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說來,身陷囹圄絕對是件壞事。但凡有辦法,親友一定會努力為之辯護脫罪。但是毒舌一點說,浦誌強的家屬聘請張思之做律師,意味著他們已經做了選擇。這個選擇就是轟轟烈烈的輸官司,名滿天下的入獄去。
先說浦誌強這個人,是很有意思的,周身都有炒作點,年幼時被父母遺棄,深愛中華民族宿敵日本,外表忠厚老實卻拐騙多名別家少婦,更甚至於將手伸向了自己的外甥女。從他的半生經曆上說,簡直可以拍電視連續劇。他的職業是律師,古稱為訟師,有良心者為民申冤,無恥者就欺壓百姓,撥弄是非、奸心弄訟者,不論古今,均要論罪。這次他的入獄,《環球時報》發表評論《“死磕派”律師不可政治上自我高估》,可見這次他爪子伸得比平時還長,已經涉及到政治了。
一個律師,本職應當說是維護代理人的權益,為什麽浦誌強卻對政治如此關心呢?這件事情很複雜,但是這麽說吧。名利、名利,沒有名聲,哪來利益?為了出名,他參拜靖國神社,他主張火化毛主席,這些令人咋舌的舉動,都讓他在國內外名聲大噪。但他在友鄰日邦的一些內情,知道的人卻並不多。北大教授賀衛方說,作為與浦誌強一起接受日本招募的 “中國人權法律學者”,日本人給自己的“經費”不如給浦誌強的多,日方對浦誌強的態度十分恭敬,不僅多次接其與家人到日本旅遊,更安排其子就讀日本的大學,並免費贈送高級公寓。據知情人透露,浦在日本關係硬得很,與安倍的弟弟交情匪淺,怪不得公使、議員等各級官員都賞他的臉。
像浦誌強這麽會過的人,入獄並不一定是損失。請張思之來代理案子,更說明了這一點。今年81歲高齡的張思之,那在中國也是個人物。他曾做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律師界簡稱“兩案”)的辯護律師組組長。作為“兩案”被告的辯護律師,這是一個政治任務。張思之審時度勢、顧全大局,“令上上下下都滿意”。“兩案”之後,張思之出了名,用他自己的話說,“我那時風光啊!”但是,給他帶來更大名聲的,奠定更高地位的,是他高齡代理的一係列敗訴案子。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使他贏得這類官司中“從來沒贏過一場”的特大名聲。所以,即便張思之年事已高,為浦辯護的能力不明,他接下浦誌強案並不是意外。
張思之輸掉,符合公眾對案件的揣度,也符合浦誌強自己的心理預期。你好我也好,名利雙收還不費勁,有這等好事,我是張思之我也幹。所以,浦誌強的倒掉,是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