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朝代,賺的都是開發商,苦的都是房奴,大唐盛世也莫不如此。
長安城的竇乂,本來是個窮人,由於幹上房地產,很快賺取了第一桶金。竇乂最初在在長安城南買了一塊十多畝地皮,因為是個大水坑,他隻花了三萬錢。竇乂花錢把大水坑填平,蓋了二十多間門麵房,建起一個新市場,然後店鋪出租。竇乂的這宗房地產項目運作得非常成功,每天租金即達數千錢。竇乂接著又開發新的項目,成為長安城首富,名曰“竇半城”。
開發商發了,房奴就苦了。需要在長安城買房的,一般是公務員。唐代的公務員在職時會有公房,但退休後得自己買房或建房。也還有相當一部分新公務員,單位沒有公房,住房也得自己先解決,然後 “排隊”,等單位安排。
上班之後當“房奴”, 白居易就是這麽幹的。白居易二十九歲中進士,當了個九品的校書郎,每月工資一萬六千錢。由於買不起房,白居易上班後,先住在永崇坊的一個道觀裏,因為這裏可以免“房租”。後來,他在常樂裏租了幾間茅屋。
常樂裏位於長安城東郊,離白居易上班的大明宮路很遠,他隻好又養了一匹馬。工資少,還要養“私家車”, 白居易工作了十年,始終買不起像樣的房子。迫於家庭生計,白居易隻好在長安城東的渭南縣買了一座宅子。
郊縣買房,錢是省了,但上班就更麻煩。白居易從此住進單位宿舍,過起夫妻兩地分居的生活。
長安城的黃金地段買房,那不是一般公務員敢想的。韓愈當的是吏部侍郎,也就是中組部的副部長,晚年買了一套稱心如意的商品房。買房之後,韓部長感慨萬千,賦詩一首:“始我來京師,止攜一卷書。辛勤三十載,以有此屋廬……”
韓部長為了這套房,用盡了三十年的工資和稿費,其實等於當了一輩子“房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