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十點,我正好撥到鳳凰衛視的一個電視專訪節目,訪談內容是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4師35團知青在1970年撲救山嶺大火的事,有犧牲的、致殘的、麵目全非的。訪談中有兩
青春理想和盲目衝動的英雄主義所導致的悲劇,在兵團農場乃至地方農村有很多起。時隔多年,那些夢魘般的事件已被人淡忘,然而再翻開來,仍感到不寒而栗:黑龍江遜克縣的上海知青金訓華為救撈兩根被洪水衝走的木頭;天津知青張勇(女)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新巴爾虎右旗為救兩隻被暴風雪裹挾的小羊羔;黑龍江尾山農場知青撲救荒火;黃山茶林場知青在洪水裏搶救國家財產,他們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35團森林大火中,有一個16歲的北京女知青一邊衝一邊喊,要用實際行動入團!最後成為死難者,而她的動機是那麽單純。以現代人們的眼光來看,是很難理解的,這一切會被認為很不值。然而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社會曆史的局限,盡管那時對生命權十分輕視,而不計所謂的“性價比”,但是那種毫無功利的舍己忘我的精神正是當代社會所缺失的。多年後那些當事人回訪虎林,在墓地憑吊潸然淚下。
鳳凰衛視的記者還是很有良心的,重新開挖這段曆史,不是正可以詮釋“你的果實裏有我的生命,你的江河裏有我的血液”( 《北大荒人的歌》)嗎?在集體利益與個人之間,毫不 猶豫地擯棄個人,這就是當初樸素的英雄主義。不是所有的人,但的確是相當一部分人;不僅是突發事件,也體現在日常平凡的屯墾戍邊中。我們現在回首往事,依然覺得可歌可泣。所有這些都鑄就了共和國知青心中的豐碑,永遠也推不倒。
當今的社會應當找回的,正是這樣一種精神。
為此,在我的心中依然呼喚著:向撲救山火的英雄致敬!你們的無私無畏的思想和壯舉是一代人的光輝寫照。
毛澤東擅長忽悠別人奉獻,自己享受。
文革傳人兄說過了,皇上的東西,憑什麼要奴才拚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