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米鴻賓·《易經》中的生命智慧

(2017-01-18 23:46:50) 下一個

很多人認為中國人是沒有信仰的,其實不然。中國文化是聖化的教育,中國人的信仰是比肩聖賢、見賢思齊「語出《論語·裏仁》」——與其在別處仰望,不如與先賢並肩。我們比肩聖賢,以聖賢為明燈,就會明了取舍的智慧,就會對治和斷除種種煩惱,從而讓自己的人生活的熱氣騰騰。

 

可是,取舍的智慧在哪裏呢?就在道理之中。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有這樣一則故事:某日,宋太祖趙匡胤忽然心血來潮問大臣趙普:“天下何物最大?”趙普想了想,回答:“道理最大。”趙匡胤聽後深以為然,連連激賞。確實,天下有什麽能夠大過道理的呢?

 

什麽是道理呢?道理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在中國文化典籍中,由於《易經》所陳道理最多,並且範圍天地、大小無間,因而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她對中華民族影響甚巨——在中國文化中,但凡建大功立恒業者,以及曆代先賢,幾乎無不與《易》有關。唐代重臣虞世南說“不知易,不足以為將相。”宋代最偉大的學者邵雍說“學不際天人,不足以謂之學。”宋代蘇東坡在晚年亦說“撫視《易傳》、《書傳》、《論語說》三書 , 即覺此生不虛過。……其他何足道 。”唐代藥王孫思邈為人間的明醫定下了基準——“不研易,不足以為太醫。”而清代名臣曾國藩更是一語中的——“各朝學者,無不讀《易》者,無不悉醫者。醫者,易也。醫則調身,易則調神。”由此可見《易》的重要性。乃至於1914年梁啟超在清華大學做題為《君子》的演講時,亦提及《易經》中的乾坤之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後來,這兩句話便成為了清華大學的校訓。

 

要知道,往聖先賢都是表法智慧的。他們對《易經》的推崇,對後世有著無限光明的指引。仔細想想,人的一生,往往做了很多半途而廢的事情——其實,事情真的不是廢在半途,而是由於智慧不夠,一開始就廢了。時下的人們,不缺能力、不缺熱情,缺的是思維方式,換言之,缺的是智慧財產。因為放棄了先賢們諸多的智慧財產,才導致我們的文化落魄到今天。要知道:有了智慧,我們所做的一切正向之事,都會迅速崛起的。

 

關於《易經》中的智慧,人們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說白了就是——無德不足以潤後。關於這個道理,曆史案例隨處可拾——據清代汪道鼎記載:金山縣薑元龍所購置的田產,大半是用心計所得來的。加之他平時又放高利貸,賤買外帶沒收,所以不到二十年,便得到了千畝良田。後來,其子薑德璋長大,每天遊手好閑,熱衷嫖賭。不到十年光景,就把家產揮霍殆盡,以至於窮餓而死。這個案例說明,錢財不是好來的,也一定不會好走。對於此理的背書,《大學》所言“貨悖而入者必悖而出”亦可佐證。

 

同樣道理,較之於上例,下例尤為誅心——南北朝時期的高瓚宴請好友諸葛昂,佳肴是兩個活著的十歲童男,蒸熟後,頭、四肢等分別切開,分盤端上,供人食用。而當諸葛昂回請時,其一個陪侍的丫鬟不知何故突然偷笑,被諸葛昂當即命人押下,不久,四人抬一大鍋上來,打開鍋布,一看,正是剛才偷笑的丫鬟——被完整蒸熟,並被粉飾一番。諸葛昂夾一塊大腿肉給高瓚吃,高瓚嚇的心驚膽戰,而諸葛昂見狀卻自己用筷子撕扯乳房,連皮帶油乳一並下來,放入口中……在場者全部啞然。不久,此二人被打劫,賊人命其交出更多財帛,二人實在是沒有——賊人就把他倆綁在木樁上,慢慢地割肉,活生生的被烤著吃了。

 

人生,真是種下什麽因,就得什麽果。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幾千年前,先聖們就幫人類卜了最準、最靈的一卦,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是,有人卻說,你看那些為非作歹的有錢人,我們怎麽就沒有看到他們遭報應呢?試問:你見過父與子同時出生的麽?一定沒有。所以,因果要在相續上見。

 

提及因果,人們往往會認為是佛教專屬。其實不是。因果是社會規律,是古代智者們共有的運命觀。時下的社會風氣,對因果並不重視。滿目資本光芒萬丈,而道德、信仰和良心,則斯文掃地。殊不知:積財不積德 到頭一場空。

所以,《易經》中還有“進德修業”的智慧——若想增上事業,就必須要增加福德。即,真正的事業就是德業。

 

那,什麽是事業呢?《易經》講的再清楚不過了——“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你所做的事,在對天下人有利的同時,自己也受益了,才是事業。那些發傷天害理之財的,就不是事業了。對此,古人有“君子以德發身、小人以財發身”的智慧總結。

 

當你身負盛德時,則必定,祿在其中矣。這就是《易經》所給予每個人的命運最智慧的指引。幾千年來,無數人的生命因此而大放光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