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實際上,生活中許多事情都要趁早,比如:養生要趁早,不要等到大病纏身,行走不便之時才想起養生的重要。年輕不養生,年老養醫生!
1. 不貪吃冷飲
著名腎病老中醫鄒燕勤教授說過,她的父親、我國中醫腎病學宗師鄒雲翔先生從來不讓家人和孩子們吃冷飲。他說“胃喜溫不喜涼”,“腎也是喜暖不喜寒”,冰冷食物對胃傷害大。現在的很多小孩子容易生病、脾胃不和,這和平時吃冷飲有莫大的關係。
夏天快來了,掐滅這顆愛吃冷飲的小火苗吧~
2. 不睡軟床
過於柔軟的床,人躺在上麵會使脊柱呈彎曲狀態,短期會感到腰酸背痛。長期這樣,還會造成身體中段下陷,身體上部肌肉鬆弛,下部肌肉被拉緊,容易造成腰肌和骨質勞損,甚至引發脊椎彎曲或扭曲!
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如果長時間睡軟床,會影響其脊柱的發育,導致駝背、脊柱彎曲變形!
什麽樣的床好?硬板床。在床板上要墊3~5厘米的軟墊,即上麵比較柔軟而下麵是硬木板的床,這樣才符合人體脊椎的正常曲線。
3. 不要閑著
“無聊”為百病之源。健康領域裏有個62~63現象:有的人往往工作時好好的;但一退下來就不行了,62~63歲患上這個癌、那個病的,比例非常高。原因在於,老人退休後,容易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點,原先緊張的工作壓力一下子鬆弛,人體也會有相應的反應,容易發生免疫力低下、精神空虛等情況,各種疾病便容易趁虛而入。
因此,退休了也千萬別閑著,沒事可以練練毛筆字。或者約上誌趣相投的鄰居去公園裏打打太極,老來有事做也是最好的養生秘訣之一。
4. 不亂吃補藥
有人養生吃大量補藥,導致氣血不流通,還有人吃補藥吃出了癌症。其實人到中年,不應該吃補藥而應該多吃素,因為肉食會給人身體帶來過多負擔,對氣血有傷害。
記住一首養生詩: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欲勿勞心。食惟半飽無兼味,酒至三分莫過頻。每把戲言多取笑,歡樂愜意莫生嗔,炎勢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度百春。
5. 不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最容易產生的結果就是變胖!此外暴飲暴食往往會讓胰腺不堪重負,導致急性胰腺炎發作。
國醫大師顏正華分享自己的長壽養生秘訣,其中一條就是飲食有節,即飲食要有節製,不亂吃、不吃撐,粗糧、細糧都要吃,30%葷70%素。
6. 不日夜顛倒
有些人黑白顛倒。習慣了晚上精神,白天補覺的狀態。《黃帝內經》中提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一個人,隻有遵循自然法則,早睡早起,跟著太陽的節奏走,才能獲得更加健康的身體,反著來的結果可想而知。
推薦一個最佳生活規律,每晚10點左右入睡,早上6點左右起床。
7. 不愁眉苦臉
由於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等各方麵的精神、情緒改變都可使支配胃的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使胃酸分泌增多,胃平滑肌痙攣,抵禦胃酸能力下降,而出現泛酸、上腹部不適、胃痛等症狀。沒有人喜歡天天麵對一張愁眉不展的臉,甚至可能因此失去很多本該屬於你的幸運機會。
沒事笑一笑,愛笑的人更長壽!
8. 不拒絕曬太陽
有的人為了怕曬黑,總是把自己裹的嚴嚴實實,甚至極少去室外。然而卻不知陽光是最好的免費補藥,春天,正是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勃發的時候,陽氣充足,才會衝擊體內的病灶,將病邪趕出體外,養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曬太陽。
國醫大師鄧鐵濤推薦午間散步采陽養生法。正午是一天中自然界陽氣最盛的時候,人體內的陽氣跟自然界一樣達到相對旺盛的狀態,此時背部朝陽散散步,可進一步提升體內的陽氣,起到采陽補腎的作用。
當然,小編沒讓你在夏天這樣做,記住溫度適宜再曬太陽。
9. 不吹腦後風
有句老話叫“神仙都怕腦後風”。春天,人的毛孔已經打開,但陽氣還沒有充分到達體表,人體抵禦外邪的能力還很弱,一不注意,風邪就會乘虛而入,而且最容易通過後腦勺鑽進來。風邪入體最常見的表現是傷風感冒、各種瘡、疹、癬等皮膚病,嚴重的還會吹出頑固性頭痛。
因此,大家尤其要注意不要讓風吹到後腦勺,也要避免風吹頭部,晚上睡覺時注意把窗戶關好。
10. 不在飽餐後行房
飽食後體內更多的血液都集中去胃腸道幫助消化,此時分配在生殖器官的血液就要相對減少,而性生活時性器官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廣泛充血。如果飽餐後立即進行性生活,陰莖供血就會出現問題,勃起硬度不夠,勉強過性生活會造成陰莖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長此以往男性會出現勃起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