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鬥, 在中國曆史上,一直都很熱鬧。
為啥熱鬧?
因為皇帝隻有一個。
因此皇宮裏的女人,注定大多是悲劇。
從宮女到嬪妃再到皇後,可以說森嚴地位等級,處境更是天上地下,構成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為改變命運,隻能冷下心腸攀爬,拚運氣拚智慧拚美貌拚實力,隻求得到皇帝寵幸,甚至生下一男半女,才有麻雀變鳳凰的機會,否則一個閃失,就是落毛鳳凰不如雞。
正因如此,從漢朝至清朝,中國曆代封建社會的宮鬥,都有不少驚心動魄的橋段。
從進讒言到互相算計,乃至用貓換個太子,下藥做個人流,灑個春藥香粉,後宮女人間的戰爭,就是這樣無所不用其極。
每一位皇帝的後宮家庭,除了個別恪守一夫一妻的模範外,都堪稱錯綜複雜的深水一潭。
但如果仔細看看傳說中水很深的曆代宮鬥,卻不難發現另一個現實:誰贏誰輸,有時並不在誰背景強大,更不在誰的招數花哨,而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你的皇帝丈夫,究竟討厭的是哪種女人?
先說第一個典型的女人,就是西漢景帝劉啟的寵妃:栗姬。
中國曆史上很少有哪位後宮女子,能像這位山東姑娘一樣,先天就有那麽好的宮鬥條件。
栗姬本是民間姑娘,但自幼天生麗質,還能歌善舞,標準的女神範,且運氣更好到頂,一次還是太子的劉啟來民間觀光,正巧與他相識,一見鍾情,將她帶入宮中。
栗姬自然被劉啟寵的不行。哪怕漢景帝劉啟登基後,已經因為政治婚姻,立了薄姬為皇後,但對美貌可人的栗姬,依然深情一片。而且栗姬肚皮也爭氣,先後給劉啟生下了三個兒子:劉榮、劉德、劉閼。
封建社會母以子貴,有子等於有保險。
而栗姬運氣更好的是,她肚皮爭氣,薄皇後肚皮卻偏不爭氣,栗姬的兒子劉榮是長子,照著封建社會法統,公認的合法繼承人。
於是漢景帝也順水推舟,在登基後第四年,就早早立了劉榮做太子。
這下栗姬的風頭,更是豔壓群芳,雖說沒有皇後的名分,卻已是眾望所歸,劉啟後宮天團中的領軍人物。
整個中國宮鬥史上,都沒有一個像栗姬這樣的女子,成功得這麽容易。
但風光到這地步的栗姬,卻總覺得是自己長得漂亮,皇帝離不開,一直可以任性妄為。直到兒子做了太子,還是這麽稀裏糊塗。
人在風光時得意忘形,那就危險的了。
景帝劉啟的同母姐姐館陶長公主劉嫖和劉啟關係很好,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家族的地位,想讓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太子劉榮做太子妃。
劉嫖認為,自己是長公主,這樁親事門當戶對,栗姬沒有理由拒絕。
可栗姬卻義無反顧地拒絕了。
栗姬為什麽要拒絕?
原來,劉啟所寵幸的那幾個美人都是劉嫖進獻的。
為此,她恨透了劉嫖!
劉嫖顏麵掃地,這個梁子結下了。
栗姬認為,她的拒絕天經地義,兒子是要當皇帝的,自己也是要當皇太後的,你劉嫖饒是漢景帝的姐姐,將來不照樣看我臉色?現在想來攀親戚,沒門。
但栗姬卻鬧錯了主次,劉嫖打算攀親戚沒錯,但栗姬的兒子能不能當皇帝,還真心不一定。
於是劉嫖轉移了要交好的對象,把目光投向了景帝劉啟的寵妃王娡。
王娡非常配合,迅速和劉嫖為子女定下了親事,不是一樁,而是兩樁:自己的長子劉徹(即後來的漢武帝)娶劉嫖女兒陳阿嬌、劉嫖次子陳蹻娶自己的三女兒隆慮公主。
至此,如黑馬一般的王娡母子,在栗姬的“無私”幫助下,終於迅速崛起,成為栗姬最強大的敵人。
為了讓女兒陳阿嬌成為一國之母,也為了報複栗姬,劉嫖經常在景帝劉啟麵前惡意中傷栗姬,並盛誇劉徹。不但語言殺傷力大,又使用了一招最狠的:“祝唾其背”:即誹謗栗姬施用巫蠱之術,讓侍從吐口水詛咒後宮諸妃。
俗話說,謊言重複了一千遍也會成為真理,景帝劉啟因此厭惡栗姬起來。
但事情發展到這裏,對栗姬還不是絕路,因為到底誰做太子,關鍵還是漢景帝說了算。隻要栗姬能施展十八般手段,繼續留住漢景帝的心。劉嫖一幹人就算攪翻了天,也半點沒戲。
這個道理,栗姬還是懂的,她非常注意打扮,還特意練了幾支新舞蹈,就為了投漢景帝所好,哄得他高興。
這事也沒白費功夫,漢景帝一次臨幸栗姬,果然被栗姬再次哄得心都醉了,看著千嬌百媚的栗姬,往昔的恩愛一幕幕湧上心頭,感慨萬千的漢景帝,終於說出了一句重要的托付:“我百年以後,你務必要善待其他的妃子與她們的兒子。”
稍有點腦子的女人,隻要聽到這話,八成就要樂瘋了:這就是拍板托孤了。等於是告訴栗姬,我死了,江山都是你兒子的,後宮都是你的,你可要好好幹,千萬別讓我失望。
可不用等漢景帝死,栗姬的現場反應,立刻就讓漢景帝涼水澆頭:當場就大鬧起來,甚至對景帝大加指責,指責他不該和其他女人鬼混。景帝性情再好,也難以隱忍了,大手一揮,吩咐她出去。
栗姬敢這麽鬧,也是有底氣的,她太了解漢景帝對自己的愛了,之前沒少發過小脾氣,每次漢景帝氣消了,照樣回來找她,一頓恩愛就抹過去了。
但這恰恰是栗姬弄錯的最大問題:自己的老公到底是個什麽樣人?如果是個風流天子,那這不算事,但如果是個政治動物,可就倆說了。
因為漢景帝問他的那個問題,不是個愛情問題,而是個政治問題,可惜栗姬回答錯了。而後果多嚴重?
政治動物在處理政治錯誤時,是絕不會考慮愛情與親情的。
這個在漢景帝身上,是有例子的。晁錯作為看著他長大的恩師,鞍前馬後為他忙削藩,感情足夠深,可七國之亂一打響,還是先給推出來頂缸,幹脆利落腰斬於東市。
這就是政治動物漢景帝。
栗姬不懂,劉嫖一行人卻真懂,於是就在漢景帝剛消氣的時候,劉嫖補上了最狠一刀:如果栗姬母儀天下,沒準就會出現人彘的事。
人彘這事,是西漢最恐怖的一段掌故,當年呂後專權,反攻倒算昔日情敵戚夫人,把戚夫人手腳砍斷扔進豬圈,美其名曰人彘。
這刀補的夠狠,不但講了一個恐怖故事,更提供了一個恐怖預測:由著栗姬胡來,沒準就是呂後專權重演。
善解人意的王娡從而知道景帝有廢掉太子的意思了,努力尋找契機。
不久,薄皇後被廢黜,王娡暗中指使大臣奏請立栗姬為皇後。
這一招相當陰辣。
果然,當大臣奏請立栗姬為皇後時,景帝的小宇宙霎時爆發,下令廢掉太子劉榮,改封臨江王。隨後,立王娡為皇後,立王娡的兒子劉徹為太子。
劉榮被廢,栗姬憤恨難平,幾個月後,在幽憤中死去。
而本該成為帝國繼承人的劉榮也被迫自殺。
栗姬就因為太“作”,不僅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兒子劉榮,令人扼腕長歎。
明朝的倆位皇後,卻更叫人扼腕歎息。
照理說在明朝,後宮應該很和諧,因為朱元璋的皇明祖訓,堪稱是中國古代曆史上最完備的後宮管理法則,從選妃到選繼承人,樣樣都有規矩,好些事咋爭也沒用。
可凡事總有例外。
明憲宗朱見深的父親是大明王朝的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朱祁鎮在“土土木堡之變”中被漠西蒙古瓦剌部擄去,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接任了皇帝位。
雖說在於謙等大臣的努力下朱祁鎮後來平安回來了,但已經坐穩了帝位的朱祁鈺不可能讓出帝位,他把朱祁鎮軟禁在南宮,又把皇太子朱見深廢為沂王,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朱見濟不久夭折,被朱祁鈺追封為懷獻太子)。
朱見深的太子位被廢,性命朝不保夕。在這一段黑暗的歲月裏,宮女萬貞兒成了他唯一可以依靠和依戀的親人。
有道是世事難料。八年之後,朱祁鈺病重。大臣石亨、徐有貞等人為竊取擁戴大功,發動了“奪門之變”,迎朱祁鎮複位。
朱祁鎮成功複辟後,廢朱祁鈺為郕王,重立十一歲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又過了八年,朱祁鎮駕崩,皇太子朱見深繼位。
朱見深初登大位,最想幹的事就是要將照顧自己多年的宮女、年長了自己十九歲的萬貞兒立為皇後。
不過,因萬貞兒出身低賤,不合禮法祖製,遭到了朱見深生母周太後和朝臣的反對,此事遭到了擱置。
最終,成為皇後的是順天人吳氏(順天為今北京市)。
吳氏出身名門,父親吳俊是羽林前衛指揮使;舅舅是對朱祁鎮有救命之恩的懷寧侯孫鏜;哥哥吳瑛也是羽林衛指揮使。
朱見深雖然立吳氏為皇後,但心中至愛的人仍是萬貞兒。
吳皇後因此大吃飛醋,以後宮之主的身份杖責萬氏。
明憲宗朱見深這位天子,出名的好脾氣,在位二十三年,罵他的奏折極多,他動怒的次數卻極少。對待臣子也相當寬厚。雖說曆史上對他爭議頗多,但沒爭議的一條,卻是厚道。
也正是看準了老公這一點,吳皇後這才肆無忌憚。就算你愛萬貴妃又如何,就你那三棍子踹不出個屁的脾氣,又能把我怎麽樣。
她的判斷是正確的,朱見深確實好脾氣,而且還口吃,語言表達都有障礙,人也厚道。可吳皇後卻忘了,再厚道的老實人,也是有底線的,一旦撞破了底線,發怒的老實人會比猛獸還可怕。
這就真是捅破天了。
貞兒就是朕的底線!
你打的不是我的貴妃,你打的是我珍貴的成長記憶和艱辛童年!
杖責?你不單是對萬貴妃的屁股揚起了棍子,你更是對我成化皇帝朱見深的童年與青春揚起棍子。
所以我不能忍!我不能忍!我不能忍!
朱見深雷霆震怒,二話不說,立刻廢掉了吳皇後。這件事對於整個明朝政治來說,都是個大地震,不單吳皇後的父親和舅舅被株連,先後被撤職奪爵,連和吳皇後交好的太監牛玉,都給趕去種菜,堪稱大清洗。
從這個角度說,吳皇後更是沒弄懂老公,別看好脾氣,但絕不好欺負。
朱見深一直忌憚著吳皇後家族的勢力,但吳皇後沒有保持低調,沒有選擇一步步循序漸進培養內宮黨羽,以及慢慢去贏得朱見深的喜愛,沒站穩腳就做了朱見深最不能忍的事情。
可憐的吳氏隻做了一個月的皇後,就被打下冷宮苦渡餘生,代價不可謂不大。這一年,吳氏才十六歲!
當然淪入冷宮的吳皇後,後來機緣巧合,收養了明憲宗的長子朱佑樘,也就是後來的明孝宗,等到明孝宗登基後,總算苦盡甘來,被明孝宗當做生母奉養,算是晚年太平。
不去爭的後果,反而人生柳暗花明,其中的道理,著實令人唏噓。
嘉靖帝朱厚熜的方皇後,就沒這麽好命。
話說,嘉靖帝做了10年皇帝還沒有兒子,在大學士張璁的建議下,麵向全國選娶了一百二十多位“淑女”,以充實後宮。
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人方氏就這樣被選入到了宮中,不久被冊封為九嬪之一的嬪,隨後又升為妃。
在方皇後之前,先後有陳、張兩位皇後,這兩位皇後一個病死、一個被黜,皇後之位懸虛,方氏因此得冊封為皇後,成為坤寧宮的主人。
方皇後冊封為皇後不久,一個絕世美人——曹端妃出現了。
曹端妃是無錫人,貌若天仙,進宮後深得嘉靖帝喜歡。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曹端妃完全承包了嘉靖帝的過夜時間——嘉靖隻留宿於曹端妃處,不入皇後及其他妃嬪房間半步。
事情既然這樣,方皇後要做的,應該是結好曹端妃,從而隨機應變,或是看準時機背後下手,盡量避免與曹端妃正麵為敵。
可是,方皇後並不這麽做,她把曹端妃當成了心頭大患,早晚欲除之而後快。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夜,剪除曹端妃的機會來了。
這天夜晚,和平時一樣,嘉靖帝吃了晚飯,早早到曹端妃處過夜。
在曹端妃到浴室沐浴更衣的時候,宮女楊金英、薊川藥等16名宮女不堪忍受嘉靖帝對自己的摧殘,合夥用麻繩絞勒嘉靖帝,要將嘉靖勒死。
不料,黑暗之中,繩索被打成了死結,膽小的張金蓮在關鍵時刻掉鏈子,跑出報告方皇後。
方皇後隨即帶人趕來救援。
16名宮女隨即被淩遲處死,史稱“壬寅宮變”。
此事曹端妃並不知情,但方皇後乘機大搞牽連,誣稱曹端妃是同謀,並趁嘉靖帝神誌不清之際命人將曹端妃淩遲處死。
嘉靖帝清醒過來,得知愛妃慘死,心疼如絞,又經多方查問,查明端妃與謀弑事無關,不由對方皇後怨恨萬分。
“壬寅宮變”之後五年,即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皇宮坤寧宮突然發生火災。
因為是半夜,宮門深鎖,宮裏人逃不出來,宮外的太監叫嚷著要救人,嘉靖嚴厲禁止,並帶人親臨高台觀看大火,連呼:“燒得好,燒得好,燒了舊宮殿可以再建造新宮殿。”
在火光衝天中,方皇後和幾百個宮女太監全被活活燒死。
嘉靖為什麽要這麽做呢?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後世還有人推測,那場大火原本就是嘉靖派人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