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人的臉型要長得對得起領導
(2014-12-14 23:26:28)
下一個
過去看《三國演義》,看到劉備以貌取人,把個跟諸葛亮齊名的鳳雛先生龐統,發去做耒陽縣令,很是替鳳雛抱不平。一時間甚至想過,什麽三顧茅廬,如果諸葛亮 不是長的帥,劉備說不定一顧都沒有。後來書讀多了,事也見多了,知道人世間無論男女,以貌取人,本是常態。動物之間,論不論相貌,不大好說。要論,也是異 性之間的事,一般都是雄性盡量把自己弄的漂亮一點,好吸引雌性。好像很少有動物在意跟自己交配的雌性大小高低,相貌好惡的,就是供應充分,也基本上來者不 拒。高級點的牧場,牛豬人工受精,取精的時候,那個假母豬或者母牛,根本就不像那麽回事,但公豬公牛們也照用不誤。
然而,人不一樣。男權社會,男人們不僅對女性相貌多有挑剔,對自己周圍的男性,也有講究。領導對下屬,就是更是苛刻。生得不好的男人,在官場上要想混上去,難度要比俊俏的同事大上不少。除非,你才華橫溢,而且為人謙和,特別會來事。
做 官靠薦舉的時代,長的好的人,就概率論,機會肯定要多一點。在做官看家世的年月,門第高的,雖然做官不愁,但進入中書門下省,陪伴皇帝,還是得生得好一 點,絡腮胡子掀鼻孔的相貌,還是沒戲。換言之,想要混到皇帝身邊,必須有一副奶油麵孔和修長的身段,這是連正史都有記載的。進入科舉時代,做官需要考試 了。但是,在授官之前的吏部審查麵前,相貌差的,還是吃虧,即使得官,也得從最基層做起。沒準還會被發往遠惡州縣,光上任,就得走上好幾個月。
明 清之際,理論上隻有中了進士,才能做官,但秀才和舉人,也可以通過拔貢和舉人大挑考試,進入仕途。其中舉人大挑,名曰考試,實際上就是看人相貌挑人。相貌 生的不佳,考的再好也沒有用。清朝的挑選,還有一套不成文的標準,國字臉最佳,田字也湊合,品字臉無論正反,一律淘汰。
進士考 試,考官和考生不能見麵,連卷子都是騰好糊名的,按道理說,沒法以貌取人了吧?不,到了殿試階段,還是要講究相貌。殿試是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皇帝坐在大 殿之上,考生在殿前的平台上,一人一個小桌子,現場答題。每個考生長的什麽樣,皇帝和讀卷大臣(實際的判卷者)一目了然。如果有那個考生,長得實在對不起 人,無論你有大的才華,都不可能被取為狀元的,進入前十名,也有困難。
明朝對狀元的相貌,要求更嚴,別說長的困難,就是不夠美 滿,也是不行的。建文帝時,庚辰科狀元,本來定的是王艮,皇帝嫌其長的一般,改置第二,換上了胡靖。明英宗正統初年,丙辰科考試,讀卷大臣大學士楊士奇, 看卷子入神,忘了考生的相貌,擬取周旋,問同列讀卷官周旋長的什麽樣,結果人家聽錯了,以為問的是周瑄,此人也是此科的考生,遂回答說,周瑄長得白而且個 子也高。定盤之後,發現周旋長得不怎麽樣,大家都感到心情不好,對不起皇上。下一科,皇帝得了教訓,讀卷大臣原定了張和為狀元,皇帝派內監到張和住所,仔 細查看,發現此人的眼睛害了眼病,馬上果斷換人。於是,張和成了榜眼,而施槃做了狀元。
科舉考試以貌取人,關鍵是皇帝在乎相貌。 都說治國要論才學,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都不樂意看醜人。在臣子,也許想著修齊治平,為帝王師的事兒,但在皇帝,無非是找些人來伺候他,替他做事。明 清以來,奴視士大夫的傾向愈發明顯。既然是奴才,為何不找點清俊的?誰說男人就不需要以色事人?考試過程,沒法子挑,隻能從考前填的履曆上看,麵白還是 黑,臉是正方還是長方,事先審查,隻能把特別歪瓜裂棗的淘汰掉。到了殿試,取狀元的時候,怎麽說,也得取個讓皇帝看了不堵心的。科舉為國家取才,但國家是 誰的呢?皇帝謙讓一點,說是天下人的。但臣子們自己都明白,其實就是皇帝自己家的。都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既然是賣給人家,買不買就是人家說了 算。長的實在困難,自己掂量掂量,還是別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