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讓我們繼續閱讀《本草綱目》,可以總結出製作蠱毒有三種用途:
第一,圖富
“古人愚質,造蠱圖富”,是說一些古人,愚蠢地認為造蠱可以致富。如何致富? “蠱主吉利,所以小人因而造之“。蠱主就是擁有蠱的人,是為了一些小人的需要而造蠱的。幹什麼呢?造蠱的人假裝說是擁有蠱就會有財富,其實這個財富是賣給要害人的人。
第二,害人
這才是造蠱的主要用途。上麵講了,所謂擁有蠱、圖吉利的說法,恐怕隻是造蠱者給自己開脫罪責的藉口而已。既然人製造,就有人買。買去幹什麼?害人。
將蠱毒用來害人,叫蠱術。施蠱的方法是將蠱的涎沫、糞便、甚至蠱本身。聽起來,好像這食品一定是騷臭無比,事實上確是“味增百倍”,使人垂涎欲滴,必須吃而為快。成語所謂“蠱惑人心”,就是用蠱毒迷惑人的心智。蠱毒根據用量多少,可以使人數月、甚至數年才發生中毒,屆時是腹部劇痛、四肢脹大、七竅流血而暴死。
知道了什麼是蠱毒,那麼就可以知道什麼是蠱毒犀,就是中了蠱毒的犀牛。犀牛體長2-4米,重量往往達一噸、甚至2噸。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中了蠱毒,發作起來恐怕驚天動地了。不要怕,用劇毒無比的蛇角,去攻蠱毒,以毒攻毒。
根據以上分析,將《輟耕錄》那段話適當重新斷句:“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故曰:蠱毒犀。”這段話可以白話意譯為:“有一種頭骨膨出的蛇,叫做蛇角,可以攻擊犀牛。蛇角是極其毒的,但又能解毒;它隻所能夠化解犀牛的蠱毒,是因為以毒攻毒的緣故” 。這樣,就體現了原文的正確含義。
但這裡有產生了一個問題:頭上長角的至毒病蛇已經是極其罕見了,誰又能夠見到有人用這種病蛇的蛇毒,去治療中蠱發狂的犀牛呢?簡直是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的人,當然是陶宗義。他又不是醫生,寫這段話什麼意思?我認為,作為一個才華橫溢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在當時的社會無法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懷才不遇,又不敢反抗,就用這種隱晦難懂的方式,披上中醫學的外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憤恨。所以這段話的實際意思,恐怕是:“現在的社會弊端叢生,如被至毒的毒蛇咬傷,病入膏肓。隻有用比那些小人惡人更毒辣的人,以更毒更狠的方法去攻擊社會毒瘤,才能治療中了蠱毒的這個國家”。小人雖小如蛇,卻劇毒;國家雖大如犀牛,卻中了蠱毒。
第三,醫學
陶宗義利用中醫理論暗貶時弊,也無形中為中醫學提出了一個“以毒攻毒”的觀點,也成為一個流行千年不衰的社會流行詞。
那麼,以毒攻毒,對於中醫的治療思想,有什麼具體影響呢? (1-4)
微博:原來,明代史學與文學家陶宗義提出“以毒攻毒”,實際上是藉此暗以表達他對當時時局的不滿和他的懷才不遇。他構想,蛇本有毒,再加患癌,毒上加毒,就有足夠力量去攻擊患有蠱毒的犀牛這個龐然大物。換句話就是,隻有用比小人更小人、比卑鄙更卑鄙的人,才有可能攻擊到中了蠱毒的政府。不過他卻無形中為醫學界提出了一個“以毒攻毒”的命題。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以毒攻毒應該有2個方麵的具體含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