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網10月15日報道,曾幾何時,海外留學不僅是人人羨慕的經曆,更是就業市場的一塊重量級敲門磚。然而隨著市場供求關係的改變,海歸在求職市場不再擁有絕對優勢。與此同時,“留學熱”卻仍在持續,甚至從中高收入家庭向中低收入家庭蔓延。一邊是動輒上百萬的高昂成本,一邊是留學回國之後的尷尬處境,出國留學到底值不值?近期,在昆明舉辦的一場留學生歸國專題講座現場,春城晚報記者采訪了多位留學生,他們普遍認為留學是寶貴的人生經曆,但麵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少受訪者都表現出巨大的心理落差。
難得的曆練
上午9時,雲南省教育廳對外交流中心,小周來到培訓室,選擇最中間的座位坐下。他留著長發,戴著耳釘,在眾多留學生中顯得有些另類。如果不是7年前選擇出國留學,28歲的小周或許早已成家立業。
小周出身於藝術世家,家境不錯,大學期間主修設計專業。7年前畢業於本地一所藝術院校的小周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世界四大美院之一”的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錄取。家人非常支持,希望小周出國深造,增長見識。
“上課都是用俄語和英語,第三個月才基本適應,能簡單交流。”小周說,初到俄羅斯,麵臨的最大問題是語言不通。他第一年上的是預科,進入本科還要考試,這個考試通過率僅10-20%,所幸順利考入本科。
除了學業上的壓力,生活上也得麵對很多難題。盡管從小家境不錯,但國外每月相當於4000元人民幣的房租,還是讓小周不得不選擇與同學合租,最多時4個人合租一套房子。
但在小周看來,這些都是曆練,幾年來他成熟了不少。在俄羅斯期間,小周順利讀完預科、本科、研究生,每年花費約15-20萬人民幣。小周說,這個費用相比英美等國家的留學費用(大概30萬元/年)已經不算高,自己的家庭能承受。
無奈的抉擇
今年8月,滿懷信心歸國之後,小周卻發現7年的留學經曆並沒有為他贏得一張求職的“綠色通行證”。他和國內的學生一樣,要通過各類考試才有麵試資格。
小周發現,在國內,藝術類專業就業麵很窄,要麽進高校當老師,要麽自由創作。考慮到穩定性,小周選擇了前者,然而連續參加兩所高校的招聘考試之後,小周有些沮喪:“國內很多高校對博士是免試錄取,但對於留學生卻沒有特殊政策,即便是國外名校的碩士畢業,也必須和國內學生一起考試,絲毫沒有優勢。”
如果一直考不上怎麽辦?小周曾想過回俄羅斯再深造,但父母年歲漸長,他希望早日成家安定下來。“最後可能會選擇考國內學校的博士,然後直接進高校。”小周歎了口氣,對於他而言,這樣的抉擇充滿無奈。
小周常反思,當時的抉擇到底值不值。畢竟7年時間一晃而過,國內的同學們有的開了公司,有的成家立業,自己回來卻不得不從頭開始,就業機會甚至不如國內普通大學的博士。
巨大的落差
25歲的小樊來參加講座隻是想了解創業優惠政策。小樊告訴記者,他在香港讀的大學,幾年來的花費和出國留學無異。
小樊說,2011年高考完,以他的成績,在內地也可上名校,但父母依然砸鍋賣鐵把他送到香港讀書。主修經濟學的小樊在港期間省吃儉用,最窘迫時兩個人租住在10平方米的小屋裏。即便如此,平均每年的花費仍得20萬元左右,這對於一個工薪階層的家庭而言,幾乎花光了全家所有積蓄。
“想要找真正專業對口的工作太難。”畢業回昆後,小樊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即便他期待的月薪僅4000-5000元。
多次求職受挫,小樊和朋友決定合夥開一家設計公司。做了1年多,一直沒什麽起色,隻能勉強維持運營。
“父母一直希望我回來後考公務員,最近我也在做準備,還沒敢告訴公司的合夥人。”小樊苦笑著說,在香港的求學經曆給他帶來了不一樣的見識和閱曆,他從沒後悔過,但對於考公務員,他並沒有優勢,而且對於內地時事的關注較少,反而是他的劣勢。下一步該怎麽走,小樊開始有些迷茫。
相關部門:或出台政策促海歸就業
昆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處相關負責人分析,不能因為當前就業市場不景氣,就“一刀切”地否定留學的價值,畢竟相比國內的學生,留學生在外語以及見識方麵,比國內學生更勝一籌,很多做跨境貿易的外資企業更傾向於選擇歸國留學生。“針對留學人員,國家可能要出台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屆時我們會根據相關要求,製定本地相應的政策。”該負責人說,目前,各地都在不斷完善政策,吸引更多留學人員回國,促進經濟發展。
該負責人也提醒,不要盲目崇拜留學,出國留學的前提是家庭要有承受力,“留學致貧”得不償失。
海歸去哪了?
(數據來源於智聯招聘與全球化智庫(CCG)今年8月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
創業7.9%
就業92.1%
工資高不高?
20001元及以上 5.8%
10001-20000元 13.7%
8001-10000元 13.0%
6001-8000元 22.7%
6000元及以下 44.8%
收入滿意嗎?
高於期望 1%
基本符合期望 30.1%
遠低於期望 68.9%
留學值得嗎?
收益成本相當 18.1%
說不清 18.3%
收益小於成本 27.3%
收益大於成本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