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能好嗎?”“我吃藥一月了,怎麽還是不行?”“我的狀態到底什麽時候才能恢複?”
每當看到類似的信息,我完全能夠體會,手機的那一頭,病人的內心是多麽的焦急,真可謂是極其迫切。
尤其年輕的病人,他從沒有過慢性疾病的經曆,在他的經驗當中,幾乎沒什麽疾病的痊愈需要超過一周。例如感冒,吃藥、輸液、打針,幾天下來,就跟沒事人一樣了。可是這次,他的老經驗不靈了。
都一個月了,怎麽頭腦還是昏沉沉的?怎麽睡眠還這麽不踏實?怎麽神思恍惚得似乎更嚴重了?
他不理解,是藥物不起作用,還是自己身患沉屙?
甚至很多家屬也心急如焚。曾經有個家屬居然說出這樣的話,“這馬上就要過年了,我想讓他的病趕快好起來。”事實是,時間已經入秋,離過年也不過兩三個月的時間。
我的答複通常是:“別著急,現在著急也沒用。有時候越著急越壞。我和抑鬱症作伴,都已經10年了。”
很多人自己身患抑鬱症,卻對疾病缺乏基本了解,而且似乎也沒想過自己可以去做一些了解。
事實上,抑鬱症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慢性病,患上抑鬱症,就必須做好與它長期相伴的思想準備。
下麵,我們來看看抑鬱症科普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 [日]》裏的片斷。
跟身體器官出問題不同,抑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從外表來看,病人跟常人並無不同,因此,人們往往難以理解抑鬱症病人的痛苦。
抑鬱症病人受著病痛的折磨,不理解的人卻認為他們很矯情,甚至是想要偷懶。一些病人自身對疾病也缺乏認同感,並不能真正的把自己當成病人對待。
於是,疾病本身成了該詛咒的對象。因為疾病的關係,病人無法繼續學業、工作,家庭生活也受到了影響。
看病的花費,再加上因病誤工的損失,更讓很多病人不得不蒙受經濟壓力。他們唯一想要的就是疾病趕緊離開,內心的焦急無須言述。這樣的心情,與我初患抑鬱症之時並無二致。
當時我正念大學,不用說,患上抑鬱症,書是一點兒也念不進去的,隻好辦了一年休學。當時我整天都在想狀態怎樣才能好起來?
而對於一年後休學結束回校念書,我的內心是極度恐懼的,生怕自己再回到學校,仍然學不進去。最終,我對自己能恢複到從前的狀態失去了信心,確信自己拿不了畢業證,隻得辦了肄業。
因此,我真的太理解病人內心的焦急和痛苦。我們不想因為抑鬱症耽誤自己的學業、事業,我們的心底不能接受為了疾病放棄任何東西。
但是我們真真切切地忘記了一個事實:我現在真的生病了,我是一個病人。對於一個病人來說,最要緊的其實是治病、養病,盡全力讓自己放鬆,好早日恢複健康。而不是一再地逼迫自己,甚至最終把自己逼至絕境。
也許我們周圍的人,包括我們的家人,真的有很多還不能夠理解抑鬱症,到底是怎麽回事。
但是我想,我們自己應該多去了解。抑鬱症,本身就是一個慢性疾病,不管你的內心怎樣急迫也改變不了這一客觀事實。但是,我們應該堅信,無論如何,抑鬱症會好起來,隻要我們有勇氣去直麵它,接受自己是病人這個事實。
我們不得不耐心地等待,自己一點一點、慢慢地恢複。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各種趕時間當中度過,似乎我們不浪費一分一秒,我們的生命就沒有被虛度。
可是這種追逐到底帶給我們什麽呢?隨著時間流逝,我們內心的空虛感愈來愈強烈,我們深感自己活著並無價值。
其實,抑鬱症本身,就是人生給我們上的一堂非常重要的課:它需要你停下匆忙的腳步,停下來,靜靜地聽一聽內心真實的聲音。它需要你靜下浮躁的心,安靜地獨處一段時間,去發覺自己真正的價值。它需要你改變急迫的心態,學會等待,學會付出耐心。
我想,其實生活一直在那裏,隻是我們竟沒有發覺。
我們每天匆忙地上學、上班、考試、見客戶、出差、趕任務……我們被所有這些壓得喘不過氣來,以致忘了生活到底是什麽?要知道,生活歸根結底並不是一場隻可贏不可輸的賽跑,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生活,應該是我們有能力享受每一分每一秒的時光,而不是一生惶恐地被什麽追趕著奮力前行。
用一句流行的話來說,生活應該是我們去過日子,而不是日子過我們。
親愛的朋友,你現在既然是一個病人,又何必要那麽心急呢?你非得在25歲前結婚嗎?你非得在30歲前生孩子嗎?你非得在40歲前功成名就嗎?沒了健康、失了生命,這些還能有一星半點兒的意義嗎?
既然病了,就隻能讓一切前進的步伐暫停,切切實實地暫停下來,不逼迫、不勉強自己。當然,也不能全然倒下,可以嚐試做點力所能及之事。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抑鬱症狀減退,雲開霧散的日子到來!
到了那時,你必會發覺:耐心,是疾病帶給你的最大收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