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濕氣重必吃它

(2015-08-03 00:35:30) 下一個

濕邪之症 不可小視

        正值三伏期間,現在去醫院門診轉一轉,你會發現很多人的病都跟“濕氣”有關。為什麽?

濕邪,可以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10個人裏有八九個人有濕邪潛伏。

這是因為現代人運動量越來越小,體內陰盛陽虛從而濕邪內鬱。加之人們飲食上偏愛辛辣、味重,還有甜的口味,這些肥甘厚膩食物過多攝取,影響人的脾胃運化功能。

當脾胃沒有辦法把所有東西都轉化為人體能夠利用的營養成分的時候,那些沒有被轉化的東西,就變成中醫認為的濕邪,留在體內,導致渾身發沉無力、頭發油,臉上油以及腹部凸出、水腫肥胖、免疫力下降等症狀的發生。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有關。

濕氣不除, 睡再久也睡不夠! 去濕氣邪毒,刻不容緩!
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麵。”那麽——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

1、痰多

“濕痰內盛,上犯肺係,肺失宣降,則咳嗽痰多;痰濕停胃,胃失和降,則惡心嘔吐;痰濕阻膈,氣機不暢,痞悶不舒;痰濕留注,則肢體困重;阻遏清陽,則頭目眩暈。”

2、全身乏力

許多患者經常抱怨:“醫生啊,我全身沒勁,兩條腿沉重無力,上下樓梯困難,好像有千斤重擔,腰部也像背了個大包袱,沉重異常,頭也昏昏沉沉。”

這些困乏的表現,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因為“濕生重濁”。
3、口水多

體內濕邪過重,還會淹沒五髒六腑,充斥於髒腑經絡。五髒化生五液,就會通過五液的形式來排泄,患者就會表現為五液過多。

《黃帝內經》說:“五髒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汗為心液,鼻涕為肺液,淚為肝液,涎為脾液,唾為腎液。

4、肥胖

許多年輕的女性,體重不斷增加,控製飲食也不能解決問題,借用患者話說:“喝水都長肉”。

其實,人體內的水分,大約占到體重的65%,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三髒有密切的關係,當三髒功能異常時,水液在體內的代謝就會出現異常,輕則體重增加,重則出現浮腫。許多人長胖,並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內停所致,稱為“水腫胖”。

濕邪除了上述這些表現形式外,還有很多,比如,皮膚經常起濕疹、雙腿經常浮腫、女性白帶清稀量大等。
    除了以上主要的四點,還有三個判別方法:

5、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睡再久也睡不夠,人也懶得動……那麽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6、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衝不淨。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複擦也擦不淨,也說明體內有濕了。

若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淨的感覺,也可以肯定體內有濕。時間長了,則百病叢生。

7、洗漱時>>>>看舌苔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麵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幹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如果以上症狀,你已經滿足了1項以上,那你就必須要祛濕邪排濕毒了!
我最早的時候去拔過罐,嚇死人了,那師傅也說是體內濕氣太重了。可是又過了兩個月,再去拔罐,完全正常了,一點濕氣也沒有了。體重也減掉了足足8斤,但是真懷疑減掉的不是肉,而是體內的水汽濕氣。說到這兒,大家一定很好奇我到底是吃了什麽靈丹妙藥安全有效地祛濕了呢?

一、老中醫給的食療“祛濕三寶”紅豆薏米山藥,百試百靈秘方:

其實我並不是吃了藥哦,隻不過是在老中醫那裏拿了一個食療除濕氣的方子,現在夏季到來,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有遇到夏季濕氣重的問題。

今天就把老中醫給我的秘方分享給大家:

材料:紅豆 薏米 山藥 茯苓 蓮子 紅米

做法: 洗好後就開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燒開,然後轉小火煮1小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