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雲書箋:示張生(二)
(2014-11-27 07:39:53)
下一個
二、正受是心傳或別傳的內涵
你必須了解,那種離念、離執、離分別而又清楚、明晰的心態,是一切聖者同證的“正受”。那不是可以從冊子上挖掘得出來的,它是心傳或別傳的內涵。即使是大悟、澈悟了的人,也隻是以此心態作為禪與非禪的“試金石”。因為除了這,教內往往認為“惺寂”、“靈明”、“昭昭靈靈”或“空靈”是祖師心,其實是錯的。
不管你從禪定中攫取得任何境界,就我宗來講,都隻是“把玩光景”,都隻是“誤化城為寶所”。唯此是“實際理地”,唯此是“本地風光”,唯此是“三昧王三昧”,唯此是“真種子”,可以開心之花,結道之果。修行也必須從此開始,唯以此為起點,但凡思惟、反省、懺悔……都必須以這個心態作基礎,才不會落空。凡研教、看禪籍到不能明了時,隻消反顧自心的原態,就逐漸體會到三藏十二部直接或間接都隻是說或隻為到此一心態而已。往後的日子裏,努力於保持並了解此一心態。當你完全了解了它時,你就具備了“正見”,加上原有的“正受”,你便證得法的全部了。
事實上,以上隻是就能力所及的,以及允許形之於文字的,概略說出萬分之一而已。隻要你視它勝過生命,保護它如同保護自己的眼睛,你就會發現,保持得越久,體驗也愈深,乃至諸佛諸祖會時時放光加被。所謂“結果自然成”,不就明白告訴人:耕耘就是收獲嗎?當然所謂“法的人格化”,起碼要掃除功利、神奇、玄秘……等概念,也絕不可見異思遷。如此三年下來,你就會知道禪的外舉和內涵了。
可以看《圜悟心要》及《指月錄》,但須用“禪的心態”去看。看不懂,就試著權當它是在解說、暗示我此刻的心態,久之必能領會出它的真滋味。
最後必須提醒你:“禪須忌口”,也就是說,既不可以亂七八糟的概念都吸收,也不可以隨便亂講。古人大悟了,依然裝糊塗,未澈悟絕對不提一個字。自己境界尤其不可對任何人講。如此,方符“正行”,方符古人踐行的正路。倘若把它當作一門知識或學問來論說,不但自己不易再進步,也埋沒禪的真精神、真血脈和真生命!
“真實的,必是原本如此的,原本是個什麽?”希望空暇時不急不緩地思索、玩味這個問題,也不必急著要答案。久之,一旦了然於心,也可以說是“參學事畢”了。
能到你這種境界,很不容易,也不會有很多人。盼能珍視、保持、緘默、反觀,再加上少許喜悅!
(一九八三年三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