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原上

多彩人生,豐裕安康
正文

萬航渡路1575號(中西合璧的校舍群樓)之今昔zt

(2015-10-10 15:26:58) 下一個

1879年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1865年開的培雅書院和1866年開的度恩書院合並為聖約翰書院。購地84畝在曹家渡梵王渡建新校。書院初設國文、神學,1880年增醫科,1881年增英文。中國牧師顏永京主持校務達8年。1888年顏離校後,由美籍牧師卜舫濟接任主任。1896年書院改稱聖約翰學校,卜舫濟任校長,1905年在美國華盛頓州注冊,改稱聖約翰大學,1911年購進霍格花園土地。1947年向國民政府注冊。

 

 

    萬航渡路1575號原聖約翰大學現華東政法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牌匾

           華東政法學院於1952年創建時設在同年停辦的聖約翰大學校址上。

 

 

 

       聖約翰大學建築群介紹

             原聖約翰大學的一群古樸典雅的校園建築係1939年前60年前建造的。這群中西合璧的校舍,是中國前所未有的、是中國高等學校著名建築群之一。  

 

 

 

 

 

        懷施堂現韜奮樓

       懷施堂1894126日舉行奠基典禮,是拆除18794月建築的四合院,用原隅石奠基以示新舊繼續不絕之意。1895219日舉行落成典禮。建築麵積5061平方米,磚木結構,計87個房間。該樓的建築圖紙,在美國繪就,保存著中國四合院式的建築特點,當時屋頂四角為曲線形(1959年大修時改為直線形)。

 

 

 

 

      原懷施堂現韜奮樓

    這幢約大第一建築物,南麵中間,原圖設計是塔樓,後采納了約大科學係主任顧斐德教授提議,改為鍾樓。鍾不僅適應約大師生的需要也方便了附近一帶群眾。當時該樓是創始中國式學院的建築,也是教會學校建築中最佳校舍。

 

 

 

 

    原懷施堂現韜奮樓

       該樓為紀念約大創始人施勒楚斯基(1831—1906年)命名為懷施堂。施氏生於立陶宛,猶太血統,童年時代受教於猶太拉比,1854年(23歲)赴美國改信基督教,1859年來華傳教,能讀20國文字,講13種語言,對中國語言文字頗有研究、教會譯《聖經》及《公禱書》為中國文言文時,出力居多。施氏1877年升任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該樓落成初期,樓下設課堂、膳堂和圖書館(圖書館於1904年思顏堂建成後遷往新址)。樓上為學生宿舍。解放初期,為紀念1921年畢業生鄒韜奮,將懷施堂改為韜奮樓

 

 

 

      思顏堂--網載

      19031024思顏堂奠定隅石,1904101日落成。為紀念約大顏永京牧師,命名思顏堂。顏氏自1879年起協助施氏籌辦聖約翰書院,募資購地,興建校舍並任學監兼數學、自然和哲學教授,1888年離校。

 

 

 

 

    思顏堂

      思顏樓呈現U字型,樓項為曲線形,東側南頂以陽台護欄式裝飾。建築麵積4052平方米,計114個房間,磚木結構。西側三層為學生宿舍,可容150人。從懷施堂遷移來的圖書館置於樓下的西南隅房間。東側二樓設大會堂,是聚集場所,可安置600人。大會堂北側三層,係教員寄宿處和招待室,東側一樓為辦公室。

 

 

 

          孫中山先生演講處

         191321日約大舉行學期結束儀式,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應邀於大會堂演講。當大會主持人介紹孫中山先生時,師生歡呼,謹聆訓詞。中山先生在演講詞中反複闡述教會傳布教育的功勞,對約大的教育事業,尤為稱美。華東政法學院成立後,將思顏堂改名為宿舍一樓。1979年複校後,改稱為學生宿舍4號樓。

 

 

 

   西門堂隅石

   西門先生在滬經商40年,對聖約翰大學的教育事業極為讚成。西門去世後,西門夫人捐資5萬美元建築校舍,以紀念亡夫。1924年竣工,命名為西門堂。

 

 

 

          

    原西門堂現東風樓

    1925年起,西門堂為聖約翰大學附屬高中部校舍,初中部外遷他處。後因高中部學生逐年增多,西門堂難以敷用,1935年再建一幢學生宿舍樓。1952年華師大數學係曾設在此樓內。1956年交由華東政法學院使用。文革中改東風樓。
 

 

 

 

 

        樹人堂(九號學生宿舍)
    樹人堂於1935年建築,坐落於體育室北側,建築麵積1526平方米。該三層校舍共有房54間,一層為12間,二、三層各21間。

 
 
           樹人堂
           1935年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高中部學生人數陡增,西門堂校舍已不敷使用,故另建築一幢三層校舍供作學生寢室。該樓當時命名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樹人”一詞。在“文革”中,改“樹人堂”為“魯迅樓”。1999年大修時恢複原樓名樹人堂。1952年至1956年該樓為華東體育學院辦公樓
  

 

 

         交誼室(交誼樓)

       19191115該校為紀念校長卜舫濟夫人黃素娥女士發起捐銀建築新交誼室。19291214竣工。新交誼室擇址1888年建的舊交誼室基地,鋼筋水泥及磚木混合結構。該校舍兩層,上層為大、小交誼廳各一間。建院初期,學生會及學生文娛團體在交誼室下層(大小房間11個)活動。

 

 

 

 

        交誼室(交誼樓)
    黃素娥與卜舫濟為結發夫妻。黃素娥係18816月創建聖瑪利亞女校首任校長,該校址在東風樓(原校名思丁堂)。她父親黃光彩和母親黃氏是受美國聖公會洗禮進教的中國第一個男子和第一個女子。
 
 
 
 
 
 
            懸掛在交誼樓的介紹解放上海第一宿營地的牌匾

    上海解放時,這裏曾作為華野指揮部入城後的第一個宿營地。

 

 

 

 

 

 

       體育室之隅石

    體育室位於韜奮樓以北,其前身為簡陋健身房。顧斐德是約大最初體育運動發起者,他於1915年6月4日病歿英國倫敦。1917年為紀念這位英籍教授,建設體育室。1918年6月30日安置隅石,1919年11月15日體育室落成典禮。 

 

 

 

 

        體育室

    體育室為兩層樓房,樓頂四角為曲線形。第一層有來賓接待室一間,浴室和更衣室各兩間等。浴室內裝置冷熱水蓮蓬頭,牆、地麵均用白磁磚,學生可按時入浴。第二層係室內運動場。場之南端,是體育教師辦公室。體育室東側為遊泳池,池底和四壁均用白磁磚砌成,此室內遊泳池為中國前所未有的。1998年改遊泳池及浴室設備為學生健身等用房。

        1952年至1956年,華東體育學院曾設在華政園內。除了樹人堂為該體院辦公樓以外,充分利用和發揮了體育室和田徑運動場的設備和效能

 

 

 

    圖書館

    1915年歲首圖書館(紅樓)舉行奠定隅石典禮,次年初夏落成。館舍為中西式參半的兩層建築,用鋼筋水泥及磚木築成。上層係陳列圖書之用;南大間係藏書室;北大間為閱覽室,中置陳列櫥及長方桌,座位近百,內壁皆置書架,陳列著中西文報刊雜誌、字典和參考書籍等;中間為館長及館員辦公室並懸掛卜舫濟畫像。下層有8間房,除一小間為貯藏室外,其餘在建館初期為課室,後因藏書日益增多,於1924年秋撤去課室改辟二大室,分別為:神學院圖書館兼課室;館員辦公室兼報章裝訂室(1930年秋改為報章閱覽室)。

 

 

 

圖書室內--網載

由於藏書量陡增,1936年上層北大間加築了夾層閣樓,藏書與閱覽兩大間對調使用。黃世美因其子在約大讀書,贈與約大旗杆兩根,由菲律賓硬木加工而成,豎於圖書館之前。一根升美國國旗,一根升北洋政府五色旗。每值禮拜日或重大節期才升旗。兩旗杆因年久腐蝕,約於1959年另製一旗杆和旗墩,置於4號樓東南隅的草坪上。原兩旗墩,現尚存原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離離原上199 回複 悄悄話
文革間這裏曾是上海市衛生學校的使用地。76年某月本人曾與一好友一起應邀前去作報告。做什麽報告呢?

衛校畢業上山下鄉帶頭人講用報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