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夢裏白樺林-第三篇 燈花采擷3: 冬青賦

(2015-05-10 13:06:21) 下一個



















冬青樹(2004年3月27日攝於上海西康公園)                                                美輪美奐的冬青造型(選自網絡)


早晨上班,走過路邊花圃,滿目蒼翠的冬青散發出些微的清香,沁入心脾時,也攝入了一天的好心情。作為樹種,她可能是最小的一種。因為小,所以不起眼,一、二尺高的個兒,一般隻是作為庭院花圃的圍籬或街道上的隔離帶。但是她的樹形整齊,枝葉茂密,小巧的葉子呈橢圓形,密植在一起,成片、成帶,於是成了風景。近看,每一株都是小巧玲瓏、亭亭玉立,伸展著婀娜多姿的體態。她沒有孤芳自賞,懂得與群體共生共退,因為這是萬物生長的法則,隻有這樣才能抗風禦雪。她又是矜持自重,守護著自己的一寸家園,淩然不可侵犯。她生長地廣,從長江中下遊擴散開去,不僅在一直到海南的整個熱帶、亞熱帶,而且在北方乃至西半球的世界各地都會遇見,可見其物種在漫長的曆史變遷中如傳統女子順應時勢、隨遇而安。她不講究禮儀排場,也不需玻璃溫室,隻要有一方水土,哪怕擠在犄角旮旯,都會落地生根,文文雅雅、悄沒聲兒卻是蓬蓬勃勃地生長。她四季長青,蔥鬱可愛,儼然是天生麗質、超凡脫俗的絕色佳人。

那年去海南,路過興隆華僑農場住下,那裏的各種熱帶灌木、喬木多得數不勝數。參天的棕櫚、木棉樹,娟秀的美人蕉和紫藤,香氣四溢的白蘭,更有纏綿悱惻的榕樹,以及許多形狀各異、聞所未聞的樹木花草,交織成一幅幅姹紫嫣紅的美麗圖景。然而,最讓我心儀的卻是一簇簇修剪過的冬青樹,散落在山坡草坪上,有的像球,有的像傘,還有的像塔,素麵朝天,靜靜地佇立著,任你百般修剪,不去與人爭妍。在欣賞巧匠的造物神工時,更是被冬青樹的聰穎多姿又柔韌可塑的情懷所慨歎。令我駐足凝視良久,目光不忍移去……

前些年在遠郊工作,清晨起來,門前的冬青葉上露珠還未褪去,在晨旭的輝耀下似串串晶瑩嫩綠的珍珠,蒼翠欲滴的樣子,愈加平添了幾分愛嬌;夜色降臨,有些寂寥時,便信步走上街頭,聽得海風吹著行道樹的葉子嘩嘩地響,而身處低位的冬青卻甘於寂寞,互相依偎悄無聲息,不禁怦然心動
——在浮躁功利的當代社會裏,保持住這樣一份低調內斂是一種什麽樣的定力,何等的彌足珍貴嗬。

有道是紅花要有綠葉扶,竊以為紅花雖然豔麗奪目,卻終有謝落之虞;棕櫚喜傍烈烈驕陽,梅花耐得徹骨嚴寒,皆有自己的特性。而不事張揚的冬青酷暑愈盛,嚴冬依青,靜如處子,跨越四季,蘊涵著柔韌悠長而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冬青不僅能裝點江山,而且頗具實惠。冬青的葉、根、皮可入藥,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補肝滋腎、健骨強筋的功效。在海南、兩廣一帶,用冬青科的大葉冬青製成的苦丁茶,被譽為綠色黃金。可謂既有大家閨秀的典雅大氣儀態萬方,際會八方風雲而應對自如遊刃有餘;亦如小家碧玉般的溫婉精致楚楚動人,通體充溢著濃濃的旺夫運。

諸多天然的優良秉性,使得冬青樹得到有識之士的青睞。明朝浙江都司徐司馬曾下令杭州城居民在門前遍植冬青樹,足見其有著對美的鑒賞力及平衡生態的遠見卓識。當今冬青樹亦是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無處而不在。美,是人類的共同願景,也是在人類共同的關懷嗬護下傳承延續,源遠流長。

歲月如書,一頁一頁地翻過去。或忙或閑時,常會在芸芸眾生中驀然回首,尋覓著冬青的身影
……

早晨驅車上班,行至襄陽南路淮海中路口,遇紅燈,等待,眼睛無意識地對著街景掃描。驀地,左邊人行道上的一幅圖景將我吸引:那是兩個耄耋之年的老人,老頭滿頭華發,雙手顫巍巍地扶著一輛小型人力車,艱難地一點一點往車板上挪,看得出他的雙腳不聽使喚。車身約半米寬,六、七十公分長,勉強可以坐下一人。老太太在旁邊一手扶著車把,一邊還用另一隻手使勁兒地幫助老伴挪上車,再彎腰將車尾係著的一截自行車輪胎拎起來,將老伴的兩隻腳套進去,原來那是用作腳蹬的,顯然這樣老伴的腳會舒服些,且能在向前行車時防止後坐力將人甩出去,真是車子雖小,功能齊全。做完了這一切,老太太拉著車緩緩啟步。

綠燈亮了,我不得不繼續前行,沒能看著老太太怎樣騎上小小的人力車,怎樣從人行道滑向馬路的。那麽早,行動又如此不便,他們這是去幹嗎呢?可能是在馬路對麵的襄陽公園晨練後回家吧。馬路上車流、人流熙熙攘攘,而且都是快節奏,要在中間遊走還真不容易呢,不由得平添了一層擔心。這個老太太真是個堅強能幹的女性,即使行動如此不便,她也要讓老伴參加鍛煉,或至少是呼吸到綠地的新鮮空氣。從她嫻熟的動作來看已不是第一次了。而她的老伴為了減輕她的負擔,竭力用胳臂的力量挪動身體。他們相濡以沫互相扶持,此情此景令人震顫,這樣的夕陽人生雖苦猶甜,絕對是達到境界了。我想,此情此景,上帝也會被感動,會給他們讓路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