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草莽英雄張作霖的一生

(2015-12-29 18:21:02) 下一個

本文摘自馮學榮鳳凰網博客,原題為《張作霖,一個草莽英雄的一生》。

問:我們談談張作霖的身世吧,張作霖他到底是哪裏人?

答:張作霖祖籍並不是東北,張作霖祖籍是大城縣(今屬河北省廊坊市),他是祖輩遷徙到海城縣的,也就是現在的遼寧省海城市,但是當時不叫“遼寧省海城市”,因為在同治年間,還不存在“遼寧省”一說,遼寧是1907年才設省的,哪怕是在1907年,也沒有“遼寧省”,當時叫做“奉天省”。

問:張作霖的祖輩為什麽從廊坊大城遷徙到東北的海城?

答:這個事情要從當時一種叫做“闖關東”的現象說起。在清朝前期和中葉,清政府不允許漢人遷徙到東北地區(滿洲),當時的清政府認為:東北(滿洲)是滿清王朝的“龍興之地”,是滿清祖宗的祖靈所在,是類似於“軍事禁區”的這麽一個性質,不讓關內(山海關以內)的漢人遷到東北,當時東北是人煙稀少的這麽一個狀態,但是到了同治年間,這個禁令逐漸鬆動了,有一部分的山東人、河北人開始偷偷地跑到東北去討生活,這種現象在當時叫做“闖關東”。

問:一般是在內地混得不好的人,才會去“闖關東”的吧?

答:大體上是這樣。沒有土地的人到東北去謀生,“闖關東”,事實上張作霖的祖輩闖關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就在張作霖出生的那一年(1875年)華北地區爆發了一場特大饑荒,史稱“丁戊奇荒”,餓死了大約一千萬人,張作霖的祖輩是跑得快、跑得明智,假如留在華北,興許都熬不過“丁戊奇荒”。“丁戊奇荒”之後,華北百姓移民東北的人數出現了井噴,大家都餓怕了,都希望到東北能討個活路。

問:張作霖的父親是做什麽的?

答:張作霖的父親叫做張有財,他和當時一般的關東漢子沒有什麽區別,什麽都做,農活,手工活,長工短工都做,當時闖關東,東北是一塊處女地,剛剛開墾,工商業不發達,當時的東北農村並沒有什麽專業的分工,基本上是什麽活都幹,隻要有錢掙,都幹,但是他生命最後一段時期,主要是開賭檔為生——就是賭棍。

問:聽說當時東北的風氣不好。

答:是的。這批闖關東的山東人、河北人在內地的時候,在鄉間有宗法製度和鄉紳鄉約的約束,基本上還不敢偷雞摸狗,但是闖了關東,那就不一樣了,誰也不認識誰,在內地時期的那些約束,幾乎全都失靈了,所以當時闖關東的人,膽子大,什麽都敢幹,農活也幹,偶爾也偷偷搶搶,放浪形骸,這種現象,叫做“邊疆氣息”,是一種特定曆史條件下形成的社會風氣,所以清末年代,東北人在中國名聲是不好的,土匪很多,人也粗魯,這個現象直到1931年仍然存在,“九一八事變”之後,不少東北人流亡到北平,租不到房子,為啥呢?因為當時的北平人覺得東北人不好,不願意租房子給東北人。這種新移民造成的“邊疆氣息”不但在清末的東北存在,早年荷蘭殖民者在台灣島出台優惠政策、吸引福建的漢人來台灣耕種,當時去台灣的福建移民也有這種“邊疆氣息”,風氣也不好,治安很壞,一直到清末年代,都是這樣。

問:張作霖應該念過書吧?

答:張作霖念過私塾,但是輟學了,這人天生不是讀書的料,輟學之後,他就到社會上自己混飯吃了,學徒,獸醫,都幹過,後來還參加了清軍,但是甲午戰爭之後,部隊遣散了,張作霖就淪落在社會上,當了一個小混混。

問:張作霖年輕時,到底有沒有當過土匪?

答:在近代史資料裏麵,有許多“老東北”說張作霖當過胡匪,幹過綁票的勾當,但是張學良說他沒有當過,其實無論是外人也好,張學良也好,他們的說法都僅供參考,無法絕對取信,因為張作霖這人是個大老粗,他不寫日記,不寫回憶錄,也沒有留下自傳,邏輯告訴我們,張作霖年輕的時候到底當過土匪沒?隻有以下幾種人清楚:張作霖自己、張作霖的同夥、被害人、以及清政府的刑事檔案。由於張作霖的同夥和被害人都沒有留下什麽文字資料,我們暫時也看不到遼寧地區清政府當時的刑事檔案,所以,張作霖年輕的時候,有沒有當過土匪,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答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張作霖在當時的社會上,是一個混混,沒有正當職業。關於張作霖年輕時代的參考資料,《吉林文史資料》有一些,《張學良口述曆史》有一些,中國文史出版社的《我所知道的張作霖》也收錄了一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考一下。

問:那麽,像張作霖這種出身低微的人,到底是怎樣起家的?

答:張作霖的起家,與甲午戰爭有關。甲午戰爭時期,遼寧一帶的清軍步步潰退,當時潰逃清軍的士兵有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就是賣槍換路費,把手中的槍支賣給“關東漢”,換個盤纏,逃命回家。要知道,在甲午戰爭期間,前線的清軍大量裝備當時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槍支——毛瑟槍,這種槍在當時是很值錢的。不但賣槍,有的賣不掉的、直接就是扔掉,這樣一來,清軍在潰逃的過程中,遺落了大量的槍支在遼寧的民間,這樣,買到、撿到槍支的關東漢,“身懷利器,盜心即起”,拉上一杆槍,騎上一匹馬,就當土匪了。為什麽要騎馬呢?因為當時東北地廣人稀,沒有馬,幹活效率不高。

問:所以當時叫“馬賊”。

答:是,“馬賊”一詞就是這麽來的。所以在甲午戰爭之後,東北地區,尤其是遼寧一帶,出現了土匪井噴的現象,到處都是土匪,東北的治安非常惡劣。這個現象到了1900年,變得更加嚴重,因為1900年在中國的北方鬧了一場義和團運動,沙俄說你們義和團扒了我們的中東鐵路,我們的中東鐵路不安全了,於是俄國派了俄軍殺了過來,怎樣?把整個東北地區都占領了,東北地區的地方清政府就打烊了、關門了,東北沒有政府了。因為政府在國土淪陷的時候關門了,所以土匪就更加肆無忌憚,四出搶劫,老百姓咋辦呢?這個時候,張作霖這個綠林好漢,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個機遇。在東北無政府的狀態之下,張作霖拉了一批人馬,成立了“保險隊”,劃一片村莊,這一片都是我的地盤,鄉親們,現在衙門關了、無法無天了,土匪馬賊時時刻刻危害你們的安全,但是你們不用怕,有我張雨亭(張作霖)保護你,你們給我交保護費,我來保你平安,馬賊來了,我去跟他打。

問:村民買賬了?

答:不買賬也得買賬,當時兵荒馬亂,沒有選擇,張作霖雖然收保護費,但是比起那些殺人放火的純粹馬賊,還是好多了,於是,張作霖的人馬和地盤,就這樣壯大起來了。

問:張作霖這一票壯大起來的人馬,後來又是怎樣被政府收編的?

答: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當時的“盛京將軍”增祺,留意到了張作霖這個人,他說,張作霖你小子有種啊,保境安民,有出息,就把張作霖收編了,當了管帶,成了政府軍,屬於巡防營,漢人的清軍部隊,也就是我們平時俗稱的“綠營”。

問:什麽叫做”盛京將軍“?

答:所謂”盛京將軍“,是這麽一回事:在1907年之前,清政府在東北大地實行的不是“行省製”,而是“駐防將軍製”,也就是說,在1901年那年頭,不存在“遼寧省”,也不存在“遼寧省長”,當時是“盛京將軍”來管治。

問:張作霖受到增祺的賞識、當上清軍的一個“管帶”,後來又是怎樣進一步發跡的?

答:1907年清政府實行“東北改製”,撤銷了“駐防將軍製”,在東北實行“行省製度”,設置了三個行省:奉天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並設置了“東三省總督”的職務,其中第三任東三省總督是趙爾巽。趙爾巽是個倒黴的總督,他於1911年上任,上任才幾個月,就碰上了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的大潮中,奉天省(現遼寧省)的革命黨也蠢蠢欲動,趙爾巽必須調兵進城、鎮壓革命黨,調誰呢?調新軍?趙爾巽信不過,趙爾巽認為:新軍都是知識分子、革命黨,靠不住,那麽起用誰呢?起用了綠營的張作霖。趙爾巽將張作霖調進了奉天城(今沈陽市)、授予張作霖軍事大權、全權鎮壓革命黨。

問:張作霖進城後,鎮壓革命黨了嗎?

答:張作霖這人,書沒讀多少,就是夠狠、夠毒辣,一進城,就把奉天的革命黨黨魁張榕給逮了,果斷槍斃,好家夥,奉天的鄉紳知識分子和一些思想傾向革命的軍人開會,商討是否響應南方的辛亥革命,結果張作霖帶槍闖了進來,把他的槍支往桌子上一拍,說:今天誰他媽再談什麽革命,我張雨亭今天就崩了他。

問:鎮住了。

答:鎮住了。所以我們看張作霖這個人,從一個草莽混混出身,混到了後來的出息,的確是不簡單,這個人的確是一個有膽量的人,當然,張作霖畢竟肚子裏沒有文化,他也是一個沒有立場的人。

問:張作霖在辛亥革命期間殺革命黨,清政府倒台了,他怎麽辦?

答:清政府倒台的時候,張作霖就感覺自己失去了靠山,但他又不敢投降革命黨,因為他知道自己手上沾有革命黨的血債,他知道自己投靠革命黨沒有好果子吃,所以,在辛亥革命當中,張作霖寫信給日本朝野界的朋友,要求日本出兵、侵占東北、化東北為日本國土,然後自己才能安全,關於張作霖的這一段曆史,大家可以參考《日本外交文書選譯:辛亥革命》,張作霖在辛亥革命期間寫給日本政客的書信、電報,日本人都留著。白紙黑字的事實。賴不掉。

問:當時的張作霖真夠媚日的。

答:更主要的是張作霖手上沾了革命黨的血債,當時他覺得與其向革命黨低頭、受清算,還不如幹脆帶領東三省投靠日本。

問:那麽當時日本人怎樣回應?

答:日本人選擇不回應。當時日本的對華政策是用最低的成本擴張在東北的殖民利益,日俄戰爭之後,美國給過日本警告,說東三省要利益均沾,日本在1911年的時候還是文官政府,還是有一絲理智的,吞並東三省這種與國際體係撕破臉皮的做法,成本太高,當時的日本政府尚且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問:那麽張作霖既然手上沾有革命黨的血債,後來在民國是怎麽蒙混過去的?

答:是袁世凱救了張作霖。本來張作霖擔心革命黨殺到東北來,但不料袁世凱和革命黨談妥了,由袁世凱組織中華民國,袁世凱和張作霖是老相識,袁世凱當了老大,封了張作霖為“第二十七師師長”,這樣一來,張作霖就洗白了,安全了,就不怕革命黨秋後算賬了,然後在北洋政府時期,張作霖在東北的勢力逐漸擴張,越做越大,後來當上了東三省巡閱使、奉天督軍,成了名符其實的“東北王”。

問:日本人是從1905年開始向大連、旅順、南滿鐵道附屬地移民,在此後的二十年間,張作霖在東北是怎樣和日本人相處的?

答:基本上做到了和平相處,你不犯我,我不犯你。值得一提的是,此前1904年爆發日俄戰爭,張作霖給日本軍隊當了間諜,而且還是自願的,當然也是有償的,張作霖之所以和日本人結下友誼,就是因為日俄戰爭,大家可以參考東亞同文會《對支回憶錄》、《東亞先覺誌士紀傳》等資料。由於有著日俄戰爭並肩作戰的舊情誼,張作霖和日本關東軍的關係,當時還可以,不算壞。

問:張作霖後來為什麽和日本人鬧上了矛盾、並惹來殺身之禍?

答:總的來說,是因為在日本人的眼中,張作霖越來越不聽話了。不聽話的事情有許多,我挑兩件主要的來談。第一個就是鐵路的問題。在1905年《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及其談話錄裏麵,清日兩國代表約定:中方不能建設與南滿鐵路平行的鐵路,而且北洋政府也和日本簽訂了擴建鐵路的條約,這些都需要張作霖負責兌現,但是張作霖每當接到日本人擴建鐵路的要求,則東拉西扯、一拖二磨,打太極,總之就是想方設法、不給你落實。此外,張作霖還在東北著手建設鐵路網,也與日本人經營的南滿鐵路發生了利益衝突、並直接使南滿鐵路的經營狀況惡化。第二個就是“商租權”的問題,所謂“商租權”問題,就是1915年袁世凱和日本簽署的《民四條約》裏麵約定:日本臣民可以在南滿洲自由租地耕種營商。但是這個條款在東北一直沒能落實執行。當時東北許多地方的縣政府是禁止東北人民租地給日本人的。日本人拿著《民四條約》來東北租地,但東北人民不租,問他為啥不租,他說政府不允許我租給你。那些日本人就覺得自己受騙了:原來自己手上的這份《民四條約》,隻是一張廢紙。

問:日本人為什麽這麽熱衷於在東北修鐵路?

答:兩個原因。首先是經濟,例如說,我們都知道東北的原始森林有許多好木頭,但是如果沒有鐵路,好木頭等於沒木頭,為什麽?因為用牛馬來拉,運費超過了貨物本身的價值,無利可圖。所以必須要建鐵路。其次是戰備,日本在日俄戰爭當中戰死了10萬人,當時日本認為將來在滿洲和俄國必有一戰,所以要完善滿洲的鐵路網,一旦打仗,鐵路網就是血脈,運兵,輜重,調度迅速,種種方便,是打勝仗的必要保證。

問:那麽“商租權”呢?既然有條約依據,張作霖為什麽不給落實?

答:“二十一條”事件之後,中國人對日本喪失了基本的信任。從此,中國人事事防著日本,張作霖也不例外,他也“變心”了。所以在張作霖的眼中,如果給日本人落實“商租權”,那麽意味著日本人在東北到處開花,日本人到處開花意味著到處都是日本領事館、到處都是日本兵,則未來的東北,就不再是我張作霖的東北,而是日本人的東北。所以,張作霖算盤打得精,他采取“拖”的政策,不給你辦,拖死你。

問:所以在當時的日本人眼中,張作霖就是在拿日本人當猴耍。

答:張作霖的確是耍了日本人,最典型的就是郭鬆齡事件。1925年,張作霖的部下郭鬆齡拉走了相當一部分精兵發動叛變,那是張作霖一生中最危險的時刻,在緊急關頭,張作霖派人找了關東軍,要求關東軍幫忙救命,並許諾:救我之後,你們要建鐵路、商租權啥的,我給你落實、給你辦。但是事成之後張作霖反悔了,日本人來找他,他躲著不見,或者安排部下忽悠一下、敷衍一下就算了。

問:那麽,張作霖這樣做,對還是不對?

答:我不想評價他對不對,這個事不好評價,有爭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張作霖的作為,使日本人對他恨之入骨。

問:所以日本人要炸死他?

答:關東軍參謀要炸張作霖,上述的這些還隻是心理鋪墊,實際上關東軍炸死張作霖的最主要動機,還與北伐軍有關。當時的關東軍參謀是這樣想的:張作霖出關了、回東北了,但是北伐軍還在步步北上,換言之,北伐軍和張作霖要在奉天省開火,那是大概率事件,如果那樣的話,那麽奉天省就是一片戰火,不說奉天省日本僑民的生計受到影響,倘若北伐軍勝出,那麽東北就是國民黨的天下,而東北一旦落入國民黨的手中,那麽國民黨必然在東北排日。退一步而言,就算張作霖打勝了,日本的條約權益也無法兌現,因此,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炸死張作霖、瓦解東北軍,然後關東軍一舉侵占東北。

問:但是鬼子的計劃落空了?

答:炸死張作霖是做到了,但是張家當時還是有一些好智囊,在幕僚的策劃下,張家不發喪,為什麽不發喪呢?不發喪有兩個好處:第一,不發喪,日本人就不知道張作霖是死了還是沒死,不敢貿然動手。第二、不發喪,東北軍的軍心就穩定下來了。所以,關東軍參謀的這招臭棋,沒能得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