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夢裏白樺林-第一篇 荒原無垠 31

(2015-02-28 10:47:09) 下一個
2520連簡史和拓荒者 ——20連集結號
 
1970324日,從六師警通連抽調的百十來號人,在丁兆若連長的率領下,開進2營營部東北12裏地的茫茫雪原,支起兩頂帳篷,架起鍋灶,從此在25團的版圖上一個新的連—20連誕生了。
一條泥土路南起19連,北通4營二撫公路(北段路長久不用,荒廢了),將連隊劈成東西兩半:道東挨著一片柞樹林子,是連部、食堂、水房、衛生室、場院、菜窖、知青宿舍和牛、馬、豬號;道西建起了家屬房。東部地號除與西部一號,一樣種小麥、大豆以外,還種植穀子、苞米、高粱、糜子等大田作物及蔬菜、西瓜等。東邊還有一大片未開墾的草甸子,暮春初夏時,一些活分的年輕人便去采摘黃花菜(即金針菜),串起來吊在屋簷下晾幹,待探親假時作為帶給親人的禮物。
第一任連長丁兆若是1959年的山東支邊青年,北大荒的淩冽寒風在他臉上烙下了刀刻般的皺紋。丁連長文化不高,卻精通農業,性格溫和而又剛毅,處事沉穩而有心數,深得群眾愛戴。在他的帶領下,20連組建實現當年開荒、當年打糧,受到師、團兩級首長的讚揚。20連經受了1971年麥收的澇災,1972年百年不遇的秋澇,1973年開化後排水並搶播,1976年麥收又一次澇災的種種考驗,丁連長等老農墾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說到20連,就知道老丁,20連和老丁,是黏在一起的響當當的品牌。由於業績突出,20連曾評為農業學大寨先進集體,丁連長也一直是團裏的標杆。一次王少伯師長來連隊視察,在地頭聽了丁連長不緊不慢如數家珍般的匯報,非常滿意地對他的隨行幹部說,你們看小丁什麽都清楚啊!大家紛紛點頭稱是。
連隊統計用步弓丈量了所有地號,畫出了第一張地號圖。以後在曆任統計的步弓丈量下,眼見得20連的不斷擴大,東西各伸出去四、五千米,東接6營、北接4營地塊,西至第二排水幹渠西大濠,是與21連(1973組建)地塊的分界線,南與19連接壤,方圓約30多平方公裏,20000畝地還出頭(因缺乏資料,估算後已與丁連長核實)。
 華秋實,會計進行年終決算時,細心地將和麵的案板也作為資產計入,建點109年盈利,這是連長們精打細算經營有方,在團農場普遍虧損的情況下這就很不容易了。
201969年北京知青居多,主要是從師警通連抽調建點的,參加建點的也有部分哈濱知青,他們與部分老職工都20連的元老,名副其實的拓荒者,共69人;第一批上海知青是197110月到的;1973年春從一師六團調來二十多人,京、津、滬、哈以及當地的都有;1974年從團部學校分配到連隊8人,屬當地知青;19751976兩年分來兩批小哈青;此外,曆年從25團各單位陸續調入20多人,使隊伍不斷壯大。同時,先後有5人被推薦上大學,10數人被輸送到師、團、營各單位。
2007年,原25團宣傳股的北京知青杲文川假北京博聯社的平台發起了25團集結號,各營、連的老知青熱烈響應,紛紛吹響了各連隊的集結號。按規定,以標誌各連吹響集結號的第一篇博文題目均為“25××連簡史和拓荒者,文中回憶該連隊最為典型的場景和事例,以及當時在冊的人員名單(因年代已久還有一些人名沒能記全)。雖然時隔40多年,記憶難以健全,但是大家都把集結號當作我們老知青的精神家園,以極大的熱情和責任感搜集記憶的碎片,盡可能地留下文字或照片。平台上美文連篇,評論不斷,高潮迭起,連續七年越吹越響。2013年下半年博聯社因經濟原因關閉,我們的集結號音也告一段落。但是杲文川的服務的熱情、創舉的膽魄為大家所稱道;平台上的精彩紛呈給正在步入晚年的廣大知青荒友留下永久的美好回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