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丫海腳

從容一杯酒 平淡一碗茶
正文

中篇小說《驀然回首》(十三)貴人琳達

(2015-07-27 19:05:44) 下一個

入獄大約三個月,一天晚飯後回到號子,驀然驚見滿地鮮血,第一反應是胃裏突然火山爆發,剛吃下去的東西像抑製不住的岩漿噴出口鼻。同室的獄友不知從哪兒弄到一個刀片,割斷了脖子上的動脈。麵無表情的獄監抬走了屍體,驀然用獄監留給她的水桶和墩布擦洗幹淨地上的血跡,卷起鮮血浸透的床單和被褥,塞進垃圾袋,徹夜未眠。

翌日,琳達被調到驀然的號子,冷漠的抑鬱症患者在冥冥之中用自己的生命成全並挽救了驀然。

打那兒開始,琳達像一麵堅實的盾牌自動擔當起保護驀然的責任。同時,她用手勢和簡單的語言鼓勵驀然抬起頭、挺起胸、不示弱。自蕭崢嶸從她的生活中消失以後,就沒有任何人在精神上給予她如此的嗬護和幫助。琳達個頭比她矮,年紀比她小,膽量卻比她大。她深深地被琳達的關愛所感動。有了支持便有了信心,有了信心便開始鼓起勇氣。

驀然請求琳達教她英語,琳達欣然應允。她們開始利用晚飯後到熄燈前的這段時間在獄中的圖書館上課。琳達是個嚴格的老師,從二十六個字母開始,到簡單的語法練習,乃至複雜的語法結構。聽說寫讀琳達教得一板一眼一絲不苟,讀寫說聽驀然學得一心一意一字不落。

如果說入獄之前,她像一粒漂浮在空氣中的塵灰,麻木無覺,現在她變成了一隻勤勞的小螞蟻,不遺餘力。

過了語言關,驀然的處境大有改善,她學會了與獄卒據理力爭,學會了與犯人中的土霸王討價還價。她把自己的遭遇如此這般講給琳達聽,琳達深表同情。悉心開導她來日方長,熱情鼓勵她拋卻心中積鬱的哀怨,重新找到自我。

琳達出生在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之家。日裔的父親和華裔的母親是大學同學。那時候,日華通婚在各自的社團都是犯忌的,兩家人都與年輕夫婦脫離了關係。要強的父母親靠自己的才智和勤勞為女兒打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琳達自小體弱多病,父母親怕她受人欺負,送她去學空手道,入獄時她已有二十年武齡。也許是家庭的影響,也許是空手道文化的熏陶,也許是與生俱來的正義感,琳達最見不得以強欺弱的行為。

驀然問琳達:你這麽好的人怎麽也會坐牢?

琳達告訴她,自己並沒有犯罪,不過是當了替罪羊。本來,她可以認罪減刑,隻蹲五個月。可她就是不服這口氣,拒絕認罪,所以被判了五年。時間再寶貴,也不能出賣人格。她還說,她把這次厄運當作上帝對她的考驗。她認為,上帝安排她坐牢一定是因為那裏有人需要她的幫助。

驀然平生第一次感恩命運,要是沒有琳達,她絕對不會有後來的起死回生;要是沒有琳達,她簡直不敢想自己現在會糟糕到什麽地步。

在監獄裏,犯人可以上學,有遠程函授課,也有老師到裏麵來教學。驀然心無旁騖地努力學習,漸漸地找回了幼時的聰穎。在琳達的幫助下,四十歲那年她獲得了貨真價實的美國高中文憑。

她學會了打字,用電腦,還當了女監的圖書管理員。就在她摩拳擦掌決心向大學本科進軍時,琳達服刑期滿被釋放了。她為琳達高興,更深深地感謝琳達牽著自己的手走出黑暗和迷霧。

經過了不懈的努力,四十九歲的驀然在獄中摘下了大學本科學位這顆做夢也沒想到能夠屬於她的明珠。連監獄長都高興得破例叫廚房烤了一個特大號的蛋糕,全獄上下為她慶祝。美國人就是這樣,壞起來不可理喻,叫人咬牙切齒;好起來真心誠意,又不乏可愛之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