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
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見,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濕入骨。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可以慢慢吸出病灶處的濕氣,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恢複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適。
拔罐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
負壓作用人體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麵有大量氣泡溢出,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通過檢查,也觀察到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少量血液進入組織間隙,從而產生瘀血。
紅細胞受到破壞,血紅蛋白釋出,出現自家溶血現象。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其恢複正常功能的作用。
溫熱作用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藥罐最明顯。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
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增強白細胞和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拔罐的調節作用
調節作用拔罐的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係統的調節作用,由於自家溶血等給予機體一係列良性刺激,作用於神經係統末梢感受器,經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
拔罐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係統,從而發生反射性興奮,借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製過程,使之趨於平衡。
並加強大腦皮層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功能,使患部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吞噬作用增強,促使機體恢複功能,陰陽失衡得以調整,使疾病逐漸痊愈。
其次是調節微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微循環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血液與組織間物質的交換,其功能的調節在生理、病理方麵都有重要意義。且還能使淋巴循環加強,淋巴細胞的吞噬能力活躍。
此外,由於拔罐後自家溶血現象,隨即產生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力,這有助於機體功能的恢複。拔罐的好處就是在於能驅走身體內部的垃圾,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讓身體更能放鬆。
拔罐後的身體反映
1、罐印緊黑而黯:一般表示體有血淤,如痛經或心髒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較重也會出現此印跡。如印跡數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較長的時間來調理,如走罐時出現大麵積黑紫印時,提示風寒所犯麵積大,應對症驅寒為主。
2、罐印發紫伴有斑塊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
3、罐印呈散在性的紫點,深淺不一,一般提示為氣滯血瘀之症。
4、淡紫發表伴有斑塊的,一般提示以虛症為主,兼有血瘀。如斑點在穴位處明顯的,表明此相關內髒虛弱,比如在腎俞穴處呈現,則提示腎虛。
5、罐印鮮紅而豔,一般提示陰虛或氣陰兩虛,陰虛火旺也會出現。
6、罐印呈鮮紅散在點的,通常在大麵積走罐後出現,不高出皮膚,如係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則提示此穴所相關的髒腑異常或存在病情。
7、走罐或吸拔罐後,沒有罐印(或不明顯的),或雖有但啟罐後立即消失,恢複常色的,提示身體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輕。
8、行罐或坐罐,容易起水泡的,提示濕氣較重,若在患部出現較多小水泡時,預示由水濕所致,會有理想的療效,需要連續的多次拔罐。
9、若走罐時出現風團(如急性尋麻疹狀),提示為風椰所致,或是過敏性體質。
10、隨著病情的好轉,罐印也會隨著減輕,且不易現罐印,可以預防
子宮肌瘤:罐像為規則的圈狀,顏色一般以青色為主。宮寒:膀胱功能區,打開罐以後是青色或者青紫色閑時多刮刮背,可疏通經絡,防病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