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原指文字符號,後來把匯集文字的簡牘也稱作書。因為文字帶有信息,所以,書也就有了運輸、傳輸、輸送的意思。古人借助於文字,把當時的曆史大事、智慧言論、施政得失、生活經驗、聖賢思想和道德觀念等,記錄於書,傳諸後世,這便是古書。
愚,不是愚弄的意思,乃指誤解誤讀。由於古今時境不同,而文字傳輸信息又有局限性,所以,今人讀古人的書,難免會出現誤解誤讀的情況。時空跨度越大,越容易產生這種誤會。
有人讀莎士比亞的書,讀後很不喜歡,認為莎士比亞抄襲了太多別人的名言警句。事實上呢,這些名言警句都是莎士比亞自己說的,隻不過借了別人的口說出而已。
《淮南子.齊俗訓》曾載:“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見,太公問周公曰:‘何以治魯?’周公曰:‘尊尊親親’。太公曰:‘魯從此弱矣!’周公問太公曰:‘何以治齊?’太公曰:‘舉賢而上功。’周公曰:‘後世必有劫殺之君!’其後,齊日以大,至於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魯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故《易》曰:‘履霜,堅冰至。’聖人之見始終微言!”
中國曆史上最有智慧的兩個人——周公和薑太公,他倆一個負責治理齊國,一個負責治理魯國,齊魯都在今天的山東省。周公治理的魯國是道德型封國,而薑太公治理的齊國則屬於智慧型封國。周公秉承“尊尊親親”的治國理念治理魯國,薑太公卻認為這樣會讓魯國衰弱;薑太公信靠“舉賢上功”的治國法寶治理齊國,周公卻斷定齊國日後一定會有被劫殺的君王。
“尊尊親親”,就是尊崇地位高年紀大的人,親近自己的親屬宗族。“舉賢而上功”,意思是任用有才能有品德的人,獎勵有功勞的人。任人唯親,老人幹政,這是周公創立的魯國政治路線;唯才是舉,注重功利而忽視道統,這是薑太公開辟的齊國政治路線。
實踐證明,這兩條最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政治路線,單獨實施都不能長治久安。齊國傳了二十四世,魯國傳了三十二世,後者比前者僅僅長了八世而已。
後世子孫如果會讀書,絕對能看出周公和薑太公的良苦用心,他們是在用自己的治國理論和實踐昭示後人,不要糾纏執著於道德跟智慧,應在“任人唯親”和“任人唯能”之外另尋出路,比如說君主立憲製,或者民主選舉製。可惜,時隔一千年後,道家的一夥輕薄不逞之徒,竟將這個天大的秘密誤解誤讀為“聖人之見始終微言”,即聖賢見微知著的聰明預言,何其愚也!
春秋時,齊國名相管仲的“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後經司馬遷改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幾乎誤導了後世所有的中國人,包括執政掌權者和廣大知識分子。
司馬遷與管仲相隔五百年,他在《史記.管晏列傳》中,將管仲原話的“則”改成“而”,把“倉廩實”、“衣食足”是“知禮節”、“知榮辱”的必要條件,降低為充分條件。太史公之所以要這樣改,顯然是認為管仲的話不妥,倉廩實與知禮節不一定有必然關係。這實際上也是一種誤讀。
齊國元首薑子牙,很大歲數才被周文王重用,其輝煌歲月的主要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滅商戰爭上。他實際在齊國的政績並不彰顯,因為他治理齊國的時間較短。齊國真正開始富強是在管仲為相以後,也就是齊桓公時代。那時齊國偏遠荒蠻,國家建設隻能先物質,後精神,先倉廩衣食,後禮節榮辱。管仲把物質文明看成是精神文明的先決條件,這在當時是沒有錯的。
要知道,春秋五霸時期,特別是齊桓公首霸前後,儒家和道家的倫理思想尚未形成與普及;孔子哀歎的禮樂王道,在管仲和齊桓公時代早已韶光不再。整治社會人心,隻能以霸道代替王道,以物質的豐厚來奠定霸業基礎。所以說,管仲的話是針對當時齊國的國情而言的,既與時俱進,又符合時宜。
通觀齊國曆史和管仲本人的政治言行,都是偏重經濟利益,國富民強,聲色犬馬,而不注重道德倫常,君臣大義。讀管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一定要區分此一時,彼一時。
有了倫理教育後,禮節榮辱深入人心,物質的豐欠才不一定關乎禮義廉恥,因為自古多見窮而不失其誌,貧而不移其心的例子。這好比交配與產子,哺乳動物要繁殖後代就必須交配,隻有先與異性交配,才能懷孕生子;但有了試管嬰兒和克隆技術以後,交配就不是產子的必要條件了。
湖南常德人與安徽黟縣人,都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原型在自己的領地。我個人傾向於認為,世外桃源影子在常德,而實體則在黟縣。理由很簡單:
一、虛構故事中的地名,未必是真實地名;二、陶淵明生平並未踏足常德,他的主要活動範圍在江西九江附近,而黟縣離此不遠;三、武陵漁人並不是什麽好東西,桃花源人囑告他“不足為外人道”,不要對外人講,可他出來後立即就去太守那兒告密。常德人隻知桃花源美,而不知武陵人賊,硬要把虛構中的美地,攬歸自己,在滿足了虛榮的同時,卻賠上了不守信用的名聲,又何其愚也。
當然,作家未曾到過的地方,不等於他在作品中也不能神遊。莎士比亞從未到過意大利,可他的很多戲劇故事卻發生在那裏,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如果我們承認文藝作品有現實原型存在,那麽,對比一下黟縣和常德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從曆史到今天,我們就不難判斷出桃花源在哪裏。
所謂“讀書不受古人愚”,一則被愚,二則自愚,三則自愚而愚人。我們是屬於哪一類呢?又當如何避免呢?
2015.11.2
娶妻何限顏如玉,小家碧玉。
正想問你,你那首《中國文字,我愛你》寫得非常好,可否轉載?我在國內見過一批酷愛中國文字的亡命徒,他們若得到你這首詩的鼓勵,定會雞犬升天。署名玉涵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