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的新電影《芳華》宣布撤檔,引起輿論的大量關注。雖然有一些人懷疑馮小剛團隊這樣做是為了“炒作”,但是事情成了熱點,還是因為有猜測認為,影片對那個年代文工團員愛情和命運的展示把對越自衛反擊戰作為了背景之一,而那場戰爭中國影視作品已經很多年不去觸及了。
這個電影已經過了片審,現在所有信息都指向影片撤檔不是被禁,而是更換放映檔期。馮小剛在記者會上堅決否認炒作,同時他幾度哽咽落淚,這與他說自己心情“有些悲壯”似乎挺吻合的。馮小剛沒有做延伸的抱怨。
已經過了片審、安排好檔期準備上映的片子突然撤檔,過去也發生過。這給市場的觀感通常不會好,難免一些議論,所以能避免應該避免。不過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管理有自身的邏輯和線索,社會其實也在適應。
馮小剛是電影業的老江湖了,他是商業片導演中最善於在界限周邊做藝術表現的,也是“有使命感”導演中最商業化的。正因為這樣,他拍片的“敏感經曆”一定少不了,為顧全大局而做某種調整應是他導演生涯的一部分,中國文藝界的成功者很多都經曆過各種各樣的摔打磨煉。
馮小剛去年上映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獲得影評界的稱讚。在藝術上它並非沒有爭議,但是馮小剛有勇氣觸碰上訪的敏感話題,而且有能力駕馭它,最終將它成功搬上銀幕,形成了某種示範。雖然那部片子被指“叫好不叫座”,票房沒達到預期,但畢竟創造了一個有意思的範例。
今年馮小剛又碰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他的三觀以及責任感使他有可能較為恰當、準確地把握住這個話題的度。其實對越自衛反擊戰本身沒什麽敏感的,中國近年的文藝創作之所以不碰它,是因為中越兩國有一個默契,雙方都淡化那段曆史,避免兩國輿論相互刺激。那場反擊戰中的解放軍英雄共和國永遠都會銘記。
最近幾年國內老兵的問題,也無需政治化。實事求是地解決它需要一個過程,相信國家和老兵們最終能把這個問題處理好。
中國的敏感話題顯然有些過多,而且敏感範圍有擴大趨勢。我們認為,把敏感作為社會治理中不斷強化的習慣會有負麵效果,去敏感化的探索和努力應當受到鼓勵,這是維護社會彈性和活力不可或缺的一個方向。
脫敏做得好,少數刻意向意識形態管理碰瓷,以此對作品做自我炒作的人,就會失去空間。
藝術創作管理是有一條隱約的線的,離那條線躲得遠遠的,力求保險,與肆意挑戰、突破那條線,我們認為都不可取。前一種做法會導致藝術創作的僵化,後一種做法的後果是造成失控,而有底線地放飛藝術激情,盡量擴大創作的領域和題材,這是藝術家們應有的努力。
最重要的大概是藝術家的“三觀”,“三觀正”是創作者的思想翅膀和錨,也是藝術家麵對各種複雜話題的精神力量源泉。理想的狀態是,敏感話題不是用來躲的,它們應當是塑造社會共識和共同價值值得嚐試開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