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父母永遠不要對孩子說的“三個字”

(2017-01-22 19:14:01) 下一個

1

 

前幾天,幾個老朋友年末相聚在一起聊天。

 

有一個朋友談起我們一個小學同學最近被人追債,結果打傷了人,被關了。

記得在很多年前,我們還一起去河裏捉魚,一起去勤工儉學。

 

隻是,跟著他一起出現在我們記憶裏的是他媽媽那張從沒笑過的臉。好像有發不完的脾氣。說實話,當年我們都怕他媽媽。

 

他也怕,而且從來沒有得到過媽媽的誇獎。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他跟著媽媽過。可是壓力繁重、脾氣火爆的媽媽從來就沒有表揚過他。反而常常跟人抱怨說他不聽話,人又懶,不給家裏做事。還說他像他爸爸,很笨,不指望他會讀書。

 

其實當時他在班上的成績非常好,而且智商也跟朋友們差不多,人挺聰明的。但是由於家庭的變故,加之媽媽的否定,讓他慢慢地失去了學習的熱情。

 

他跟我們說,“反正我很笨,不是讀書的料,不讀了。”最後被校園邊上那些小混混瞧上了,於是加入了他們。中學畢業就被學校退學了。

 

如果他的媽媽當初能多鼓勵他,而不是否定他。那他的人生會怎樣呢?可惜的是成長無法重來,而人生也沒有假如。

 

02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曆。在小的時候,會聽到大人們對我們的評價。好的評價,差的評價都會有。但是每個孩子幾乎都會想要好的評價。

 

我記得自己那時候作文寫得好,有一次獲獎了,在學校的公布欄裏公布。

 

我們那有一個走門竄戶賣豆腐的老伯看到了。

 

每次經過我家就會跟我奶奶說:“你家孫子真不錯,作文寫的真好,好好培養,以後會有出息的。”奶奶喜笑顏開,我聽到也心裏美滋滋的。

 

一定要繼續努力,並且我自己也認識到自己有這個能力,多了一份自信。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這樣的階段。

 

他們會開始評價自己,在心理學的發展角度說就是“自我概念”的發展。而一個人從什麽時候開始形成自我呢?

 

心理研究是發現是從嬰兒時期就開始的,最直接的影響人就是父母,父母的行為和語言暗示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帶來正麵的影響;不良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帶來負麵的影響!

 

比如父母常常說孩子“你真笨”

 

孩子做作業做錯了,就說“你真笨!這麽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

孩子跟其他小夥伴在外邊玩的時候起了爭執,如果被其他的孩子欺負了,父母就說“你真笨!為什麽每次都是你被欺負,你就不會去打回去啊!“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就說“你真笨!就不是一個讀書的料。”

 

孩子自己在內心覺得父母都說自己笨,就會變得畏畏縮縮。做什麽事都怕,因為怕人說自己笨。

 

可怕的是,孩子到了最後,也會真的覺得自己笨。原因是父母和周邊的人都說自己笨。

 

03

 

有一個做心理谘詢的朋友講過一個案例。

 

有一天,一個媽媽帶著一個10多歲的孩子找到他說“我的孩子是早產,而且生的時候又是難產,醫生說當時可能對孩子的智力有影響。我也覺得他有點那個’笨笨的’,學習成績也很差。”

 

站在一旁的孩子眉清目秀的,一直低著頭聽媽媽講,不敢看醫生。也許他也覺得自己天生腦子有問題。

 

他後來跟孩子談了很久,發現這個孩子的反應速度和邏輯思維都很好,不可能是他媽媽說的笨孩子。進行智力測試發現,孩子的智力沒有任何問題。

 

他成績差是因為媽媽一直以來的心理暗示,說他是早產兒,大腦也受到了傷害。他就覺得自己理所當然不會讀書,不如其他同學。

 

在心理醫生的疏導下,這個孩子解除了這多年來困擾自己的心結。後來成績越來越好,升入了當地最好的中學。

 

很多的父母喜歡給自己的孩子貼標簽,而且往往在不經意間犯錯。自己一時之間還察覺不了。而等察覺的時候,孩子可能已經受到了傷害。

 

父母如果不及時發現並改變的話,就會讓孩子的自我概念中融入你貼的這些標簽,影響著他們對自己的正確評價。

 

04

 

我發現快4歲的兒子已經在不斷地評價自己。

 

前幾天他跟外公說,“我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捉迷藏時,我躲起來,你們都找不到我。”


“還有一次我跟爸爸在菜市場走散了,但是我沒有動,一直等爸爸找到我。”

他就是通過自己的這些經曆進行自我評價。而我不希望他過於強調聰明,而是要努力才好。

 

有時候我聽到他說這些的時候,就會說“爸爸也覺得你很聰明,但是覺得你不夠勤快,有點懶。”而且我發現自己特別喜歡跟孩子說“你有點懶”。

 

這樣的話看上去真沒什麽,可是無形之中我就在打標簽,在犯錯。孩子怎麽做才是勤快?為什麽要給他貼一個不勤快的標簽呢?

 

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我們大人的主觀評價,而實際上真相並非如此。我仔細想想,發現隻要我帶著他一起,教會他如何做。

 

小家夥挺勤快的,比如洗菜、擇菜、拖地,樣樣能做。隻是有時候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一件事當然不能堅持很久。而我卻用要求大人的標準去評價孩子。

 

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總是在不經意間,給我們的孩子施加了無數的不良心理暗示。治標得先治本,孩子變壞變差,根源還是父母。往往是父母本身需要改變。

 

05

 

孩子都會積極地尋求讚許,得到認同。

 

很多孩子到了2歲就有了很強地客服困難的動機,希望獲取大人的讚譽。

 

比如我們會看到一個2歲的孩子成功地組裝了一個小機器人,會微笑著揚起頭,跟父母說:“快來看呀!這是我做的。”

 

這個時候,他們在尋求來自父母的讚許。

 

而這樣的讚許會讓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戀狀態。孩子需要可以為他們當安全港、關愛、負責的父母,這樣才能讓他們麵對生活及學習中出現的各種挑戰時,能夠不會害怕和焦慮。

 

在早期形成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在兩歲的時候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好奇心更強,也更加獨立。

 

進入小學之後也會對解決問題更感興趣,因為他們擁有更多的自信。而一直擁有安全型依戀狀態的孩子,長大以後在社會交往和婚姻家庭生活中都會更加自信平和。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相反,如果對孩子存在偏見,或者總是說些負麵的話,孩子就很可能會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所以,與其主觀的打那些標簽,不如實實在在的陪伴和引導。請少一些責怪,多點鼓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將收獲一個優秀的孩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獨上南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reencardwaiting' 的評論 : 我確實想說來著,怕文字太多。你說的對,就是這麽回事。
茵茵夢湖 回複 悄悄話 感覺這個媽媽好像是把對爸爸的不滿發泄在兒子身上了,這種家長最可怕。我原來有一同學,父母離婚,他跟著媽媽過,他說他在樓道裏咳嗽一聲,他媽都胃疼,因為太像他爸了;其實他哲學、芭蕾都很好,可就是總沒精神,挺好的工作也做不下去了。
greencardwaiting 回複 悄悄話 還有哪。他們會說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為了你的前途,他們不惜犧牲和你的關係。
獨上南島 發表評論於 2017-01-23 04:10:43
為人父母,教育子女,是一門大學問。
但往往被忽視,相當多的人,下意識地重複老一代對下一代的“教育”:罰跪,打罵,受辱法,攀比法,例如:看看,人家某某,怎麽怎麽····你怎麽怎麽不如,···到了我們做父母,很多人還在照著做,好像這才是好的家教。有人已經被子女反叛到斷絕,還不斷地指責子女如何如何不孝,沒良心·····就是不反省自己。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父母對子女在行動上要嚴格要求,但在語言上要鼓勵,再鼓勵,決不讓孩子走下神壇,不給他們絲毫自棄自暴的機會。
獨上南島 回複 悄悄話 為人父母,教育子女,是一門大學問。
但往往被忽視,相當多的人,下意識地重複老一代對下一代的“教育”:罰跪,打罵,受辱法,攀比法,例如:看看,人家某某,怎麽怎麽····你怎麽怎麽不如,···到了我們做父母,很多人還在照著做,好像這才是好的家教。有人已經被子女反叛到斷絕,還不斷地指責子女如何如何不孝,沒良心·····就是不反省自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