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身體感到不適時,我們自然而然的會想到去醫院看醫生,但是身體沒有不適的時候呢?健康體檢針對的就是平時沒什麽自覺症狀的“健康人群”。
現在很多單位都有安排職工健康體檢的福利,每年一度的健康體檢下,總有人查出或大或小一些毛病,甚至還有少數人查出早期癌症或者癌前病變。這就是健康體檢的意義所在:
它以篩查的方式,在疾病潛伏期、沒有症狀的臨床早期檢出潛在的致病因素、早期病變和功能異常等,從而達到對致病因素及早幹預,對早期病變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的。
我在婦產科工作,每年到了婦女疾病普查的時候,總會忙碌一陣子,體檢查出問題的婦女們既為自己的疾病擔憂,又為在疾病惡化前能夠及時治療而慶幸。那麽,婦女健康體檢上那些描述,都代表著什麽意義呢?
宮頸納氏囊腫
婦科體檢的第一站就是常規的體格檢查,醫生通過肉眼觀察和內診觸摸,了解就診者的一般情況。如外陰有無贅生物,陰道有無充血、有無萎縮,白帶性狀是否正常、有無異味,宮頸有沒有贅生物,有沒有糜爛樣改變,子宮大小、形態、質地是不是正常,附件有沒有包塊、有沒有壓痛等。
很多病人在治療其他疾病時憂心忡忡地問我:體檢時醫生說我的宮頸有囊腫,要不要緊?需不需要治療?
囊腫一詞聽起來似乎不是特別友好,但是宮頸上的這個“囊腫”卻慈眉善目。宮頸是子宮的出口,向下突出於陰道深處,是個中間有通道的圓柱體。宮頸上有分泌粘液的腺管,有些特殊位置的腺管出口被新生的宮頸上皮細胞堵住了,導致裏麵分泌的粘液無法排出,瀦留形成囊腫,即所謂的“納氏囊腫”。它是生理改變的結果,並不意味著有什麽炎症,一般也不需要治療。
宮頸糜爛樣改變
也是就過去的“宮頸糜爛”。隨著醫學的進展,人們早已意識到所謂的“宮頸糜爛”並不是等同於潰瘍的真正糜爛,有可能隻是生理性的改變。
生理性的“宮頸糜爛”是不需要治療的,但是炎症刺激也可以導致糜爛樣改變,這種改變就是病理性的,需要治療了,CINⅢ級(包括宮頸上皮內瘤變的重度異型和原位癌)的外觀也和“宮頸糜爛”極其相似,為了排除惡性病變,醫生往往會建議進一步檢查。
WHO提倡,18歲以上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應該每年進行宮頸塗片細胞學檢查一次。
宮頸刮片曾經是篩查宮頸癌的重要方法,它通過一個小木板刮取宮頸表麵的脫落細胞,再塗片檢查。然而因為獲取的細胞數目少、製片粗劣、容易造成假陰性等缺點,現在已被更加高效的薄層液基細胞學技術取代——也就是體檢項目中常規包含的TCT檢查。
TCT檢查對於宮頸高度病變的靈敏度可以高達85%~90%,對於篩查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有很重要的意義。HPV DNA檢測有時也會出現在體檢項目中,因為高危型HPV感染和宮頸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可以協助判斷不能明確意義的上皮細胞病變應該如何處理。
宮頸癌早期很容易在體檢中發現,定期體檢,及早發現,宮頸癌治愈起來並不困難。也許本來,梅姑是可以一直唱歌、演戲到現在的……
子宮肌瘤
B超檢查也是健康體檢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於是又不得不說一下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真是太常見了,30歲以上的婦女裏20%都有子宮肌瘤,而因為細小的肌瘤多無症狀,實際的發病率可能還遠超過20%。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惡變的幾率很小,所以如果發現了子宮肌瘤不必太緊張,隻有當子宮肌瘤生長到引起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甚至長期失血過多而貧血,或者尿頻、尿急、腹脹、便秘等壓迫症狀,或者感染、變性及其他並發症時,才有治療的必要。
沒有症狀的小肌瘤可以每3-6個月隨訪觀察一次,不需要特殊治療。尤其是靠近絕經期的婦女,在絕經後肌瘤多可萎縮甚至消失。
卵巢囊腫
這是一個挺大的課題,卵巢的組織成分非常複雜,是全身各髒器原發腫瘤類型最多的器官,不同類型卵巢腫瘤的結構和結局都有很大的差異。B超檢查是發現卵巢腫瘤最簡便易行的方法,而卵巢的良性腫瘤因為體積較小、沒有症狀,常常在健康體檢時偶然發現。
卵巢有時候會出現生理性的囊腫讓人虛驚一場,多為濾泡囊腫或者黃體囊腫。醫生遇到這種可能為生理改變的囊腫 ,一般會建議過一段時間再來複查,因為其2~3個月內會自動消失。
但如果再次複查沒有消失,甚至還變大了,就要考慮是卵巢腫瘤了。良性卵巢腫瘤一般生長得比較緩慢,多發生在單側,光滑、活動度好、邊界清晰,手術中常常可以看見裏麵就是一包清水。惡性腫瘤則會迅速長大,多在雙側發生,形狀不規則,活動度差。腫瘤常常為實性或者囊實性,還常常伴有腹水,以及顯著消瘦、乏力、精神衰頹等惡性腫瘤的常見表現。
卵巢腫瘤一旦確診後,都是建議手術的,一方麵是為了切除病灶,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明確診斷,如果是良性腫瘤就沒什麽要擔心的了,如果是惡性腫瘤,不僅手術範圍需要增大,術後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放化療以及長期隨訪監測。
總而言之,每年一次的婦科體檢還是很有必要的。雖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但你們誰也不想早早病死是不是?如果能在疾病的早期發現並治療,便能最大程度的享受現有的醫療技術帶來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