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夏小築

直舒心曲,知然後言 ,好吃,好玩
正文

也談子女教育時的自我教育

(2010-03-30 00:56:37) 下一個

今天在“生於70’s”論壇看了篇文章-孩子教育時的自我教育,看了忽生很多聯想,很有要動筆的衝動,於是也就按著這個題頭繼續寫寫。

 (一)跟兒子學吹笛

 樂器這個東西,不象是畫畫啊、跳舞啊這些個項目,隻要到時候去學校(或老師家)去學學就算了。它需要持之以恒的練習,而且經常是重複的枯燥的不斷地練習一小段曲子,隻為提高某項技巧。

 沒學樂器之前,隻覺得樂器好高雅啊!曲子那麽動聽,姿態那麽美……

 就是這些美好,讓人心向往之,所以幾乎全世界的家長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子女也推入其中,試圖沾染一些美感~

 然而從來沒有想過這些美好是從哪裏來的。每一份美的背後,都有掙紮的影子。一個美麗的姿態,也許源自一整年的儀態練習;一曲動人的調子,可能是數十年磨練的功夫;人們看到了結果,卻往往不願細究這結果是怎麽來的。

 我也是這樣庸俗地,開始了“推”兒子學笛子之路。所以兒子學笛的最初原因,就是因為我,而不是因為兒子自己喜歡。古人總說興趣才是學習的第一動力。而兒子學笛並不是源於他自己的興趣,而是緣於我。那麽,我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第一動力。

 因此,如果我不催,他是基本不會主動練的。因為,練習,真的是好辛苦啊!剛開始的一年,兒子真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在練習。而我,每天也抓心撓肺的很!一方麵,我很心疼孩子,因為看了他的練習,我深刻地明白了學樂器之苦。看他淚流滿麵,我是淚流滿心。我覺得自己真是殘酷的媽媽,人生就這麽幾十年,童年更是隻有不到十年,我為什麽要這樣摧毀他的快樂童年啊!而另一方麵,我的理智又在告訴我,持之以恒,是人性的一種美德,雖然起因不是他,但既然開始了,怎麽能因為小小困難就輕易放棄呢?如果現在放棄了,也許會造就他以後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的性格,那對他以後的人生,是大大不利的。

 所以,在最初的1年裏,幾乎每天,我的內心都要進行這樣一場天人交戰。母親的天性讓我想放棄,而人的理智讓我堅持。最後,還是理智戰勝了情感,所以兒子走到了今天。看到現在他很歡喜地吹著笛子,我真是覺得,自己的一番痛苦都很值得。

 不過,有了這樣的思想鬥爭,對於如何“推”孩子練習,還是很有好處的。因為我理解孩子,所以不會用強。當他哭的時候,我會等待,而且給他講道理,讓他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努力的,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榮譽。等他發泄完了,我會冷靜地告訴他,今天的練習仍然要繼續,不能因為他哭了就可以減少練習的時間。這樣,他就懂得,亂哭亂鬧是沒有用的,不如抓緊時間練完了就可以休息了。而一旦他吹好了,我就會表揚他,讓他對自己有成就感,保持興趣和信心。慢慢地,他哭鬧的次數越來越少,得到表揚的次數越來越多,技藝也漸高,老師開始教些曲子了,曲子很好聽,他的興趣也就漸漸濃了。到了如今,雖然時不時還會鬧些小情緒,不過總的說來,真的是自覺多了。而且我感覺到,他是的的確確喜歡上了笛子。

 雖然我不知道,最終他能在這條路上走多遠,但是,他已經達到了我開始時想要他達到的目標。這能不能說是我的這番教育成功了呢?這個,我想,等孩子25歲了,我再來問問他吧。

 (二)女兒的自信心

 我女兒長的挺漂亮,各項基本技能也都挺好,畫畫也不錯,但不知道為什麽,她的自信心不足。

 她上了幼兒園,班裏有個叫jolly的女孩子,女兒經常說起她。總說,jolly的字寫的最漂亮了。Jolly的英語也很好,華語也很好,雲雲。總之全是誇獎的話。我聽了就說:“其實你也很好啊,你會寫很多華語字,你還會念很多唐詩,你畫畫也很漂亮,你也很棒啊!”我女兒就說:“我寫字沒有Jolly整齊,畫畫都不會畫國王,Jolly會畫國王和王後勒!Jolly英語華語都會說!” 然後還用充滿遺憾的口氣說:“我隻會說華語!”

 我很久都沒說話,我想我平時誇獎她的次數也不少啊!為什麽她如此沒有自信呢?後來我想了好久,忽然想到有時候別人跟我誇我女兒的時候,我本著謙虛的原則,總要說:哪裏哪裏!她其實也不怎麽樣!等等等等。。。是不是這些話讓她聽到了,以致於她覺得自己不好而對自己沒有信心呢?我思前想後,覺得很可能是這個原因,這讓我十分鬱悶。感覺不太對得起女兒。

 現在我就非常注意自己的語言和說話的口氣,盡量對她用誇獎的口氣,人前人後也盡可能地稱讚她。希望亡羊補牢,還能夠挽回她的自信心。

 這件事對我的衝擊很大,我真的沒想到自己的下意識的話會對孩子造成如此大的影響。我挺自責的。看來教育孩子,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且中國傳統上的謙虛,也不再適合當今的社會。現如今都是要勇於表現自己,一味地謙虛,會讓自己喪失很多機會。

 所以就象很多專家所說的,對孩子還是要讚揚為主,這樣才能讓他們有成就感,對自己充滿信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