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曉明演的是誰
曉明演的國軍將領,叫雷瘋子。先為師長,後為軍長。“雷軍長”解放軍裏有一位,《高山下的花環》裏摔軍帽那位,屬文學人物。國軍裏姓雷的將領不多。雷瘋子角色,倒是有兩個出處。
從形象上看,英俊,戰鬥中負傷跛足,這正是近年來被炒得熱火的國軍名將張靈甫。張靈甫畢業於黃埔4期,早年殺妻,被判徒刑,抗戰中被釋放出獄,戴罪立功,服役於74軍。作為南方的戰略機動軍,74軍打了無數硬仗,成為抗戰鐵軍。張靈甫也一路由團長升為副軍長,在1945年初掛少將銜,成為將軍。抗戰中,74軍軍長先後為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張靈甫一直是74軍將校。
從名字上看,國軍內著名的瘋子,是“邱瘋子”邱清泉。邱清泉畢業於黃埔2期,打仗不要命,但並非一流將才,昆侖關之戰其所屬的第5軍損失大半,整個桂南會戰慘敗,邱也受了處分。內戰中邱很活躍,淮海戰役,率領2兵團和解放軍血戰,最後全軍被消滅於陳官莊,影片中被圍困的情節和邱清泉的經曆基本相同。
看起來,黃曉明扮演的這位英俊的跛足瘋子將軍,有點張靈甫和邱清泉靈魂附體的意味。
二、1945年1月那一仗
開篇國軍與日軍一場大戰,字幕顯示為華東某地,後在淮海戰役中又再次點明,正是陳官莊一帶,問題就來了。
影片中的國軍,戴著德式鋼盔,身邊是美式坦克,手裏還有美式火焰噴射器和巴祖卡火箭筒,是美械部隊的狀態。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給中國運來大批軍火物資,部分國軍成為美械軍和半美械軍。駐印軍基本全部美械,遠征軍事實上半美械——即使是號稱全美械的那部分,比起真正全美械的駐印軍新1軍新6軍,也大打折扣了——半美械軍則是將一個軍的軍火裝備了2個軍。國軍拿著美式武器對日作戰,倒是理所應當,但持美械戴德國鋼盔,又出現在豫皖蘇戰場,就奇怪了。
德械師,是全麵抗戰爆發前國軍少數調理、整理師中的幾個。著名的番號為87、88、36.八一三抗戰,就是以87、88師主動進攻閘北日軍開始。德械師在淞滬會戰中損失大半,在南京保衛戰中又遭覆頂之災,隻有殘部退到大後方,連江蘇一帶的軍需倉庫也全部被日軍奪占。此後,原先的“中央警衛軍”淪為二流部隊,直到美械來援,才改造為美械部隊。87、88師等部隊在名義上都是全美械,頭戴美式M1鋼盔,就算殘留幾頂德國鋼盔,亦很少混合使用,何況片中一水頭頂德國鋼盔全套美式武器的官兵配置。
問題還在後頭。
豫皖蘇一帶,在抗戰末期不是國軍的地盤,而是共軍新4軍的腹心。國軍在此力量十分薄弱,更沒有大建製的部隊搞過大的戰役。如影片中那種規模宏大的陣地戰,從來沒有發生在豫皖蘇的土地上。更何況,裝備了美械的國軍主力,大部分聚集在雲南-緬甸前線進行滇緬會戰,少部分在雲南湖南等西南省份作戰。華東戰場上,很少有美械送達,更不要說難以運輸的美式坦克。
影片的這個開篇段落,如果發生在1945年1月的滇緬戰場上,除了鋼盔有點問題,其他都成立。但是平移到了豫皖蘇的陳官莊周邊地區,就不太對勁。再加上德式鋼盔和美式裝備的混搭,不倫不類。
估計還是被近年來被炒作的德械師的神話忽悠的。
三、淮海戰役
從國共雙方的角度表現淮海戰役,自《大決戰》始。許還山扮演的黃百韜率國軍7兵團強渡運河的宏闊鏡頭,已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太平輪》中關於淮海戰役的幾個細節,則極有意思。
國軍方麵,陳官莊被圍的景況,表現得十分真實。國軍殺戰馬,放士兵投共,都被用來塑造雷瘋子的菩薩心腸,曉明角色又在最後的炮擊中烈火中永生,可見大陸方麵的“文化自信”。多年前,這樣的情節、鏡頭處理是絕不會通過審查的,其對國軍的謳歌程度,已經可以比肩台灣中影拍攝的主旋律影片《大戰古寧頭》了。
佟大為角色的軍服是極準確的,末戰操起一支M1衝鋒槍,曾被稱為“芝加哥打字機”的,又被俗稱“湯姆槍”的,正是國軍標配。說起來也奇怪,華東戰場上國共兩軍“湯姆槍”極多,其他戰場則多有M3“注油桶”,不知是國軍配置如此,還是影視劇作怪。
共軍方麵,出了岔子。胡曉光扮演的軍長(縱隊司令),著華東野戰軍軍服,一口四川話。華野中有幾個四川人呢?絕少。解放軍中的四川幹部,絕大部分來自於四方麵軍。華野的組成來源,一為原新4軍,都是江河湖漢馳騁的抗日健兒;一為山東老八路,內中的紅軍幹部,來自於八路軍115師(一方麵軍)連續派進山東的各種縱隊、支隊;一為冀魯豫展開後再次南下躍進的115師部隊,黃克誠所部為例。數數華東野戰軍中的四川將領,幾乎沒有。隻有一位,司令員陳毅。縱隊司令麽,一位,11縱司令員胡炳雲。
淮海戰役爆發前,陳毅已經調任中原野戰軍做副司令員,不再在華野指揮。影片中的司令和部下,一水華野標準黃軍裝,這位肯定不能是陳毅,曉光華野陳毅在外型上也無相似之處。至於中野,則是藍灰軍裝。11縱是個小部隊,一直在蘇北敵後遊擊,沒有太強的力量。
如果是為了某種地域特色和命運感的營造,華野中還真有一位能對位的,這就是1縱司令員葉飛。葉飛是閩南人(菲律賓華僑),祖籍福建南安,和台灣人同樣操閩南話。假如曉光扮演的這位司令一口閩南國語,倒是和台灣方麵能夠產生一些有趣的聯想。
華野的部隊,在陣地前放起“飛雷”,也就是汽油桶送藥包,這是中野的發明。中野在劉鄧帶領下無後方作戰,千裏躍進大別山,再轉出來時已經沒有了一門重型火炮,隻好用土造“沒良心炮”救急。華野則完全不同,解放戰爭中曆戰中繳獲國軍的美式日式大炮排成了隊,還組建了陳銳霆的特種兵縱隊,根本用不著搞“飛雷”。然而,華野的總攻中,又出現了共軍方麵的美式坦克打衝鋒,這就又不對勁了。華野投入淮海戰役的一共隻有幾輛坦克,比不得國軍戰車部隊的數量和質量,影片如此一表現,到仿佛共軍製勝靠的是武器優勢。
四、佟大為這個東北人
說起佟大為角色,這兄弟的身份成了謎,他在兩個不同時段說起自己當兵六年多,其中必有一次是不對的。從哪一年看,大為都不是32年之前退入關內的老東北軍,而是40年代參軍的東北人。九一八事變後,幾十萬東北父老流亡入關,散落各地,在40年代參軍,都是合理的。
旁的事情出了岔頭。大為所在的部隊已經開始了淮海戰役,章子怡這邊在上海電車上收了家書,說是民國36年6月寄出。這還好,秦海璐多了句嘴,“4個月後才收到啊!”,這就坐實了。淮海戰役是1948年冬季爆發,子怡收信是1947年(民國36年),時空倒錯了。估計原劇本並非如此,剪接中調了順序,卻又忽略了修改對白重新配音,因成之錯。
五、金城武這個台灣人
金城武角色,是被征發加入日軍的台灣兵,軍醫身份,這是符合曆史真實的。日本軍國主義曾經在台灣征召超過10萬士兵入伍,大多為後勤、醫療、夫役性質,直接的作戰部隊不算多,還是將台灣中國人當做了下等公民。
金城武參加了豫皖蘇的戰鬥,被共軍俘虜,這倒沒什麽。然而,在中國南方被俘,卻號稱在沈陽的戰俘營蹲了兩年,問題就來了。日本戰敗投降,中國設立了十幾個受降區,獨獨沒有中國東北,因為此間為蘇聯紅軍的受降區。在中國南方被俘,無論是豫皖蘇還是滇緬,都不會遣送到東北關押,而是沿水路旱路送到海港,船運回日本。即使是華北被俘日軍,也都由天津、青島等碼頭船送日本。東北被俘的關東軍,絕大部分被押送到蘇聯西伯利亞,其中的大部分,又在服苦役的過程中被虐待致死。所以,南方被俘日軍台灣兵,被送到沈陽蹲兩年戰俘營,後返回台灣,應該是不可能的。
太平輪到基隆,碼頭上全套日軍軍樂隊奏樂迎接,這倒見了功力。無論是短期留用日軍人員,還是從太平洋各站區遣返人員,著日軍服色在碼頭上演奏,原屬合理。當時,各地返回之台灣兵,以及因各種原因滯留台灣之日本兵,是台灣本島的一道“風景”。比較殘酷的是,他們主導了“二二八事變”,掀起全台灣大暴動,四處擊殺國軍、公教人員、親近大陸的台灣人,釀成大禍,直到蔣公國府緊急調派部隊增援台灣,在連戰之父、連勝文爺爺連震東等堅決的大陸派台灣人帶路下,平定了叛亂,懲罰了叛軍,但也殺傷了不少無辜的台灣人。侯孝賢導演《悲情城市》對此節有客觀呈現。
二戰中,日本征發了韓國和台灣兵加入“皇軍”,其中既有戰鬥兵,又有後勤、醫療、勤務部隊。雖然日本蔑視這些二等公民,但他們實實在在是“皇軍”的一部分,往往還起了日本名字。所以,當時在戰場上抓住的韓國兵和台灣兵,都被當做二鬼子、三鬼子對待,並不當做韓國人、中國台灣人。
觀片倉促,有些字幕、對白未必掌握清楚,文中或許有誤記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