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農莊

用開花的創意,將司空見慣,變成耳目一新。
個人資料
正文

西方人為什麽學不會中餐?

(2014-11-29 06:07:25) 下一個

憑著西方人的精明和動手能力,中餐在他們家門口傳播了這麽多年,他們照理早就該學會了,不必再隔三差五、吆五喝六地光顧中餐館。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為什麽呢? 

當然,本文所說的西方,不是指歐美所有的國家,至少法國和意大利除外;也不是指所有的西方人,有些能幹的西人,包括一些華人女婿、華人媳婦,他們做的中餐比普通華人做的一點也不差,甚至更好吃。 

大多數西方人之所以學不會中餐,歸納起來不外乎這樣六個原因: 

第一,    不願意學。即所謂“非莫能也,乃莫為也”。首先,中餐好吃,但花時間,耗精力。生活節奏快、且信奉“Time is money”的西方人不願為之。其次,中餐重口味,未必有營養。工作辛苦,注重營養補充的西方人可能會覺得中餐不給力。再其次,中餐無論品種還是配料,看起來不簡單,搭配起來更複雜,難免讓崇尚簡單的西方人望而卻步。北京話“暈菜”就從西人見中餐的反應而來。還有,中餐的豐盛與饜足幾近奢靡,正統的西方人怕有膏梁之虞,罪惡之嫌。最後,西方人普遍認為,中餐是中國人的飲食,中國人身材雖然精致有餘,但強壯不足;盡管西方男人普遍對“Chinese Belly”羨慕不已,但要讓他們都變成中國人的身材,他們又覺得“不王霸”,加上2004年以後大眾傳媒冒出來一個“You are what you eat”口號,雖說隻是為減肥而提出的,但畢竟讓人在enjoy food時產生聯想,嚇人不說,有時還惡心,甚至讓人懷疑吃中餐會變成中國人。

第二,    不需要學。最近幾年,隨著中國移民的增多,在西方發達國家開餐館的華人越來越多。大都市人滿為患,競爭激烈,於是就開到小鎮、礦場和農莊去。原本財大氣粗、能幹大事的投資移民,在國內都是人中龍鳳,沒想到登陸後立刻落毛掉角,成蛇成雞,居然也操起了華人移民延續一百多年的舊業。既然到處都是中國來的魯班、關公,不善此道的西方人何必再去“班門弄斧”、“關公麵前耍大刀”呢?

第三,    根本學不會。天生萬族,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從世界範圍看,文明古國的人民都會享受生活。中國曆史悠久,文明綿長,藥食同源,食色考究,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個職業大廚。中國人在製度設計和經濟、科技發明上不如西方人,但在廚房料理上革新、改造、創意、發明的本領絕對天下第一,無人能比。用點石成金、撒豆成兵來形容中國人的做菜功夫一點都不誇張。而什麽都能發明,什麽都處先進,勇冠天下,技壓萬國的西方人,尤其是英美德人,偏偏不善食道。有個英語idiom說:“ An Englishman teaching an American about food is like the blind leading the one-eyed.”足見,西方人不是不願學、不想學,而是想學也學不會。

第四,    方法不對。西方工業發達,科技領先,人們凡事都講究量化。量化的方法於發明創造有效,於經營管理有效,但於中餐烹飪未必有效。西方人總喜歡拿自己的理性思維去理解事物,認為科學可以勝過一切,實現一切。然而中餐既不是西方人理解的產品,也不是外行中國人誇耀的藝術品。中餐就是中餐,它什麽別的也不是。中餐裡麵雖有量化成份,但卻隨時、隨地、隨氣候、隨季節變化,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情緒和狀況而異。從一個中文的“湯”字,便可窺見一斑。湯裡麵的基本成分也就是“水”,但放什麽料,加多少鹽,滴幾滴油,在明火、文火上燉多久,到什麽山上唱什麽歌,對什麽客戶做什麽湯,可謂變化多端,沒有定規,就是一本《周易》也演示不完。所以中文的“湯”字由“水+易”構成。西方人對中餐做法說明常用的“鹽稍許、糖稍許、料酒稍許、辣椒稍許”等提示方法大惑不解,總認為似他們那樣標注“幾斤、幾兩、幾克、甚至幾毫克”才正確。最近幾年,中國大陸的一些企管精英們也不加分析地摻合進來,認同西方人的觀點。其實,這都是不了解中餐特殊的烹飪方法所致。

第五,    態度不對。西方人也好,國內企業高管也好,他們之所以自己不會、不懂做中餐,卻敢向中餐界提出所謂的量化要求,無知人膽大,主要原因是他們小看了中餐,輕看了廚師。殊不知,中餐廚師的祖師爺是伊尹,曾做過商湯的宰相。他認為中餐的烹飪方法可用於治理國家,可見中餐所包含的學問有多深。老子“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比喻,至今也沒有幾個政治家真正明白。不懂廚藝,焉能理解?今天的中餐廚師雖然都是普通勞工,標準的藍領,遠不如專家教授、達官顯貴們滿腹經綸,侃侃而談,但中餐的玄理奧道卻不會嫌貧愛富,以貌取人。喜嗜中餐,卻看不起中廚,這很類似某些世人對待《聖經》和猶太人的態度。

第六,    怕中餐一桌獨大。中餐再好吃,價格再便宜,服務再周到,但畢竟在人家地頭上混。中國人把什麽都叫文化,整天活在文化裏。西方人把什麽都看成生意,人人活在生意裏。會做生意的人自然懂得,引進中餐既可活躍市場,又能促進消費,更能豐富本地人的飲食口味,但一桌獨大就會形成壟斷,培養獨裁。所以,深諳民主之道,競爭之道,多元之道,平衡之道的西方人,永遠不會因垂涎中餐而人人奮勇,個個向前地去學中餐,更不會被中餐同化到放下“餐”刀,立地成“筷”的地步。(本文純屬個人管窺之見,望大廚老饕們切莫笑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0)
評論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紫檀吧主' 的評論 : 謝謝掌櫃的鼓勵!
紫檀吧主 回複 悄悄話 喜歡你的文章。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肥肥乖乖' 的評論 : 你說的極是。謝謝光臨。祝聖誕快樂!
肥肥乖乖 回複 悄悄話 我以為:各地的飲食習慣是千百年積累而成,各有千秋;對吃貨來講,隻有喜歡不喜歡之分,沒有改不改造之必要。中餐對我們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很重要,但對西方人來講,它最多隻是個生活的調味品;就像我在西方長大的老公(華人),吃遍大江南北,還是最愛牛排。所以,let it be 吧,如果這個世界隻有中餐,就太boring了。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ieps' 的評論 : 你說到點子上了。中國人藥食同源,食材和做法都非常獨特。謝謝多次光臨評論。周末愉快!
Fieps 回複 悄悄話 嗬嗬,沒法“不必”,你寫也寫了,恕我說了接著還要說。你提問是“西方人為什麽學不會中餐”,我隻是回了個沒必要,你不自己也寫了“不需要學”嗎?再者,一方土養一方人,川菜不可能源於紐約,羅宋湯不可能源於廣東,很多食材和作料也是當地土生土長才是本味,合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氣候才更地道,這也是身為西方人在西方學不出正宗中餐的原因。周末愉快,新的一周順利!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雑家1' 的評論 : 中國人一向吃肉;美國人炫得最甚。所以,叔子的話不全對;雜家的話也不全非。嗬嗬
雑家1 回複 悄悄話 有人發現:吃的東西越複雜,內心活動和思想就越複雜,
達爾文理論總結:動物進化過程基本分為三個階段,一:口腔期;二:思維期,三:成熟期。
現在隻說"口腔期"的特性:
動物進化到這個階段的特徵是什麼都吃,山珍海味,燕窩魚趐,海參鮑魚,狗肉果子狸都往嘴裏塞,但是由於幾千年的草食基因,動物蛋白嚴重匱乏,所以表現出來的症狀是吃得雖多但卻是懶於行動,明明垃圾桶近在咫尺,但不想多活動消耗體內蛋白質,於是就把垃圾就地扔下,濃痰也順便吐在地上,明明幾步路就是人行橫道綫,但偏偏要就近橫穿馬路,發明獨創是很消耗體力的,於是全部山寨別人的現成產品,坐享其成。
口腔期的另一個特徵:麻木不仁,說大話做小事或者不做事,動不動拉幫結夥,虛壯聲勢,。
動物世界中可以看見草原上牛羊成群,獅豹一旦襲來,於是紛紛爭先逃命,隻要有一隻同夥被肉食動物擒獲分而食之後,其他的草食動物可以立即停止奔跑,就在離兇案現場四五公尺遠的地地方安然繼續吃著牠們舌尖上的嫩草,"自保"和"逃避"是牠們的求生本能。
德國前賢叔本華說:凡是一個隨時都以自己國家為唯一值得炫耀本錢的民族,一定是一群個體上毫無作為的民眾。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ieps' 的評論 : 若真如此,我也不必寫,你也不必說了。嗬嗬。聽我國內的侄兒說,現在學廚師的,都希望學點西餐呢。周末愉快!
Fieps 回複 悄悄話 西方人在自已的國家不必學會做中餐和中國人在中國不必學做西餐一樣。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sz' 的評論 : 我們孩子在學校中午帶的午餐都是自家做的西餐,很多華人餐館也都提供西餐,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華人開Pizza店,生意很好。你對此怎麽看?
xsz 回複 悄悄話 西人幹嘛要做中餐?你認為好吃不見得別人也認為好吃,偶爾吃一次還可以,你讓西人天天吃肯定不行。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慣很難改。

就像你們在國外這麽多年了,能做地道的西餐嗎?是否西人更有理由抱怨,你們在我們這生活這麽多年了連西餐都不會做,笨死了。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hige' 的評論 : 事實就是這樣。老美喜歡吃,也想學,可就是學不會。總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又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來理解中餐,對待中廚,當然學不會。感謝光臨評論。周末愉快!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刁小山' 的評論 : 日耳曼種的西方人很懂省吃惜福;法國、意大利、希臘兩牙等地中海沿岸的拉丁種西方人不同,他們會做也會吃。台灣確實把中華美食發揮到了極致,在台北你會有美食萬國博覽會的享受。大陸出口土產,不知道是不是“老幹媽”最多。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舌尖上的世界' 的評論 : 這篇文章要是寫出來的話,我想讀起來一定很有趣。鼓勵你還是抽空寫出來。是的,北美的中餐主要還是價格便宜(與正宗的西餐比)。聽我身邊的幾位中餐老板說,賺不到錢,落個忙。前幾年,國內的西餐館,以優雅、舒適、安靜和充滿文化氣的就餐環境,確實吸引了不少小資客戶。後來,聰明的中餐業者很快就學會了這些,價格上又便宜,所以就活生生地把西餐館給擠垮了。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2828hino' 的評論 : 這是我上college時一個老師的玩笑話。謝謝關注。周末開心!
zhige 回複 悄悄話 曾有美國人跟我學做中餐。手擀麵,西紅柿雞蛋和炸醬,人家還一步一步地記了筆記。結果連麵都不敢和,不了了之。還有跟我學作包子,拿來自己做的一看,麵沒有發起來,餡兒不知道放了什麽,知道有TURKEY 和 CHEESE,難吃得不得了。中餐館有兩種菜單,一種是給“鬼”吃的,一種是給人吃的。前天剛和一個在中餐館做大廚的家屬聊天,她說,那麽難吃的飯,每天還有很高的營業額,如何如何。總之,老美不學做中餐,老美也學不會做中餐,老美自己有中餐的概念和標準,那肯定不是我們吃的那種。
刁小山 回複 悄悄話 我在中餐館當麵問過一起吃飯的白人朋友:這麽喜歡中餐,頓頓吃可不可以?答案是沒二義的No,中餐隻是白人的一種調劑。所以,任何人都是對母親做的飯菜情有獨鍾。

中國台灣出口的食品,大多數進了5千萬華人的肚子。(國內的宣傳都是有出口了多少中國食品,好像老外都離不了中餐和中國食品,一天不吃就要死。)有些出口食品,像豆腐乳,反正從沒見過任何白人吃過。
舌尖上的世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農家苦' 的評論 :

我曾經想過寫一篇'水稻上當記 兼論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屬於'學匪派考古'一類的調侃。不過再怎麽'匪',古也還是要盡量花時間考一考的。所以就放下了。哈哈!

廉價餐館業幹起來特別辛苦,吃起來十分容易。既然有那麽多中國人樂意開餐館,大家也就高高興興來吃了。在這裏,中餐很大程度是靠價錢吸引人。在中國,西餐要靠小資捧場,價錢擺在那裏。要是貴又做得不象就難做下去。食材更是個問題,比如沒有適合做牛排的肉,即使有大概也沒人敢用。我知道的都是用進口牛肉。在中國,除了上海都不能算國際都市,西餐也就隻能小眾。

2828hino 回複 悄悄話 ”吃中餐會變成中國人”、哈哈,這也太令人恐怖了吧。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成功的海龜' 的評論 : 嗬嗬,看來out的還不止我一個。我們草原地區最近幾年從國內來的省提名投資移民和企業家移民,都是隻買了一個15萬加幣以上的餐館,包括Hotel和Motel中的餐館。開始還雇請當地白人,後來鬧翻了,幹脆夫妻上陣自己幹。這些人在國內都是千萬富翁、億萬富婆,到了這裏為了身份,隻好苦等。我常常去跟他們玩,笑他們“神仙栽在鬼手裏”。
成功的海龜 回複 悄悄話 Come on樓主,現在投資移民誰還會開餐館啊。
你還以為是1990年啊?
現在投資移民都做大生意的,都是高大上!!
腦子有病才會去美國鄉下小鎮上開餐館。
你太out了!!!!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lorence001' 的評論 : 嗬嗬,那西方人為什麽愛吃中餐呢?謝謝關注!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刁小山' 的評論 : 說得真好。每個民族的特殊成長過程,都賦予了這個民族一些特質。隻要善於發揮和利用,都能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謝謝光臨。周末愉快!
刁小山 回複 悄悄話 雜家說得對。

其實不光是吃的相對簡單。對世界貢獻最大的西方白種人最早來自苦寒的北歐,是打獵遊牧出生,除了吃肉多,還有一個特點是耐得住寂寞。你想想祖祖輩輩拿著弓箭在林子裏默默等待獵物是啥感覺,不可能那時又唱又跳吧?而搞發明創造最需要的就是要耐得住寂寞。

中國是農耕文化,尤其由於以前生產力低,幹啥都需要人力都需要抱團。人多,就熱鬧。所以吃飯都是一張大圓桌十幾個菜,過節過年就更別說了。打麻將啥的都是來自於此。

所以,我認為中國人科學研究發明創造不行主要是文化上的原因。海外華人的文化主要還是受西方的影響更多,所以,相對國內的人要號(也說明智商上華人不差)。不過,所謂老了回去退休養老對大多數人是個不可能實現的夢 --- 文化上已經格格不入了。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雑家1' 的評論 : 高妙之論!周末開心!
雑家1 回複 悄悄話 西方人千百年來刀刀叉叉一直以肉食為主,是"肉食動物",
中國人吃了五千年的五穀雜糧,是屬於"草食動物",
草食動物的腸子比肉食動物要長些,所以中國新移民剛到國外迫不及待地大吃其肉扒BBQ,於是很多人第一時間就得上糖尿病,就是因為腸道長,吸收營養過剩所造成的,
現在樓主等於在問大家:"獅子老虎為什麼不去吃草?"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喝白開水健康' 的評論 : 是的。謝謝光臨。周末愉快!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舌尖上的世界' 的評論 : 好一個“鑊氣”,哈哈。你的看法就是與眾不同。真希望你來一篇妙論。感謝造訪,周末開心!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紫竹簫' 的評論 : 是的。改變飲食習慣確實是一個人最大的挑戰。周末愉快!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ournier' 的評論 : 哇喔,你不喜歡一道菜,把菜倒了就是,幹嘛連盤子也扔了,廚師也宰了?敢問你這是哪個星球的教養啊?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傻大目' 的評論 : 我原先和你的看法一樣,可最近幾年回國,發現原來經營的很火旺的西餐館,如上島咖啡等,卻都改成了以中餐為主的餐館,有些是西餐為名,中餐為實;有些幹脆賣給了當地人做中餐。而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卻日新月異。謝謝關注!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meagolrocks' 的評論 : 是的。還是應當學會吃。人類的美食創造都是有益的。謝謝關注!
喝白開水健康 回複 悄悄話 飲食是一種習慣,把他們改造過來需要時間。 嘻嘻 感恩節快樂!
舌尖上的世界 回複 悄悄話 哈哈!這個確實可以討論。

我曾說過,用一種過於簡單的概括,就是日餐吃原料,西餐吃調料,而中餐吃鑊氣。口味一旦形成,我們也就不會刻意去作跨越口味的改變。

口味的形成很早。胃是最早停止學習的器官。如果說絕大多數人在他們二十歲時大腦停止學習,那麽他們的胃僵化還要早得多。又有多少華人可以把西餐烹調得任意自如呢?

中餐的形成似乎與大米的種植有關聯。我要是搞人類學的這是一件可以琢磨的題目,很有意思的事情。

西餐吃調料,這也是有曆史的。搞曆史的可以去鑽研鑽研這件事:大航海時代,正是明朝搞海禁的時候。問題來了,如果中國人不搞閉關鎖國,今天的中餐是否會有更多的調味選擇呢?

大多數的中餐館是在毀掉中餐。很可能的是,中餐最終要靠那些頂尖的西餐大廚來推陳出新。原因很簡單,中餐需要新思維,中餐更必須徹底杜絕味精。一個小小的提示:試試用各種cheese來調味。
紫竹簫 回複 悄悄話 其實,還是基本的用料不一樣。本來龍蝦很好吃,可他們加了cheese,奶油的,不喜歡那味道。還有意大利菜無處不在的紅澄澄的番茄醬,實在不是我的口味。不過食物是個習慣,人一輩子都在尋找小時候習慣了得口味。觀念可以改,口味難改。西人也一樣。
florence001 回複 悄悄話 中餐沒有量杯,量勺,沒有精確的度量,做食物的方式,方法,反應了文化生活之理念, 與西方文明格格不入,再有中餐很忽略美感。 這才是西人不做中餐根本原因, 我都不愛做中餐
tournier 回複 悄悄話 飲食有時完全是一種習慣,西方人為什麽要學做中餐?

再說你所說的西方包括哪些國家?這些國家的美味您都嚐遍了嗎?

您會做哪些西餐?您學得會所有的西餐嗎?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種教養。以我的經曆和與人打交道的經驗來開越是見識短淺、井底之蛙之流的人還越是喜歡把誇誇其談、不知天高地厚。
傻大目 回複 悄悄話 樓主有誇大之嫌 中餐其實和中國人的成長經曆有關 中國社會遲早有一天會進入工業化時代 那時中餐必然會西化 可以參照中醫的下場 作者在神秘化中餐
smeagolrocks 回複 悄悄話 飲食是一種習慣 從小長大養成的口味是不可能徹底改變的 我認識的大部分中國人在美國生活了這麽多年 但不喜歡吃cheese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