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三年二月癸酉,宋文帝劉義隆命大司馬、侍中、征北將軍檀道濟率十萬兵馬伐魏。此前的延和二年十一月,魏軍趁黃河冰封之際,大舉反攻南岸的洛陽和虎牢。劉宋的北伐軍絲毫未料到北方的氣候如此寒冷,黃河結的冰竟然厚得可以承載錙重鐵騎,敵軍兵馬無船而渡。更未料到拓跋燾人在西北討伐北涼之時,還能騰出手來指揮駐守在黃河以北的魏軍南下。他們以為魏軍會被西北牽製住,顧不上南邊,因此未做準備。十二月丙子,魏軍攻下洛陽,十日後占領虎牢。宋軍統帥到彥之大駭,喪失鬥誌棄城而走,沿水路撤到山東曆城,魏兵一路追至,到彥之又燒掉船隻,丟掉鎧甲,徒步退往彭城。追到曆城的魏軍將城團團圍住,劉宋駐守曆城的太守蕭承之隻有幾百個兵,見狀索性大開城門,生死由天。貌似空城計的陣勢再次唬住了魏軍。當年檀道濟在麵對他的《三十六計》被偷盜時,沮喪不已,此時額手相慶。越明年,檀道濟授命增援北伐,大軍一路開進濟水,二十餘日間,宋軍前後與魏三十餘戰,取勝多半。三月,檀道濟率軍進駐唱了幾個月空城計的曆城,高興之餘忘了防備,被魏國大將叔孫建偷襲了糧草。檀道濟因此困在了山東,不能再西進河南。
這給了魏軍喘息的大好時機。劉義隆北伐時奪得的河南四座重鎮,如今還剩兩座,滑台與碻磝。宋軍困守山東,魏軍便可全力以赴攻取滑台。實際上魏軍圍攻滑台已有數月,由於宋軍滑台守將朱脩之頑抗,一直沒有攻下來。軍報傳至平城,拓跋燾命當地的地方官,滎陽太守王慧龍率幾千兵馬增援滑台。聖旨一出,朝中軒然大波。原因是這個滎陽太守王慧龍,其實是來自劉宋朝的降將。二十多年前他還是個孩子時,全家被開國皇帝劉裕滅族,隻有他一人僥幸活了下來,九死一生逃到了大魏。
皇帝近來對朝中文武大臣監管愈加嚴厲,世代與他並肩作戰的本族兄弟尚被猜疑是否忠心,這樣一位來路不明的降將竟能委以重任,還是被派去與他以前效忠的主人對抗,監察禦史們立即上疏,眾人七嘴八舌,提醒皇帝此人為南人,不宜委以師旅之任。他太原王氏的出身也引起了鮮卑親貴的注意。皇帝自滅了幾家漢人望族後,剩餘的幾家高門大族一直小心翼翼夾起尾巴,既無願望也無膽量再做高官,朝中成了鮮卑貴族的天下。皇帝此時忽然用一個名門望族的漢人,是否有削弱親貴力量的意思?況且這幾個大士族為保政治勢力世代通婚,一榮俱榮,這位王慧龍娶的夫人即出自清河崔氏,是前司徒崔浩的侄女,當年成親時,是崔浩給主的婚。倘若王慧龍成了戰功赫赫的大將軍,其背後盤根錯節的漢人舊族勢力隻怕又將抬頭,很快就會在朝廷上與鮮卑人形成對壘。再加上最近皇帝連下的幾道敕,對權貴的約束懲處之嚴苛前所未有,眾多鮮卑人將這幾件不相幹的事聯想在一起,頗為憤怒不滿。皇帝是要再一次尊漢排胡。北方已統一,能爭善戰的鮮卑人用不著了,是被皇帝拋棄的時候了。
朝中為了這個人吵的不可開交時,魏國的細作獲取到的一封秘劄直抵禁中。拓跋燾打開掃了一眼便愣住了,之後手中拿著那張寥寥數語的字條,半個時辰沉思不語。那是劉義隆寫給宋軍前線將領的親筆信。信中寫到,王慧龍自逃入胡虜二十餘年,因其南人的身份,始終不得胡虜重用,憤然不平,因此暗中與建康取得聯係,並計劃挾持胡虜將軍司馬楚之叛逃南宋,日子也已定好,要宋軍將領前去接應。
劉義隆的字,拓跋燾以前曾見過多次。縱然他萬般瞧不上這個書生皇帝,他也不得不承認,這位對手的才情世間難尋。尤其他的隸書行草,師承二王,間架結構,氣勢韻味,若大鵬之擊空,九天之鶴唳。這筆字,可不是什麽人都能摹仿出的。但若是真跡,便說明這個王慧龍果真與劉義隆暗通款曲,打算叛離大魏了。否則以宋國皇帝之尊,誣陷魏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太守,詳細經過還描述的有鼻子有眼的,實在不通。拓跋燾左思右想,猜不出其中的端倪。
"陛下,冊封伏氏為椒房的誥敕,請陛下過目。"耳邊響起低婉悅耳的聲音,不用看便知是杜至柔。拓跋燾接過她遞上的草稿,並無心情仔細看上麵的溢美之辭。宮人伏氏剛剛為他生下一位皇子,按例要晉升為妃。這已是他第五個兒子,沒什麽特別之處,一切儀式按慣例即可。他草草看了一下誥命文書,隨意扔給杜至柔:"用璽吧。"杜至柔領命就要離去,卻聽皇帝叫住她道:"是你寫的吧。"杜至柔點頭。皇帝微微一笑,從案上拿起那張字條:"那你看看,這是誰寫的。"
杜至柔接過來隻瞥了一眼,便知那是劉義隆的手筆。她十二歲到建康習書法,師從魏夫人。她另三位同窗,是時年十四的宜都王劉義隆,與他一見鍾情卻因庶出身份而自卑的少女袁齊媯,和十三歲的彭城王劉義康。墨香悠揚,培養出無數魏晉風流名士的書院,每個角落都蘊涵著風雅與灑脫。這四個純真無瑕的少女少年周身灑滿陽光,飲酒賦詩,猜枚投壺,泛波羽觴,肆意享用他們無拘無束的綺年玉貌。那時的她與劉義康情竇初開兩情相悅,隻以為這一生都是如此一段錦繡時光。那時的劉義隆上有兩位兄長,父皇亦在壯年,勵精圖治。他隻知道詩詞歌賦縱情山水,隻想與他心愛的女子不離不棄,這一輩子做這樣的閑散親王。
"知道是誰寫的麽?"
男人熟悉的聲音將她拉回現實。杜至柔隱去無聲無形的淚水,輕輕搖頭:"想必是南朝名士,或是書法大家。"
拓跋燾哼了一聲道:"劉義隆。"又想起了什麽,向她要回那本冊封誥書,對比著看了一會兒,道:"你的字和他的倒有幾分相象。"
"天下書法出二王。隻要是行隸,莫不遵循書聖的風格。"杜至柔淡然回道。
拓跋燾放下手中兩份紙,抬頭看著她問道:"劉義隆給手下人寫的這封信,你怎麽看?"
"信是真的,內容是假的。"杜至柔依然淡淡地。拓跋燾猛一揚眉:"何以見得?"杜至柔歎口氣道:"當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同一人的時候,也很可能就是你要中反間計的時候。"
拓跋燾看著她的眼神由淩厲,到驚訝,再到溫存。眼中含情地看著她良久,點頭輕讚道:"不錯。是個好徒弟。"
"陛下的教誨,妾時刻不忘。"
拓跋燾忍不住笑斥道:"和誰學的伶牙俐齒!"想了想,收起笑容問道:"你認識王慧龍?"
杜至柔搖頭,拓跋燾追問道:"素未謀麵的陌生人,你如何相信他的忠心?"
"妾相信一個身負著血海深仇的人所能爆發出來的毅力和決心。王家原是北方士族,衣冠南渡入仕南朝,忠心侍主卻慘遭滅門,九族盡滅。隻身出逃…"她的聲音微微發顫。停了一下,繼續說道:"他與劉裕結下的是幾世的怨仇,他曾作《祭伍子胥文》以寄托複仇之心。得在疆場效命,誓願鞭屍吳市,戮墳江陰。如此刻骨銘心的仇恨,他怎麽可能與劉義隆有什麽瓜葛呢?隻怕他見了劉家人,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呢。"
她眼中異樣的光彩令拓跋燾詫異。默默看了她一會兒,揮手命她退下。
"得在疆場效命,誓願鞭屍吳市,戮墳江陰…"拓跋燾將這兩句話反複咀嚼片刻,提筆寫下一封書信:"世人罔議將軍與義隆結交。此必不然,是齊人忌樂毅耳。義隆畏將軍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風塵之言,想不足介意也。"
禦賜璽書快馬飛遞到前線,王慧龍麵北泣血叩首,感激聖主賞識信任之大恩。以後傳來的消息令魏國振奮。慧龍身先士卒,屢摧宋軍鋒芒,又巧設奇兵大敗增援滑台的宋軍。滑台被困四個月,城中斷糧,士卒用煙熏出老鼠烤熟吃掉。四月辛酉,魏軍攻破滑台,朱脩之及一萬餘名士卒被俘,押送平城。又過二十餘日,魏軍收複碻磝。至此河南全境盡入大魏腹中。劉宋首次北伐以失敗告終。宋國損失慘重,府藏、武庫為之一空。勝利的消息傳到平城時正值端陽節前夕,舉國歡騰,上至天子下至販夫走卒人人喜笑顏開,皇宮內外張燈結彩,皇後赫連卿興致盎然地指導宮人樂伎加緊操練多種百戲,好在端午宮中舉行的盛大慶典時獻給皇帝,讓他過一個前所未有的喜慶節日。
五月初五端陽日,兩陽相重,五毒蠢動百蟲孽生。為此上至天家下到民間,均要趨利辟邪驅蟲避瘟,以達陰陽調和。朱門宮牆遍插艾草菖蒲,宮人們臂係五色香絲,腕結長命索,以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今年端陽佳節恰逢對南朝作戰的軍士凱旋,可謂喜上加喜。多年的兢兢業業,艱苦奮戰,勤儉治國,換得今日掃定朔裔,揚威南蠻。大魏自原始部落起家,數代浴血征戰中原,終於在自己的手中實現北方一統。皇帝麵對辛苦打下的盛世江山,不禁龍心大悅,下詔百官於端陽日入宮與他一同飲宴慶賀,皇帝慰勞凱旋將士的同時,將率近侍大臣於瑤津池畔觀賞宮人呈上的各種慶典活動。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傳統的龍舟賽。瑤津池上龍舟如蛟,舟上健兒赤搏上陣奮勇揮槳,堅實的肌肉隨身起伏,額上汗珠粼光閃亮。仿佛金鱗過江。龍舟乘著碧波破浪而進,水中翻起的白浪呼應著舟中花鼓,喧囂貫耳殺聲震天。皇後事先命宮女嬪妃組成啦啦隊助威,此時一眾佳麗嬌顏歡欣雀躍嬉鬧叫好,惹得池邊含冰殿裏開懷暢飲的皇帝和一眾大臣紛紛走出來,爭相延頸翹首觀看,興高采烈地欣賞這難得一見的熱鬧景象。
龍舟賽的喧鬧剛剛結束,池邊草地上又別出心裁地出現了一場拔河比賽。原來是皇後為增添樂趣特別安排的新鮮遊戲。拔河自古有之,原是水軍訓練項目,後演變為傳統的節日慶祝活動,民間甚是流行,隻從未進入過宮廷。赫連卿回想起幼時在草原上拔河的歡樂場景,壓抑不住狂熱的內心,趁這個難得的喜慶時機組織起兩廂人馬決一勝負,另有一幹勇士在旁擊鼓助威,群噪歌謠震天動地,一掃宮廷沉積已久的刻板沉悶氣息。
罕見的比賽場景引得皇帝向他們看去。隻一眼便開懷大笑。原來赫連卿竟從中書門下和秘書省找來一群白胡子老頭兒,讓他們組成一隊,和另一隊宮女組成的鶯鶯燕燕兩相較量。妙齡宮娥環肥燕瘦花紅柳綠,使出吃奶的力氣與一群年紀可以當她們爺爺的官兒對決。而另一邊的老爺爺們亦不敢示弱,個個憋得雙頰通紅咬牙奮戰,超拔山兮力不竭,信大國之壯觀哉。可惜年齡不饒人,縱有千般壯誌,終是年老體衰敗在女郎裙下。隨著大麻繩加速被宮女隊拽走,一群宰相尚書波浪般前撲後擁匍匐倒地。樓台上觀戰的皇帝見狀大笑不止,忙命左右宮人跑過去將戰敗方扶起,又傳命尚宮局賞賜雙方美食酒饌。大批人馬謝恩離去,皇帝看著遠去的人群,臉上笑容漸漸逝去,內心不知不覺湧上陣陣失落,自己也不知因何而起。
滿眼繁花似錦,個個爭妍鬥豔。他卻在一片熱鬧喜慶的氣氛裏,很不合時宜地品出絲絲孤寂。他環顧四周,什麽都應有盡有,什麽都不缺,可不知為什麽,他總覺得缺了一點很重要的東西。他側著頭仔細想了想。是了,他缺的是杜至柔。諸多眼花繚亂的喜慶活動在他麵前上演,竟然無一處存在她的身影。這樣歡樂的時刻,她為何不參與呢?難道她不願與他分享這來之不易的喜悅麽?何況這次對劉宋作戰的勝利,她也有一份功勞。皇帝怔然望著浩渺煙波。她近來越發沉默,她在漸漸疏遠他。她是怕了他了。皇帝無奈地想。他是希望別人畏懼他的,可隻有一個人可以例外,他願意永遠對她敞開無拘無束的心。倘若連她都淹沒在黑壓壓恭順低頭的人群裏,連她都拿自己當凶神惡煞的門神供著,他這人生還有什麽樂趣?總要有一個人,能讓他說說心裏話的。她的心,是不是也要棄他而去了。拓跋燾內心湧上的悲哀越來越強烈。果真如此,他也沒什麽好怪她的。換做是他自己,整日陪伴這麽無情的主子,再熱的一顆心,也會漸漸冷卻。
遠處臨近後宮門的倚蓮亭,參加完拔河比賽,氣喘噓噓的官員們三三兩兩坐著休息。秘書丞劉潔擦著頭上汗水,看見一隊宮人手捧盅碟向他們走來。是皇帝賜來的客食,一轉眼已來到他麵前。他趕忙起身對著食物一拜,卻聽頭上傳來熟悉的女聲:"先生慢用。"他驚訝抬頭,愕然發現這位和其他宮女一樣打扮的女子,竟然是杜至柔。而她竟還在與自己說話的同時,不斷用眼睛向手中的櫻桃酪瞟去。之後她隨著其他宮女退下,劉潔趁人不備翻過盅盞,果然見下麵壓著張小條。邊緣參差不齊,明顯是從書頁上撕下來的一角。打開一看,真的是從內宮用書《詩經》上撕下來的,《詩經》是嬪妃們的必讀,故而內宮裏有上百本。劉潔看那小條上,是"嘒彼小星,三五在東"八個字,不免深深感歎這位杜尚書的精細與謹慎。
這幾個字,除他以外能看懂的寥寥無幾。倘若這不成樣的小片紙張落在旁人手裏,也不過會被認為是宮妃丟棄的舊書垃圾。這在平時是常有的事。絲線裝訂的書並不牢固,書頁常脫線散落。嘒彼小星,三五在東。下麵與它對應的一句,是嘒彼小星,維參與昴。那麽上一句的三與五,就不是普通的數字,而是兩個星座了。時值暮春,夜晚的東方會出現蒼龍七宿,分別是角、亢、氐、房、心、尾、箕。三與五便是氐與心。按照《爾雅釋天》的解釋氐,為麒麟之趾,心為五咮,亦即朱鳥之喙。劉潔心領神會,這是讓他去東邊的藏書閣,因那閣門前有一對銅獸,剛好是左麒麟,右朱雀,與這字條裏點出的兩樣相符。
************
拔河: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最早是楚國用來訓練水兵的,楚國多河澤。當時真的是隔條河,輸的就都掉水裏了。很快就推廣到各國,隻不過是在地上遊戲了。一直流傳到現在。隻是不敲鼓助威了。唐代宮廷裏盛行拔河,皇帝愛看。中宗李顯首創讓女人拔河。有一次竟然跑到宮外去拔,大概是想向老百姓顯白他擁有這麽多美女,召集了兩撥宮女跑到玄武門外拔河,全長安城的人都跑來看。這場盛況記錄在唐《封氏聞見記》裏。結果可能因為宮女們每天見的都是太監,沒見過這麽多陽剛帥男,芳心全都收不住了,中宗回宮後清點人數,逃跑了好幾十,心疼壞了。過了一年他又想看比賽,這回是皇後韋氏組織的,從中書門下和尚書省挑了一幫老頭,基本上都是宰相,地點在梨園毬場。韋氏可能不識數,一邊給9個另一邊給8個。9個的那邊還包括兩個年輕的駙馬,8個的那邊自然抗議,說不公平,重定。組織者堅持不改,少的那邊輸的很慘。仆射韋巨源、少師唐休璟(83歲)因為年老,隨繩而倒,很久都爬不起來。中宗觀戰,見狀大笑,忙命左右快快扶起。那也沒用,第二天諫官的折子就板磚一樣拍過來了,說他不尊重大臣。中宗以前被老娘武則天迫害的時候,好幾次都是唐休璟舍命為他說話,結果當了皇帝以後竟然拿功臣取樂,大臣們很看不慣。
唐玄宗也是拔河發燒友。在宮裏看比賽,每回還找一幫文人做詩寫賦。他自己還寫過一篇觀拔河俗戲的詩,收錄在全唐詩裏。唐代幹點什麽都要做詩。
90年代電視劇<唐明皇>裏出現了拔河比賽,我就是按照那個片斷寫的情節。
宮女隊:
對手…
結果…
注2:《三十六計》,並無明確證據表明是檀道濟寫的。這書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大概是由於《南齊書》裏提到一句:"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所以後人將作者定為檀道濟。另外這書即使真是他編篡的,也沒被拓跋燾偷過,是我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