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夢裏白樺林-第一篇 荒原無垠4

(2015-01-16 22:47:34) 下一個
三級跳上顫悠悠

每年麥收和秋收兩季收割後,都要將糧食儲藏起來,就是將小麥、大豆等糧食脫粒、晾曬、揚場後入囤。那時曬場的活兒基本靠人工,一到這個時候,場院主任宋新玉手裏拿著一把木鍁,一邊指揮一邊自己幹著。入囤時,二排(女排)負責把糧食灌進麻袋,一排(男排)負責扛著袋子入囤。老宋這時用囤席一圈一圈地踅(踅:將囤席轉圈圍起來,越圍越高,便於儲存糧食),近半人高時開始搭跳板,跳板寬二十多公分,長三、四米,搭成斜坡,一頭伸進囤子,扛袋入囤的人踩著跳板上去,到囤子上捏住麻袋一角,“嘩啦”往裏一倒。隨著入囤的糧食增多,囤子越踅越高,跳板隨之加大坡度,並且需要加第二塊,到了三多米高時,要加第三塊跳板,稱為“三級跳”。這時從地上扛起一百七八十斤的袋子在顫顫悠悠地邁過三塊跳板搭成的十來米斜坡,在離地兩、三米高的地方才能把糧食入進囤裏。剛到邊疆時,看著老職工、老知青們在跳板上穩穩當當如走平道,而我們扛上袋子就心慌氣喘,邁上二十公分寬的跳板雙腿直發顫,越往高處越緊張,一個趔蹶就會連人帶糧食栽下來,糧食撒一地,人也經常有摔傷的。如果撒的是大豆,圓咕溜丟的叫人站起來又滑倒,洋相就出大了,必須清掃後才能繼續入囤。怪不得古代軍隊打仗曾有用大豆阻止敵方進攻的戰例,所謂“撒豆成兵”。但是,嚴酷勞動的磨練加上北大荒五穀雜糧的滋養,大多數知青都闖過了這一關。

那年小麥豐收,天天趕著入囤還來不及。那天場院上堆得小山高的二十多噸麥子已曬幹,原計劃第二天入囤,快收工時大雨欲來,老宋急著來跟我商量,我們一、二排共同聯手,集中人力,拖著疲憊的身軀連續作戰。為了搶時間,麻袋都裝到平口約二百二十斤扛上肩,入囤速度飛快。加到三級跳時,一排的男兒們連累帶餓,腿又開始顫抖起來,不時有人從跳板上摔下來,扭了脖子閃了腰。但是大夥兒士氣高昂,姑娘小夥兒嬉笑怒罵,連唱帶吼你追我趕,沒有一個退場的。灌好的袋子排隊待扛,伐肩(伐肩:二到三個人將麻袋拎起放在扛袋子的人肩上)的一組不夠再加一組。跳板上“主力隊員”扛著滿袋的糧食魚貫而上,踩得跳板不停地顫悠,好一派熱鬧的場景。僅一個多小時,就幹巴利落地完成了任務,待大雨襲來時,糧食已安然入囤。我們的心和糧食一樣安然,雖累卻快樂著。

顫顫悠悠的三級跳,承載著中國農民的艱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