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後,辦公室沒人,淼哥坐在那裏看《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娟妹笑眯眯的走過來坐下:“淼哥、淼哥,昨天伊能靜在網上發飆了。
她不是6月28日在美國剖宮產生了個寶貝女兒嗎?術後都1個多月了,傷口還是沒長好。這不,8月5號,再次入院做清創縫合,她都氣壞了。
她在微博裏指控美國醫生是庸醫。她說生完小孩1周後,就發現傷口裂開將近1根手指那麽長,於是回到醫院找醫生檢查,對方卻認為貼美容膠帶,吃些抗生素就可以了。
沒想到不久後傷口開始化膿,甚至發出異味,再找醫生複查,人家依然說沒有問題。她實在是不放心,幹脆找別的醫生診治,這才知道傷口已經嚴重感染,她怪前一個醫生開的抗生素根本對她無效,耽誤了她的治療。”
淼哥合上書,歎了口氣:“唉,明星,都是難伺候的。幸好那是在美國,如果在中國,不用她親自出麵啦,微博上發個言,幫她做手術的醫院和醫生,就會被她的百萬粉絲們人肉搜索,直接噴死。
不是說了嗎?亞洲有三子:日本鬼子,韓國棒子、中國噴子。二話不說,先噴為上,真讓人無語。做剖宮產,傷口沒長好,難道做手術的醫生就是庸醫嗎?”
娟妹好奇的問:“淼哥,那你分析分析,她的傷口為啥沒有長好呢?”
淼哥揉了揉眼睛:“伊能靜,2002年在美國生了她和哈林的兒子哈利,今年都47歲了。剖宮產生了一個寶貝女兒,切口愈合不良,其實和生一個健康的寶寶相比,真的不算什麽。
第一、怎樣減少切口愈合不良呢?不做手術最好。如果在中國,醫生會給她評估到底能不能陰道分娩,第一胎剖宮產的,第二胎不見得非要剖;即使年齡大,也不見得非要剖。
如果醫生建議她陰道試產,她自己選擇一剖了之,那她自己從開始就走上了一條危險的路。
第二、我不知道她第一胎是不是剖宮產,如果是剖宮產,那這一胎會在剖宮產原切口上再剖一刀,通常不會再選一個新的切口。
我經常給病人這麽講,就像你家汽車輪胎破了,第一次補,好補;第二次原來那個疤疤又破了,再補一次,當然不好補啦,次數越多越難補。
為啥那些剖三次四次的孕婦都被推到我們這種大醫院?不說肚子裏麵的腸子是不是粘的一塌糊塗,單單說肚皮上那道疤,切了長,長了切,當然是容易長不好的啦,哪個醫生都不願意做。
第三、孕婦,一般都比較肥胖,肚皮上最容易堆積脂肪。我們經常做手術的時候,遇到那些肥胖的孕婦,都會提前打好預防針:
你太胖了,切口很容易長不好。脂肪組織供血少,縫合時容易形成死腔,脂肪液化和切口感染的機會比人家大很多,切口愈合不良,先要怪自己沒有把孕期體重控製好。
第四、孕婦,一般都是低蛋白狀態。如果合並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腎病綜合症、低蛋白血症、係統性紅斑狼瘡、營養不良、重度貧血等,體內蛋白合成降低,發生術後切口愈合不良的概率就會大幅上升。
我們經常給病人這麽講:蛋白就像膠水,膠水不夠,你傷口怎麽長?術後要及時糾正低蛋白。
第五、伊能靜今年47歲了,這也是她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隨著孕婦年齡的增大,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對細菌侵襲的抵抗力也差,術後切口愈合不良的機會也增加。
以我的經驗,不看病曆不看病人,一刀下去,這位孕婦的年齡能推測的差不多。彈性、韌性、皮緣的顏色,年齡大的人和年齡小的人,明顯不同。
第六、年齡大的孕婦,出現妊娠期糖尿病的機會也會高一些。糖尿病孕婦的高血糖狀態,會抑製體內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導致機體抵抗力減弱。
我們遇到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也是會提前打好預防針的:不要管不住嘴巴,不要排斥監測血糖,不要害怕使用胰島素。
血糖控製在正常範圍內,可以減少胎兒宮內猝死的風險,增加順產的幾率,就是萬一做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可能性,也會小很多。
第七、美國有些醫院,在剖宮產手術前隻會幫產婦打1次抗生素預防感染,美國的醫療製度為“保守治療”,不會過度,即使傷口感染,也會給機會讓它自己愈合。
中國的剖宮產,強調胎兒斷臍後術中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後根據情況,可在48小時內繼續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中國人的體質,和歐美國家人的體質是不同的。
不說別的,人家月經期同房沒事兒,你去試試?人家水龍頭的水可以直接喝,你在這裏試試?人家的居住環境,人家的食品衛生,你是在那個條件下長大的嗎?
第八、傷口愈合不良,和術後管理密不可分。我們中國頂級醫院的水平,不比美國的差。以她在中國能調動的社會關係,肯定能享受到比在美國更好的醫療資源。
她在中國,可以到最好的醫院,找最好的醫生親自給她做手術。在美國?她能找到一流醫生就不錯啦,她的身價和社會地位,在美國頂級醫生麵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術後切口出現紅腫熱痛,沒能及時找到醫生處理,抵抗力不行,情況逐漸惡化,後麵接著出現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開,這些都是一步步來的,任何一步控製住了,就不會出現後麵的情況。”
娟妹吐吐舌頭:“淼哥,你說的頭頭是道,好像見過很多呢。”
淼哥微微一笑:“我們深圳離香港比較近,很多有錢有勢的人去香港生孩子,傷口愈合不良,又來我們這些醫院處理。
我經常給我的朋友說,我們醫院,比香港大多數醫院都好,你在我們醫院可以擺擺譜,幫你找到最好的醫生。你在香港,你是比人家錢多呢,還是比人家有名呢?
你去香港生孩子,就像農村的婦女去一線城市生孩子,你在村裏是個橫行霸道的螃蟹,去了一線城市,你就是一個縮頭縮腦的土鱉。
不說別的,醫療費就收的你心驚肉跳,人家一口流利的英文,立馬把你帶著濃鬱大蒜味兒的蹩腳普通話堵回去。
擺譜?內地醫生德藝雙馨由著你胡來;在香港撒潑?短期逗留就7天,你還沒到傷口出狀況的時候,就不得不回來啦。
我認識多少有錢人,在國外定居,可每年回國體檢,萬一做手術或者生孩子,就回國找所在城市裏最好的醫院處理。
為啥?人家早就拿到外國身份了,不需要再委屈自己。為了得到一個國外居留權,忍氣吞聲的在國外生孩子,這是中產階級,富豪們不稀罕這個。
知道嗎?在美國,黃種人是比黑種人更受歧視的。我們主任說她有個同學,還沒生孩子,在美國因為子宮肌瘤就把子宮整個切掉了,問她為什麽不打官司,她同學說請不起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