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個人資料
匆匆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戰火紛飛的年代,交大有段驕傲曆史

(2015-07-14 08:06:05) 下一個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70周年
校史中的抗戰故事
 
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園,曆經半個多世紀風雨的執信西齋,堅固如鑄。這既是宋慶齡在上海諸多抗戰記憶中重要的一環,也是記錄上海交通大學抗戰貢獻的珍貴曆史遺產。
  戰火紛飛的抗戰年代,交大有著一段不為大家熟知的曆史——宋慶齡在執信西齋設立“國民傷兵醫院”,救治上海十九路軍的傷兵。
 
傷兵醫療護理無保障
1932年1月28日,日軍突襲上海閘北一帶,悍然發動“一·二八”事變。駐守閘北的國民革命第十九路軍,激於愛國義憤,奮起反抗,淞滬抗戰由此打響。
  淞滬抗戰的第三天,1月30日嚴冬,宋慶齡與老友何香凝前往上海西郊真如十九路軍前線指揮部慰問,並允諾軍長蔡廷鍇設法為眾多傷員提供有效的急救服務。2月12日,宋慶齡又親赴戰鬥正酣的吳淞前線慰問守土官兵。
  宋慶齡目睹十九路軍傷兵的醫療和護理無法保障,遂與何香凝、楊杏佛等積極奔走,籌劃建立一個新的能給予傷兵較高水平治療的傷兵醫院,取名“國民傷兵醫院”。
 

1932年,國民傷兵醫院全體職員合影

(前二排左十四為宋慶齡)
 
為什麽選址在上海交大
  為何選擇交通大學?由於交大瀕臨滬西戰區,且有華界與法租界毗鄰之地利,方便出入往來。交大的前門開在法租界海格路(今華山路),後門則在華界虹橋路。傷兵可以從華界送進醫院,醫師、護士、設備器材以及各界人士捐獻的慰勞品均能從租界進入醫院。
1932年2月底,上海紅十字會先出麵致函交大,請予酌撥校舍為傷兵醫院。交大原本決定將南院小學堂及校內空閑房屋暫作院址。宋慶齡來校察看後,認為小學房屋不適合作療養場所,她看中的是落成不久的學生宿舍——執信西齋。執信西齋落成於1930年3月,為紀念1920年在反桂係軍閥戰爭中英勇就義的朱執信而命名。對此,校長黎照寰欣然應允,同時劃出校內的調養室、西宿舍為男女醫生看護用房。
 

1932年3月5日,交大撥借執信西齋為國民傷兵醫院的文件

 
申報和四大公司慷慨解囊
  宋慶齡對國民傷兵醫院開辦經費的籌集,采取的是社會勸募的方式。當時,積極響應、慷慨解囊的主要是《申報》館、上海市民地方維持會以及南京路上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四大百貨公司。
  掌控1930年代的《申報》與上海市民地方維持會的,是以史量才、黃炎培等為代表的上海地方實力派與城市文化精英。據時人回憶,宋慶齡每次跟史量才見麵,一般都由楊杏佛陪同前往。整個淞滬抗戰期間,《申報》不僅大量報道十九路軍奮勇抗戰的英雄事跡,而且還捐獻巨款,組織難民收容所,協助籌建傷兵醫院。
  醫務人員的配備,同樣得益於宋慶齡的社會聲望與人脈。經過緊張的籌備,1932年3月5日,國民傷兵醫院在徐家匯上海交通大學正式成立。醫院設施相當齊全,僅床位就有300張,可容五六百人。加之中西名醫雲集,傷病員得到妥善醫治。
 
宋慶齡親自為傷員服務
  傷兵醫院建成後,宋慶齡經常去醫院處理事務,慰問傷兵。十九路軍傷兵大都是廣東人,她就特地選購了《小桃紅》、《祭鱷魚文》等家鄉粵曲唱片送去。
  有一次,宋慶齡請一位外交官夫人幫助物色一些婦女來誌願擔任醫院雜務工作。那位夫人大聲說:“這不可能……我們的姑娘都出身高貴,她們不能去醫院照顧那些粗人!”宋慶齡答道:“我懂了……你們是要讓他們為你們去死,而不願意他們和你們一起去死。”宋慶齡以身垂範,身著緇衣緇裙,外罩白色護士服,親自為傷員服務。
1932年3月,隨著日軍在瀏河登陸,戰事急轉直下,十九路軍撤離上海,國民傷兵醫院於4月中旬完成救死扶傷的曆史使命,宣告結束。

 

1932年1月,宋慶齡在真如前線與蔡廷鍇合影

內容來源:新聞晨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rdong' 的評論 : 一起學習。
erdong 回複 悄悄話 學習曆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