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蟑螂防製係列(二)小強為啥吃嘛嘛香

(2015-05-15 01:07:16) 下一個

蟑螂,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生命力異常頑強的生物,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屬於化石動物。人類在地球上隻有 300 多萬年的生活史,但根據化石證據顯示,蟑螂自3.5億年前的石炭紀時代已出現,曾在無數暴龍猛獸的腳下走過,真可謂是一種令人敬佩的生物。在今天,蟑螂並沒有因為恐龍時代的生物隻有它生存下來而得到榮譽或掌聲,反而受到的是眾人厭惡。

我們發現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從煤炭和琥珀中發現的蟑螂,與你家櫥櫃中的並沒有多大的差別,也就是說,億萬年來蟑螂的外貌並沒什麽大的變化,但生命力和適應力卻越來越頑強,一直繁衍到今天,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

蟑螂的食性很雜,取食種類非常廣泛。具體來說,有麵包、米飯、糕點、葷素熟食品、瓜果、飲料以及各種動物性、植物性、腐敗及排泄物質等等,相對而言,有一些油水的東西以及香、甜的麵製食品,它更喜歡。但是紙張、書籍、肥皂、電線、衣物等等它也不放過。可以說,沒有什麽是蟑螂不吃的。

蟑螂有嗜食油脂的習性,在各種植物油中,香麻油對它們最有引誘力,所以有些地方稱它們為“偷油婆”。在食糖中,紅糖、飴糖對它們的引誘力最強。但是不同種類的蟑螂,食性也有一定的差別,不完全一樣。例如德國小蠊愛吃發酵的食品和飲料,黑胸大蠊喜吃糖和澱粉,美洲大蠊喜食腐敗變質的有機物,而澳洲大蠊卻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等等。

除了喜愛各類食品外,蟑螂也常咬食其他物品,例如在住房、倉庫、貯藏室等處,它們可啃食棉毛製品、皮革製品、紙張、書籍、肥皂等等。在室外垃圾堆、陰溝和廁所等場所,它們又以腐敗的有機物為食,甚而啃咬死動物。當沒有這些東西的時候,蟑螂也可以取食我們身體掉下來的皮屑,頭屑等等。當實在沒有這些東西的時候,它們甚至可以取食蟑螂自己的屍體,也就是死蟑螂的屍體,它們取食一點就可以維持生存。正是由於蟑螂到處爬行,無所不吃,它們沾染和吞入了很多病原體,再加上它們邊吃邊拉的惡習,成為一些病原體的機械性傳播者。

蟑螂對饑餓的抵抗能力非常強,但耐饑而不耐渴。例如美洲大蠊在有水無食的條件下,則雌蟲能存活90天,雄蟲能存活43天。反之,如果有食無水,則雌蟲隻能存活 40 天,雄蟲隻能存活 27 天。當處於惡劣的環境條件下,無食又無水時,蟑螂間會發生互相殘食的現象,大吃小,強吃弱,特別是剛剛蛻皮的蟲子,不能動彈,表皮又嫩,就成了競相爭食的獵物。蟑螂在沒有頭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成活一周,但最終會因為沒有嘴喝水而被渴死。隻要有一滴水,它們就可以存活兩到三周的時間。蟑螂是名副其實的"小強"!

蟑螂的食性還與其獨特的消化道特征有關,美洲大蠊消化係統占據體腔大部分空間,由口部到肛門的長度約為體長的2倍。咽喉背麵具有強壯的背括肌,為骨骼肌,而嗉囊幾乎占消化道容積之半,類似於雞的嗉囊,正因為這些獨特的結構特征,可將堅硬的食物有效磨碎,供腸道吸收營養物質。此外,結腸腸壁的內褶形態以及直腸形成的直腸墊結構擴大了腸道表麵積,利於從食物殘渣和排泄物中回收水分和無機鹽。
 在蟑螂體內的脂肪體細胞內,生活著一類內共生菌(如人們熟知的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根瘤菌、地衣、動物腸道菌等。)蟑螂與其體內的共生體是互利共生的關係。因為,蟑螂的脂肪體中共生著多種細菌,它們通過母體傳遞,最初集中在卵母細胞周圍,然後進入卵原生質內,直接通過“母嬰”傳播給子代,這種互利共生是“可遺傳”的。科學家已經從蟑螂脂肪體細胞內分離到一種共生菌(Blattabacterium)並對其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並利用分子序列對其進行分類鑒定為黃杆菌目蟑螂杆狀體科(屬)細菌,並且描繪出其合成各類氨基酸的完整路線圖。用抗菌素能去除“宿主”體內的這些共生體,但宿主因此而出現異常症狀,蟑螂如果沒有共生體,共生長率遲緩,通過在食物中加入某些氨基酸與多肽就能恢複,因此共生體可能提供某些宿主需要的物質。

共生微生物在昆蟲體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促進宿主昆蟲的生長,如酵母類內共生菌可為宿主提供脂肪酸、維生素B、固醇等營養物質;★ 蟑螂的內共生菌能夠產生尿酸降解酶等來代謝蟑螂體內的氮素廢棄物,當其處於營養不良階段,能夠利用代謝廢物來合成機體幾乎所有的必需氨基酸種類,提供生長發育所必須的氨基酸與蛋白質;★ 促進宿主昆蟲的發育,如某些共生菌能夠合成胚胎和胚後發育所需的蛋白質,促進胚胎腹節分化、提高若蟲的存活率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