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周碧華:柴靜熱後的冷思考

(2015-03-03 00:45:44) 下一個

柴靜熱後的冷思考

柴靜女士的《穹》片轟動了全中國甚至全世界,她以美國家屬和持有美國綠卡者的身份,自掏百萬之巨,為了全中國人民過上更高質量的生活,做了一件大善事,值得點讚;我身為從業23年的媒體人,渾渾噩噩無建樹,麵對柴靜女士高水準的製作,羨慕不已。

但是,碧華先生依然有話要說——

  《穹》片為何引起轟動?

   毫無疑問,《穹》片達到了它最初的預想,即全民關注。為何會引起全民關注?A、環境汙染問題令國人深惡痛絕,人人都期盼碧水藍天,極易引起共鳴;B、新聞調查使用了許多煽情畫麵或煽情語言;C、大多數胸懷新聞理想的媒體人終於有了一個令他們感到爽心的樣板,覺得解氣,於是推波助瀾。

《穹》片的硬傷在哪裏?

A、不該借患病的女兒來導出全片,這種煽情有悖新聞倫理,也有違科學常識。柴靜的女兒在子宮中就被診斷出有“良性腫瘤”,於是她以母親的身份要為天下更多的孩子爭取更好的成長環境,母愛,是最易引爆淚水的詞語,但柴靜將女兒的病因輕而易舉地引導到霧霾上來,有失科學。眾所周知,疾病有環境因素,也有遺傳因素,特別是母體的健康與否十分重要!據北京知情人士透露,柴靜是37歲的高齡產婦,並非最佳生育年齡,柴靜是大煙槍,還經常熬夜,這些不良生活習慣是否也是胎兒患病的誘因之一呢?

B、有“馬後炮”之嫌。霧霾的事兒,國民早已知道,所以並非柴靜首次提出,隻是再次提出。事實上是,為治理北京霧霾,北京周邊已拆除或遷走上千家企業,中央已明確“不要帶血的GDP”,正要求各級政府調整經濟結構,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保護力度空前加大。柴靜若是在中央做出這些決策之前拋出此片,則具有更大的震撼力和推動作用。

C、有“空炮”之嫌。如此大成本的製作,如果僅僅隻為轟動效應,那麽轟動之後一切又歸於零。最好是有解決中國環境汙染的良策,如果進行一次民調,你看了《穹》片之後知道如何治理霧霾了嗎?估計腦子裏一片空白。也就是說,該片隻有感動,還是感動,國人卻不知如何行動。

D、有“爛炮”之嫌。有人會替她辯解說,她又不是決策者,又不是科學家,怎能提出良策?不,她提了幾條,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將國有企業私有化。造成汙染的企業主要是能源企業,國有能源企業如果被私有化,很可能被外資控股,外資控製了中國的能源企業,後果是什麽?

   《穹》片的價值是什麽?

A、引起全民對環境的憂患意識,具有科普意義;

B、成為普通媒體人業務學習的樣本(但學不到,受學識、資金、時間、背景等因素製約);

C、柴靜本人身價倍增。

 

柴靜的真正動機與背景是什麽?

   這是一次精心的策劃,拋出的時間是全國“兩會”前幾天,試圖以此影響高層決策,讓環保力度更大——這是高尚的動機;但也不排除個人動機:愧對自己的孩子,隻有完成這樣一件積德的事才能減輕內心的負疚感。那麽,誰授意?有人說,昨天新任環保部部長肯定了她,於是推測有著最高官方背景。如果是這樣,我倒覺得沒必要費此周折,直接讓央視組成一個團隊製作、其他官媒鋪天蓋地跟進就是呀。至於有人因為柴靜在該片中致謝“美國福特基金會”,便認為有美國背景,我不敢妄自揣測。

是否完全是自掏腰包?

國人被柴靜感動,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她自掏百萬元製作此片,我相信她掏了這麽多,但完全是私費麽?不一定。既然她從央視辭職,那麽她不再具有合法的采訪身份。但一年中,全國有許多機構和人士接待了她,憑啥接待她?一個販菜的女人別人會理睬麽?那麽,柴靜還是沾了“央視記者”給她帶來的知名度的光,使她運用了許多公共資源,得以順利完成采訪。一年中的吃住,若是有人接待,算下來也是筆不小的數目。既然鳴謝“福特基金會”,是不是該基金會資助了柴靜一筆資金呢?如果有,也就不能算全是個人自掏腰包了。

柴靜怎樣做才算最高境界?

A、             站在道德的高地振臂一呼,很容易贏得美名,但於事無補,誰都會嚷“還我碧水藍天”“造福子孫萬代”之類的話,但扯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人人具體為環保做點實事。如,柴靜請你戒煙,請你盡量行走或駕駛電動車,別再坐那4.0排量的豐田霸道車!13億人都想開4.0排量的豐田霸道車的話,霧霾永遠不會消失!

B、              一個媒體人,若隻報喜不報憂,不對;若隻會報憂而不會報喜,同樣不對。現在的現狀是,許多媒體人一聽到災難就彈了起來,無比興奮;而對現實中處處都存在的真善美視而不見,或即使報道也顯得不精彩。柴靜同樣如此,《穹》片完全是揭露性報道,不是不能揭露,問題是揭露了又不能解決問題的話,隻是吸引眼球而已。柴靜若是選一個原來汙染嚴重如今成功治汙的典型的話,我相信更具樣板價值,它會提振人們的信心,再大的汙染也是可以治理的,我相信中國大地上這樣的成功例子是存在的,如果柴靜自掏腰包拍了這樣的片子,我一定建議推薦她為2015感動中國的候選人。而現在,她個人成功了,但留給世界的印象是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事實上,中國大地上既有汙染嚴重的地方,也有美得醉人的地方;既有因汙染而百姓身體受損的情況存在,也有中國人人均壽命躍居世界前列的事實。

柴靜的行為隱含了什麽巨大信號?

國人隻看到了環保問題或柴靜的水平與奉獻精神,卻不知她的舉動隱含著一個巨大的信號,她以非記者身份從事新聞調查,作品得以順利播出,是否是一次破冰行為,意味著中國的新聞宣傳管理將有重大改革?如果有關部門對此沒有解釋,那將會引發一場思想混亂,人人都可以仿效之。

結語:

A、             世界上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曾存在嚴重汙染,發展與汙染是可以調和的矛盾,但一定是經濟和科技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才能達到;

B、              把矛頭一味指向政府和企業有失客觀,每個人都是汙染的製造者和受害者;

C、              名人影響國家決策這樣的風氣不可助長,一個國家要健康發展,須靠集體智慧,靠穩健的製度設計;

D、             地方政府發展經濟要調結構,產業要轉型升級,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也要轉型,一味追求物欲的滿足,隻會製造更大的環境壓力;

E、              這場事件最終聚焦到柴靜本人身上去了,而不是全民思考如何治汙,這是柴靜始料未及的,從這個角度說,這場策劃沒有獲得預想中的成功。

最後,向柴靜致敬,畢竟你辛苦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hola! 回複 悄悄話 "名人影響國家決策這樣的風氣不可助長" 名人也不是活在真空,
老百姓一般容易被熱鬧煽情吸引, 有抬杠的也好, 可以加深討論, 有益最佳方案
現在媒體作秀太容易,音像 文盲都懂 那像報紙年代, 一張照片都是黑白模糊的,
smallforest 回複 悄悄話 “如果進行一次民調,你看了《穹》片之後知道如何治理霧霾了嗎?估計腦子裏一片空白。也就是說,該片隻有感動,還是感動,國人卻不知如何行動。”

讀了此文 ,連柴靜的報告都看不懂,到現在還不知道解決霧霾的方法,寫出這麽一篇大論,分析別人的動機,信號,是否自掏腰包,周先生,你自己想幹什麽?!

中國的問題,在於人人都覺得自己能分析一下(能寫出一二三),但最後誰也不去解決,連主管部門都這麽挨著。

文中,還說
”那將會引發一場思想混亂,人人都可以仿效之“

從這裏,我倒是覺得有必要問一下,政策應由誰來製定? 老百姓沒有發言權,讓人大代表代言,至今沒有有效的決策形成。導致我的國內同學請我們海外的同學回國幫忙吸一口霧霾。

但是,關於霧霾這麽大的問題,現在有人提出有一定可行性的方案,我管你提出者是持綠卡的中國人, 是古巴人,隻要能解決問題就行。

現在還有文章說什麽和西方勾結等等。

你們要做的就是,讓中國最好霧霾下去,來一個提出解決方法的人,就用吐沫淹死一個。我看你們才是和某某勾結。
fafafafa 回複 悄悄話 嚴重同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