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國為什麽研究哲學?

(2015-04-07 16:30:19) 下一個

法國為什麽研究哲學?

每年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考試總能引發全法國的討論。考試內容是在兩個哲學命題中選擇一個進行寫作。這些命題在我們看來都異常高深,很多人也很費解:為什麽哲學在法國基礎教育中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

Annabelle Laurent
 
       哲學在法國教育體係中的地位與法蘭西共和國的理想息息相關,這與歐洲其它國家很不一樣。

""

      “自由是否意味著不會遇到任何障礙?” “期待不可能成為可能是否是荒謬的”……法國高中生在他們畢業會考時回答這樣的問題是否正常?每年,哲學考試在法國高中會考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謂“皇冠科目”,也是被人質疑和議論最多的考試。法國文科學生每周有8小時哲學課,經濟社會方向學生每周有4小時,理科生有3小時,技術方向的學生也有每周2小時的哲學課。這一考試是對此前哲學學習成果的測試。為什麽在法國哲學教育有著如此重要的象征價值?把哲學課作為必修課,這在其他歐洲國家也不多見。


如果說最近幾年全世界的哲學教師都在不停地指出他們工作條件的惡化,相對於其鄰國,法國則依然保持了對哲學的重視。法國對於哲學的構想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這在世界範圍被認為是一個例外——在其他國家,思想史和宗教課正在試圖取代哲學——因為這門課“隻是”研究已經被我們認知的現存問題。

法國的模式在歐洲極為罕見

  歐洲有一些國家,例如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把哲學定為高中必修課。在別的國家將其定位必修課隻是為了減少逃課現象,而法國則直接將其定為高中畢業會考的必考科目。在法國,哲學有著真正的教學目的,它要求全民都要麵對它,至少在他們生活中花幾個小時來思考哲學問題……沒有哲學,你就無法進入成人世界。

從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哲學就是這個國家的必修課,除了1852年到1863年這期間公共教育部長Victor Duruy將哲學考試從筆試變為口試,但哲學考試一直存在。

在意大利,哲學教育在三年內進行,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也需要兩年。但隻有葡萄牙的哲學教育和法國的比較接近——一門教授哲學概念的課程。事實上,意大利隻是教授“哲學曆史經典”,通常由曆史老師來上課,課程的名字也是“思想史”。在西班牙,這門課也和單純的哲學無關,而是在第一年進行公民教育,第二年教授哲學史。

在德國、瑞士、波蘭和瑞典,哲學是一門選修課。在德國,哲學課的“選修”地位是宗教課“競爭”的結果——這個國家依舊維持著教會與政府間的緊密合作關係:在一些州,14歲以上的學生就必須在哲學課與宗教課之間選擇一門。

在英國,高中並沒有純粹的哲學課,(在美國也是這樣)。如果我們在一些高中課程上看到“哲學”,它指的是宗教比較或者邏輯實踐。

法國是個例外

我們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德國和英國並沒有像法國這樣給予哲學如此重要的位置,要知道這兩個國家在哲學領域的貢獻是相當可觀的(霍布斯,休謨,康德,黑格爾,尼采,等等等等)。

法國在哲學教育上的獨特性根植於法國曆史:這個國家的憲法正是建立在啟蒙運動時期的哲學思想的基礎上。這也是拿破侖在1808年創立哲學考試的初衷:塑造有教養的公民。縱觀哲學界的先驅,他們所追求的也正是獨立思考的自由,並將其視為人類和公民教育自由的組成部分,這一自由充分體現在法蘭西共和國的理想:唯一且不可分割的共和。
因此,法國的哲學教育是一項傑出的政治遺產,它來自於1789年大革命,尤其傳承自孟德斯鳩對於共和政體的描述:自由地判斷應是公民的美德。除了這一內在的政治訴求,哲學教育還承載了共和國的理想和塑造有教養公民的願望。這些都使法國的哲學教育有著與眾不同的方式,就像法國教育觀察員Mark Sherringham在《政府教育觀察期刊》上所說的,法國的哲學教育不僅讓學生獨立思考,也讓老師獨立思考;沒有曆史的觀點,也沒有一味求全地涵蓋過多哲學思想。

今天,哲學教育觀察員和教授非常珍視1922年9月26日的一份通報:它將哲學定義為“通過獨立思考來體現自由的基礎教育”。

哲學教師並不是置身事外誇誇其談的博學者,他們的教學應當支持“經思考判斷而產生的有組織的表達”——哲學教育的首要目的。

1922年那份通報的其他基本內容還包括:高中畢業年的哲學教育被視為“公共教育的意義和終點”,並由此產生了一個很具政治性的想法:給予哲學“為有教養的成人公民生活做準備”的角色。

學會研究哲學

  “19世紀創立高中,意圖是在第二年進行哲學教育,使其成為基礎知識教育的終點和總結歸納”,公共教育哲學教師協會主席Simon Perrier解釋道。Victor Cousin在王朝複辟時期將修改了哲學教育的最終目的。

如果說Victor Cousin的給今天的遺產顯而易見,但今天哲學依舊是高中畢業班的必修課,盡管它曾被一點點地從高中教育裏剔除,直到1973年的根本性轉變。這一年誕生了不同分科,並規劃了各分科學生所需學習的哲學概念(主題,文化,理性,現實,政治……),這意味著統一的哲學教育的終結。這些哲學概念給了老師很大的自由空間,相應地,思考的空間也變得更大。

“在高中畢業班,我們不學哲學,我們學習如何研究哲學”,哲學老師一直這樣反複強調。哲學在學術教育中的傳統,高中階段的那些哲學課是否讓法國,相較於歐洲鄰國和美國,變得特別具有批判精神,在大事件麵前有更多的理智?不管答案是什麽,高中畢業會考的“皇冠科目”確實帶來了現實的好處:哲學咖啡館和民間大學的成功,哲學考試當晚會有無數電視節目和文章討論當年的考試題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