,有必要寫本新的了。感謝姚貝娜,感謝早晨那幾位打電話的患者,她們觸發了我內心的使命感:我必須早日把這部書寫出來,我不要等全書都出來,我要邊寫邊在網絡發布,我要早日傳播中醫藥抗癌的效果和理念,讓更多的癌症患者得到正確的中醫藥幫助。

 

姚貝娜這個故事,也同時使我想起十幾年前,我為當時出版的書,寫的一篇前言:“美麗永恆”。現在我把它微調後再度發表,作為這部新書前言的一部分。

 

 

美 麗 永 恒

一個帶有感人故事情節的前言 
 

    把“美麗永恒”這樣一個標題,用來做《生命的第二次機會:走進中醫抗癌》這樣一部中醫抗癌兼科學普著作的前言,似乎有那麽點兒不倫不類。但,我相信您若讀完下麵這個故事,恐怕您又會覺得這是一個最恰當不過的前言。 

  1. 書緣

     我很相信緣份的。您看,說話間這緣分可就又來了。那是2003年 的2月18日,我突然收到一個電話。“麻醫師,還記得我嗎?我是麗莎。”聼口氣同我很熟,可我真的想不起來是哪位麗莎,因爲叫麗莎的太多了。“怎麽?想不起來了?還記得你前幾年經常在我那裏買飛機票嗎?”噢,這囘我想起來了。四、五年前,麗莎,中文名也很美,叫梅麗萍,在舊金山開了個旅行社,名叫“歡逸旅遊”。我第一次到她那裏買票,見她是個年輕的姑娘,漂亮活潑,真不敢相信她一邊打計算機,一邊應答電話,一邊還要照看三個跑來跑去的小孩。她很負責地為我安排旅程,令我非常滿意,於是我就成爲她的常客。後來,我還介紹朋友讓她安排旅程,朋友對她那股子認真勁也是稱讚不已。再後來,我去了洛杉磯,就沒再聯係。再後來,我又回到舊金山灣區,去找她的“歡逸旅遊”,被告知麗莎已經不做旅遊了,我就此認爲不會再見到她了。 

    “麻醫師,我一位朋友購買了金山時報,我現在幫他做點策劃。”我們如約見麵時,麗莎開口就進入主題。“我建議金山時報開個醫藥版。這幾天我就翻星島日報、世界日報,結果剛好看到你舉辦免費防癌與健康講座的消息。”這下子我明白了,報紙無形中又牽了個連接友誼之手。“你看看現在的金山時報吧”,説話間,麗莎遞上一份報紙,是一份很正規的彩色大報,據悉是美國西部最早刊行的中文報紙,創辦於1924年。“醫藥版3月1日就要創刊。我一向對您印象很深,典型的學者風範。看到您的新聞,我一下子就想到我們的報紙應該請你介紹一下中醫抗癌知識。說來也巧,我向報社一位負責人談起,剛好那人看過電視26臺“話越地平綫”節目對您的專訪,對您的談吐印象很深刻,所以我們一拍即合,敲定請您來打醫藥版的頭炮。”我一聼,好哇,便答到:“沒問題,我可以寫一篇文章”。“一篇?”麗莎問。我說:“一篇的確難以説明很多問題,如果報紙能提供寶貴的版麵,我也可以多寫幾篇。”麗莎笑彎了腰。我奇怪了:“這有什麽好笑?”麗莎止住笑,說:“我們是希望你開個專欄。”我看她十分認真,就說:“那好吧,我每星期一篇”。麗莎又笑了:“你可不可以每天一篇呢?”這下使我一下子不敢答話了。我暗想:每天一篇?天天那麽多病人,累個半死,哪有功夫寫文章?但麗莎這個設想,對我又產生一股子突然的挑戰力,心靈受到震蕩和被誘惑不已。我答應她,給我一天時間做決定。 

    當晚,我碾轉難眠,後來我乾脆起床到外麵溜達。我一路上思索著:我以往寫了那麽多的書,可都是寫給醫生們看的。幾年來,我一直有個想法,把幾千年來中醫學所累積保健的精華知識和防癌抗癌知識,融會貫通,寫那麽一本適合於民衆閲讀的通俗易懂的書。要說眼下倒是個機會。可又轉念一想,整天忙忙碌碌的,哪來的時間每天都要寫一篇文章呢?但,如果現在不寫,那什麽時間才寫呢?如果沒有這個機會與壓力,恐怕一拖五年、十年都不一定吧?回到家的門欄前,我做出了決定:人無壓力不前進,既然報社提供機會,我就應該早早寫出來,讓大量的癌症患者們早早得到正確的實用的中醫抗癌知識和方法,讓民衆早早掌握中醫防癌的知識和方法。?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