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上海度假,最能讓我期盼的就是那豐富多彩的早餐。二,三十年以前上海人的早餐無非是泡飯加腐乳,醬菜之類的。也有豆漿,牛奶,加上一副大餅油條,或者烤一塊麵包,上麵塗上麥淇淋,果醬。
上海人(也許南方一帶都是這樣)的習慣是一早起來先去菜市場買菜,過了9,10點以後,菜場基本上已經關閉,無菜可買。菜場周圍都會有一些早點店鋪,或攤販。買完菜以後順便帶回一家的早餐,熱騰騰的經濟實惠。近來,一早起來買菜的習俗也有了變化,菜場全天開放,各色蔬菜琳琅滿目,沒有必要起個早去趕菜場的早市。早點的供應點也不僅僅是在菜場周圍。但是,不少人還是保持著這個習慣,所以清晨起來馬路上就已經有許多行色匆匆的家庭主婦,家庭煮夫。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早餐供應多樣化,選擇越來越多。
附近的萬航渡路上就有近十家早餐供應的店鋪或弄堂口小攤。我喜歡清晨走在馬路上,享受觀看年輕人匆匆路過,手裏拿著剛從小店買來的各色各樣的早點,把它帶到上班地點再享用。而學生們隻能邊走邊吃,借以果腹。
老上海人愛吃、會吃,吃早點也從不湊合,一個肉饅頭,一份小籠都透著講究。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點無小事,含糊不得。通通弄清桑才叫老上海。
在上海那段時間沒有仔細地統計過吃過多少種,最喜歡的還是:
大餅
這是上海的傳統早點,現在已經很少有攤點供應。記憶中分長和圓的兩種,圓大餅是鹹的,餅麵上都撒滿了芝麻,裏麵咬起來感覺有些層次,非常管飽,用來夾油條。長的是甜大餅,咬一口,裏麵溢出糖漿。據說大餅源自蘇北,要用老酵麵將麵團捂上十幾小時左右才揉麵團,工藝十分考究。小時候,尤其是冬天的時候喜歡在大餅攤邊上,一邊排隊等著買大餅,或油條,一邊看師傅們做。
現在供應點減少,要吃合口味的大餅油條,常常需要跑兩個地方才能湊全,很幸苦。
油條
是上海早點的百搭,不僅能夠單獨吃,也可以大餅搭配吃,還可以和粢飯團、豆漿、豆花、泡飯相配合,蘸上醬油很有滋味。以前要是家裏沒有菜時,油條切成段和醬油一起加入開水,少許味精,就是一道湯。
做油條時,師傅先把麵團(據說那是的麵團裏放明礬)切成條狀,用擀麵杖來回擀,把麵團擀長,擀薄。再用刀切成一個個小條。兩個小條放在一起,用筷子在中間壓一壓。擰上幾圈。捏住麵條的兩頭,拉長,兩頭捏緊,之後放進油裏炸。
現在,正宗的上海油條不加明礬,小蘇打也隻會加少量,看起來癟癟的,但味道還是很不錯的。
(本文的照片選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