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個人資料
匆匆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台灣的柯P知不知道為什麽上海外灘的中國銀行比沙遜大廈矮一尺?

(2015-02-05 10:51:39) 下一個
近來台灣的“政治新星”柯文哲幾乎天天在電視上露麵,在民間做“秀”。真所謂言多必失,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不管他如何裝,總有一天會露出馬腳的。他的“殖民”論就是他內層思想的大暴露(盡管他後來百般狡辯)。他是個醫生,數理化知識不成問題,但是他的曆史知識卻不敢恭維。他應該沒有真正在“皇軍”的統治下生活過,那他的理論根據從何而來呢?不得而知。
我以一個例子來駁斥他的謬論。49年前作為半殖民地的上海租界曾經有不少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故事。作為被殖民的人們有許多的經曆,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改變得了的。上海外灘的中國銀行大樓為什麽比毗鄰的沙遜大廈矮了一尺?就是這些故事中的一件。
 
從浦東遙看外灘綠的尖頂的是沙遜大廈,邊上那個就是中國銀行大樓
沙遜大廈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外灘建造起來的一座建築,也是全上海第一棟在真正意義上突破10層的摩天大樓。雖然它的主體部分為9層,但臨外灘的東部塔樓部分已高達12層、最引人注目的是塔樓上方還有一個高達19米的金字塔形屋頂,這是受1922年發現埃及圖坦卡蒙法老陵墓的影響而特意建造的,因此整棟大樓的高度便達到了77米。沙遜大廈還擁有號稱遠東最豪華的華懋飯店,因此一些重要的國際會議便在此舉行。
沙遜大廈,是當時美國流行的芝加哥學院派的設計手法。從體型、構圖,到裝飾細部,都已大幅度的簡化。頂部的墨綠色方錐體,是外灘建築的曆史折點,它標誌著外灘開始從新古典主義,向裝飾藝術派的轉變。
英國人沙遜如此顯貴的身份與背景,絕對可傲視外灘周邊其他群雄,直到1934年,沙遜大廈迎來了它的挑戰者-中國銀行總行大廈,因為後者欲挑戰它的高度。
1934年,中國銀行出於業務發展的需要,決定建造一座高達34層的高樓。這是一個具有顛覆性的高度,這個高度落在了一個中國建築師陸謙受的手裏。
陣陣的打樁聲,強烈地刺激了隔壁的房地產大亨。醋心大發的沙遜蠻橫地說,這兒是英租界,在沙遜大廈附近造房子,不許超過他的“金字塔”(柯P是不是很喜歡這種“文明”啊!)。中國銀行據理力爭,結果官司一直打到倫敦(在中國的土地上蓋房子,發生糾紛要到英國去打官司,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在一個主權都喪失的舊中國,其結果可想而知。中國銀行不得不被迫讓步,把原來設計的34層大樓砍去一半,剩下17層,比沙遜大廈的“金字塔”頂矮了一尺。
 
美麗的外灘夜景
當然,中國銀行大樓當時造在外灘中心,上海租界當局,不可能讓這種太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反映出來。30歲陸謙受用充滿智慧的建築語言,為中國銀行爭了一口氣。他把裝飾的母題變掉了,變成中國式圖案了。在屋頂上麵加上了一個中國式的琉璃瓦屋頂。中國銀行四方攢尖的方頂,比沙遜大廈的尖頂更加雄偉氣派,視覺效果穩健挺拔。入口的石階設計為9級,暗含九九歸一,九九無窮之意。整座建築表達出民族性氣度。 兩座並肩聳立的大廈,是東西方建築師的文化較量。
在被殖民的地方造個大樓都要如此地曆盡千辛萬苦,想做其它與殖民者利益有衝突的事情之難就可想而知了。不知那位“政治新星”柯文哲對此有何看法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瀛客' 的評論 : 建議不錯,問題在於由誰來做?政府?你相信嗎?何況即使是80歲的老人生在1935年,1941年日本占領公共租界以後,租界就取消了。基本上沒有人真正經曆過,即便有幾個也會因為生活的階層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因人而異。
瀛客 回複 悄悄話 外國租界客觀上促成了文明的交融,給近代中國帶來了許許多多正麵和進步的東西,舉一兩個負麵的例子來否定,未免過於單薄。有機會可以對現在還健在的老上海人做個調查,問問他們對過去上海租界的整體印象。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煤OldMike' 的評論 : 哈哈,老弟實際上柯P自己不也事後一直在用各種理由為自己澄清嗎!他作為一個醫生這麽說沒問題,是他個人看法。但是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就不一樣了。美國不是有這樣的笑話嗎,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家庭史,就去競選總統。
老煤OldMike 回複 悄悄話 您說得有道理,但這位台灣老兄也沒有完全說錯,雖然聽起來令老中感到不舒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