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舌尖3》官方這樣回應

(2018-02-26 23:26:11) 下一個

影視界最難拍攝的節目,可能要屬經典作品的續集了。雖然靠著“前任”的聲譽可以不愁收視和票房,但稍有不慎,就會被期待值很高的觀眾批為“狗尾續貂”。

春節期間開播的一部“國民紀錄片”,似乎也難以走出這樣的俗套。

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國》風靡大江南北,牽動無數人的味蕾與鄉愁,此後《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播出再掀收視高峰,引發全球對中國美食的潮湧好評。

2018年大年初四,《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舌尖3》”)在央視開播,至今已播出五集。

然而,《舌尖3》播出後卻遭到不少網友吐槽,稱“熟悉的配方,卻變了味道,全片看不到令人垂涎欲滴、欲望滿滿的美食,”有的網友甚至指出片中還犯了一些常識性錯誤。

盡管口碑“不及格”,《舌尖3》的收視率還是高居不下,前三集收視率均破2,並且占據了各大實時熱搜榜。

雖然網友們對這部片子有著不同的意見,但是對為該片砸出超過2億元讚助金額的企業來講,這樣的收視數據至少能有所交待。

《舌尖3》口碑淪陷

《舌尖3》於2018年大年初四晚上8點在央視綜合頻道和紀錄頻道同步播出,並在央視財經頻道、中文國際頻道、軍事農業頻道聯動播出。

據官方資料,《舌尖3》共8集,每集50分鍾,8集的主題分別是:“器具”、“宴席”、“廚人”“小吃”、“點心”、“食養”、“時節”、“融合”。節目方表示, “器具”、“食養”、“融合”是三個新的創作主題方向,在傳承前兩季節目格調、氣質的同時,第三季帶來了更多關於曆史文化、人物命運及食物關係的思考。

然而,《舌尖3》播出後,引發了很多網友吐槽。

一些網友說,被譽為“國民美食下飯片”的《舌尖3》,花了大量時間去講解大量無關的人物、故事、理念,食物反倒成了一閃而過的配角。而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美食不僅是珍饈美味,對獲取它的人來說更是勞動對象,整部片子在“勞動對象”上著墨較多,是食材跟人有關的故事,其中閃動著普通人最樸素的願望和有質感的生活細節。

熟悉的知名IP,卻沒有了此前兩季溫潤的故事,秀色可餐的食物。

不僅如此,一些網友還指出,《舌尖3》還出現了常識性錯誤。比如第三集《宴》裏,一處關於鱸魚的段落引發熱議。園林設計專家葉放,去太湖尋找花鱸,應和“蓴鱸之思”的典故。但最後鏡頭一轉,廚師從魚缸裏撈起來的“太湖魚中之冠”竟然不是花鱸。《新聞晨報》的報道中采訪了上海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專家在觀看相關視頻後,並經過反複比對確認,廚師從魚缸裏打撈上來的養殖鱸魚是大口黑鱸。

節目組回應:冒險是對美食文化的創新表達

熟悉的配方,卻不再是相同的味道。《舌尖3》為何“換口味”了?


從製作團隊來說,此前兩季的總導演陳曉卿於2017年10月從央視離職。《舌尖3》的總導演是央視從事《東方時空·生活空間》、《紀事》等紀錄片欄目的劉鴻彥。劉鴻彥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這一季擁有年輕且國際化的創組團隊,有來自荷蘭的攝影師和剪輯師,整個團隊有近200人的規模。”

 

對於《舌尖3》引發的爭議,節目方通過官方平台進行了回應,這是一次明知冒險的創新,但“就算冒險,也要對美食文化的創新表達進行探索。” 第三季在呈現令人饞涎欲滴的美食的基礎上,增加了美食的文化感和曆史感,通過大量前期調研、學術研討,對中國菜肴前世今生進行溯源。

節目方表示:“美食背後的文化和文明,才是《舌尖上的中國》係列的根和魂。第三季不僅詮釋中國的美食和人,也嚐試去理解其所根植的文化沃土與時代的流轉。美食本身是創新的,藝術的表達更是創新的,這種創新勢必會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和情感體驗。目前看來,前幾集的排兵布陣都令人全然耳目一新,都是之前的美食紀錄片從未專門呈現過的內容。”

收視率居高不下,招商金額超2億


盡管相比前兩季,《舌尖3》口碑下滑,但其播出後,仍保持著高關注度、高話題性、高收視率。
 
截至25日下午5點18,《舌尖3》微信指數4750萬,高居微信熱點第一;新浪微博#舌尖上的中國3#閱讀3326.5萬;CSM中心城市數據前三集收視率均破2,收視份額超過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