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嫏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春天的顏色,練切,和果子

(2016-04-08 13:33:37) 下一個

感謝’為愛走天涯’告訴我從哪裏可以找到豆子,非常的開心。

這周春天真的來了,門口的樹上都是嫩嫩的綠芽,信箱附近有兩顆花樹滿滿都是粉紅色的花。小溪附近多了一些叫聲好聽的小鳥,經常出現的小鹿現在似乎更加悠閑的溜溜達達。

我終於做了一些和果子來滿足一下我那愛慕虛榮的心。看著這次的和果子卻有了些感觸,看著漂亮的吃進嘴裏時感歎的是果子的漂亮,看著質樸的吃進口中稱讚的是果子的味道。外表能討人歡心,但是有時候會影響舌頭的判斷,美麗的食物≠美麗的味道啊。

~~~~~~~~~~~~~~~~~~~~~~~~~~~春天的顏色,練切,和果子~~~~~~~~~~~~~~~~~~~~~~~~~~

因為沒有現成的白豆沙,所以自己是從製作白豆沙開始的。

材料:

1、Large Lima bean(大菜豆)  200G    如果能找到白芸豆、白鳳豆代替更好。

2、白糖50-60G

3、糯米粉 13G

4、水   15G

5、紅豆沙 200G

工具:

攪拌器,     網曬形狀的漏勺

餐刀         大頭針、別針

筷子         模具(葉子形狀,可選)

食用色素     保鮮膜

步驟:

1、200G大菜豆洗淨放6倍以上的水浸泡15個小時以上;

2、浸泡好的大菜豆去皮,用熱水焯3、4遍,去除浮沫跟豆腥味;

3、焯過水清洗幹淨的大菜豆加上50G糖拌勻,上鍋蒸60—80分鍾,晾涼備用;

4、晾涼後的豆子放入攪拌機打成豆沙;

5、打好的豆沙一定要過一遍篩,隻有細細的白豆沙才能做成好的練切皮;

6、過完篩的豆沙混入13G糯米粉跟15G水,攪拌均勻,放入微波爐高火叮1分鍾;

7、從微波爐中取出來,繼續翻拌均勻,再高火1分鍾。如果感覺混合的並不好可以多叮一次;

8、做好的練切皮分成5份,(100G的4份),其中三分加食用色素揉成粉紅色、綠色、紫色的練切皮,餘下的染成黃色,做裝飾用。綠色的練切皮中可以添加一些抹茶增加風味。

9、製成的練切皮都用保鮮膜包裹好,稍微醒醒備用;

10、200G豆沙等分成20份,滾成圓球作為內陷;

11、白色有黃色蕊芯的叫做 水仙

A、取20G白色的練切皮,包裹好紅豆沙,滾圓;

B、稍稍壓平整形,中心點用筷子戳一個洞,用刀背等分出5道壓痕;

C、捏出花瓣,用大頭針從中新年劃出5道壓痕;

D、用筷子黏住一點黃色麵皮,尾部揉尖拉長,添補花蕊成芯即可。

12、綠色的三角形的叫做 福鬆

A、包裹好豆沙餡,團好,壓成圓柱形;

B、用三根手指將麵團捏成型,表麵用刀以中心點向外做出壓痕,中間點入三枚小的黃色小珠子即可;

13、紫色有黃色葉片裝飾的是 茶巾絞

A、練切皮包好豆沙餡,滾圓;

B、用保鮮膜包裹好練切,擠出空氣,擰緊;

C、解開保鮮膜,整形擺好裝飾即可。

14、紫色有黃色花蕊的那個  我不知道名字,大概算自創的吧,主要是打算說一下花蕊的製作;

A、取一小團黃色的練切皮,揉圓;

B、取一個篩網,抵住黃色練切,用力按,變成一簇即成。

 

PS:

1、豆子蒸好後把水控幹再放入攪拌器打成豆沙,這樣打豆沙的時候會比較困難,但是如果打豆沙時放入過多的水,出來的豆沙太稀,就沒辦法成形。如果放入過多的糯米粉補救,就會太黏,也不是練切皮的樣子。

2、混合好買糯米粉的豆沙不能上鍋蒸著加熱,那樣子會蒸成蜂窩狀,晾涼後會發粘;

3、國內很有前輩都是先煮糯米團子然後再拌入豆沙中,我覺得那樣子很操作很容易會在豆沙中留下顆粒較大的糯米團,用微波爐加熱混了糯米粉的豆沙的方子是跟日本人學的,自覺操作起來會更容易;

4、混了糯米粉的豆沙放入微波爐的時候不要蓋蓋子或者敷保鮮膜,高火叮一半是為了讓糯米粉變熟,一半是為了蒸幹豆沙中多餘的水分;

5、如果豆沙製作的時候稍微有些稀,可以考略把豆沙多叮兩次,但是每次的是時間都不要過長,每次叮完都要記得充分攪拌,才能保證豆沙不會變焦。

6、200G幹菜豆製成的豆沙大約有440-450G

7、豆沙與糯米粉的比例  300G:10G,所以我的440G放入豆沙裏加了13G糯米粉;

8、加入糯米粉的水量要根據豆沙的含水量做變化,如果製成的豆沙少於420G可以考慮多添加半勺水,如果製成的豆沙多餘460G就不能再添水進去了。;

9、練切皮與餡料的比例為2:1 ,因為練切皮本身就是豆沙製成,內陷不需要太多來平衡口感;

10、練切皮的豆沙製作時不需要翻炒,如果豆沙製作出來太稀可以炒製著挽救一下;

11、練切皮的豆沙是做外皮用,所以不放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嫏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思念青荷' 的評論 : 謝謝,好開心被誇獎
思念青荷 回複 悄悄話 藝術品一般。。。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