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62)
2016 (160)
2017 (84)
回到上海,買東西有時是很隨意的,走在路上說不定什麽時候靈感一來,皮夾子裏的錢就減少許多。這是我現在的購物習慣。
去年回上海度過了幾周與親朋好友相聚的美好時光。閑暇的時候,大部分是消磨在馬路上和商店裏。每次去南京路,上海食品商店是必定拜訪的。進門後慢慢地瀏覽,買東西是次要,尋找感覺才是目的。
尋尋覓覓之間,走到了蜜餞櫃。看到了桃瓣。兒時回憶便一下子湧了上來。小時候囊中羞澀,很少有超過2毛錢的時候。買東西當然是要經過再三考慮,衡量。當時嘴饞,什麽都想吃。不像現在有錢了什麽都不敢吃。
那時候,口袋裏的零用錢,能買得起的也就是鹽金棗、鹹支卜和鹹桃瓣了。
其中,鹽金棗和鹹支卜因為小,花兩分、三分就可以買上一包。
鹽金棗有個不大好聽的“雅名”——鼻頭汙。放在那些斜斜方方的玻璃瓶,有些已經包成三角包,一包,一包放在那裏,像端午的粽子一樣。
其實裏麵鹽金棗一塌刮子也就可憐的十幾粒,就趕緊打開,拿出一粒放在嘴裏,再包好,塞進褲袋。然後興高采烈地跳著跑著,揚長而去。
鹹支卜可以拿出一根,小口咬著慢慢品味。
桃瓣貴一些,至少要五分一包,可以就這麽舔著吃。桃瓣肉隻是咬一小口,嘴裏回轉半天。有時一下子沒有刹住車,一包全吃了。
於是乎買了一些桃瓣,還買了點拷扁橄欖,那可是當年的好物事啊。既然買開了頭,橫豎橫了,幹脆再買一點當時的高級貨——話梅。回到美國可以慢慢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