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九成中風可避免:吃對了動夠了,中風就遠了

(2016-08-15 08:21:59) 下一個

    日前,國際著名期刊《柳葉刀神經學》刊文,對20餘年來全球疾病負擔進行分析,稱中風所導致的疾病負擔中,90.2%由可調節風險因素造成,並且中國是全球中風風險因素占比最高的國家之一!

    2010年,國際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的研究,叫INTERSTROKE。這項關於卒中的大型病例對照研究確立了十大中風危險因素,即:高血壓、高血脂、吸煙、缺乏運動、腹型肥胖、心髒疾病、飲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當時研究者就指出這10個危險因素可解釋大約90%的中風風險。

時隔六年,依然是90%的數據,此次研究和INTERSTROKE的“著陸點”卻有所不同。INTERSTROKE分析的是中風的原因,此次研究則更進一步,提出了這些原因會帶來的危害和社會負擔。它把導致中風的因素分為三類:行為因素、代謝因素和環境因素。具體如下:

行為因素:如吸煙、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鍛煉等。行為因素對中風的貢獻是第一位的。

代謝因素:收縮壓高(SBP)、高體質指數,空腹血糖高,高膽固醇,低腎小球濾過率(GFR)等。

環境因素:如空氣汙染,鉛暴露等。

    這三類因素又各有特點

    最危險

高血壓永遠是老大

中風有很多種類型,不同類型對應著不同的危險因素。但不管哪種類型的中風,高血壓都是第一位的危險因素,是永遠的老大。

偏偏中國的高血壓患者的數量又在快速、大範圍的上升,形勢很嚴峻。在我國,血壓控製不好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患者本人對血壓的危險性重視程度不夠,同時生活方式注意不夠;二是大夫對患者的宣教、要求也就是醫學的指導不夠。我們要達成這樣的共識:隻要能把高血壓控製好,就能很好地降低中風危險。

最家常

吃對了動夠了,中風就遠了

很多人得了病,第一心理是吃藥,認為這才是治療,把防治疾病的“寶”押到醫生和藥物那裏。此次研究恰恰提示:日常行為才是健康尤其是心腦血管健康的基礎。研究顯示,飲食、運動、吸煙等行為因素對於中風的影響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說:平時我們吃對了動夠了戒煙了,也就能遠離中風。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飲食結構有高鈉、高脂的特點,與高血壓及卒中的發病率高有很大關係。所以我們國民的飲食,一是要限鹽,二是要少油少紅肉,多吃清淡低脂食物。同時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補充多種維生素。

現如今,隨著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也都更願意待在電腦、手機前,不願意外出活動、懶得鍛煉,殊不知,這樣對心腦血管的傷害非常大,每天半小時的體育鍛煉是非常必要的。

最廣範

環境問題,血管買單

本研究的重要意義是從全球範圍突出了環境問題與卒中負擔及發病的關係。

現在,全世界都在重視環境問題。國外有研究表明,PM2.5可能會增加中風的發生率,有兩個方麵的機製:一是PM2.5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這是誘發中風的長期機製。另一個是短期的效應——在PM2.5汙染很嚴重的某些時刻,可能會加重身體的炎性反應,加重機體的高凝狀態,它會直接誘發中風。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在一些重度汙染之後,中風的患者會增加。

中風分很多種,從臨床上來看,PM2.5可能跟大動脈粥樣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小血管病卒中如腔隙性腦梗塞的關係更密切。我們看到的這部分病人會相對多一些。

綜上,九成中風是可以避免的,但它需要患者、我們的醫生以及政府共同發力,各自在其領域努力,如此,才能對抗中風對生命的威脅,減輕中風對社會的負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