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車,煙霧彈,焚毀的車輛和房屋,槍聲中奔跑的人群...... 11月24日晚上,美國小鎮弗格森街頭,讓人想起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戰場。
暴亂發生在晚上9點鍾之後。9點鍾,當地檢察機構宣布,由12名 居民組成的大陪審團決定,對擊斃黑人青年麥克·布朗的白人警官威爾遜不予起訴。消息傳出後,在街頭聚集已久的示威人群中,有人開始向嚴陣以待的警察投擲玻 璃瓶,有人開始衝擊街邊的店鋪,警方也開始發射煙霧彈,緩慢開進的裝甲車試圖驅散示威人群。但是執法部門維持秩序的努力沒有奏效,局勢迅速失控,警車被推 翻,加油站超市被搶劫,房屋被點燃,槍聲在街頭回響。夜幕下,火光中,弗格森街頭,一副末日景象。
隻有兩萬人口的弗格森一度像千萬個美國小鎮一樣默默無聞,但是今年8月9日,執勤警官達倫·威爾遜和黑人青年麥克·布朗在小鎮街頭遭遇,接下來短短幾分鍾內發生的事,不僅使弗格森成為世界媒體關注的焦點,也永遠改變了這個小鎮。
幾分鍾裏,威爾遜和布朗遭遇,布朗被射殺,但是這段時間內到底發生了什麽,一度眾說紛紜。事件發生後,媒體引用一些自稱事件目擊者的說法,稱 布朗已經舉手服從威爾遜的命令,但是威爾遜仍然開槍射殺了手無寸鐵的布朗。但是也有相反的說法,稱布朗拒絕服從命令並毆打了威爾遜,才最終導致悲劇的發 生。
在11月24日大陪審團做出對威爾遜不予起訴的裁定後,大量的陪審團聽證記錄和涉案證 據被公布。這些文件文件顯示,大陪審團根據物證和大量證人的證詞,認為事件發生時,布朗毆打了坐在警車中的威爾遜,導致威爾遜執勤槍支走火,布朗逃跑,威 爾遜在命令其停下,布朗沒有聽從,威爾遜開火,布朗身亡。現場勘測證據和法醫檢測結果,都更傾向於警官威爾遜的說法。
然而,真相是什麽已經不重要了。早在大陪審團裁決結果公布前,當地的示威組織者就向媒體表示,無論結果怎樣,他們都會組織示威。而且這些大部 分由黑人組成的示威者和民權運動人士,已經預料到開槍的白人警員被起訴的可能性很小。雖然由普通公民組成的大陪審團經曆了數月時間,慎重檢視了大量證據, 但是關注此事件的黑人們,早已喪失了對司法製度的信任。大陪審團裁決結果公布後爆發的騷亂,對於很多人來講,都是預料之中。
24日晚弗格森街頭的熊熊火光,投射出的不僅是一個獨立事件引發的黑人的憤怒不滿,更映照出美國社會目前種族問題所麵臨的重重困境。
在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發表半個世紀後,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在法律上已經擁 有同白人一樣的權利,公開的種族歧視幾近絕跡。但是潛在的歧視並沒有消失,而生存環境上的巨大差異,更導致一些少數族裔,尤其是黑人,成為美國社會中的特 殊人群。目前在美國,大量的黑人和拉丁裔族群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些少數族裔長期麵臨高失業率,高犯罪率,低就學率的困擾。
在上個世紀的民權運動中,廢除種族隔離政策,爭取選舉權的目標通過國會立法得到了基本實現。但是當美國種族問題的主要矛盾轉為改善生存環境、 對抗潛性歧視的時候,並沒有一個可以一蹴而就的解決矛盾的辦法。麵臨種族問題的複雜挑戰,不僅需要聯邦和地方政府以及立法和司法機構做出努力,更需要全社 會的參與。然而就目前看,需要承擔責任、解決矛盾的各方,並沒有齊心協力,做出有效的努力,更多的是從自我利益出發,利用種族矛盾,盡其所能為自己獲利。 發生在弗格森的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事件發生後,在弗格森檢察機構開始調查後,奧巴馬政府並沒有等待調查結果公布,便早早的派遣白宮工作人員參加紀念布朗的活動,聯邦司法部也 派出大量人員進入弗格森,針對警方是否有侵犯民權的行為展開調查。布朗身亡無疑是個悲劇,白宮派員悼念似無不妥;反歧視是一項長久的、不容鬆懈的鬥爭,司 法部的調查也不能說是師出無名。但是在事件調查已經進入正常司法程序時,聯邦政府的這些額外動作無疑對正在進行的調查產生幹擾,尤其會在民眾中造成警方有 錯、違法施暴的印象。當大陪審團的調查結論認為開槍警員無罪後,大量的黑人民眾選擇不認同陪審團結果,這種不信任,無疑有聯邦政府行為的影響。
曾經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民權運動中為廢除種族隔離做出巨大犧牲的民間民權組織,在進入21世紀後,雖然仍在黑人中 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但對推動族群和解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其中一些關鍵人物,反而試圖激化種族矛盾,借機擴大自己的影響。無論是在不久前發生在佛羅裏達 的拉丁裔協警槍殺黑人事件中,還是在這次弗格森騷亂前後,大量民權組織竭力維護黑人合法權益的同時,很多“民權運動領袖”打著為黑人爭取平等的旗號,一味 激化矛盾,試圖為自己謀利,甚至在演講時公開向下麵的聽眾為自己旗下的機構募捐。
而曾經在民權運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媒體,在種族衝突發生後,也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對於媒體而言,激化矛盾,事態擴大,會帶來高收視率。弗 格森夜幕下的火光,雖然使當地居民損失慘重,但是卻令電視台的收視率爆棚。在槍擊事件發生後,最初的一些示威者並沒有過多的暴力行為。但在全國性媒體介入 後,事態愈演愈烈。很多批評者都質疑,弗格森事態失控,媒體是否應該負有重大責任。而媒體在報道這一事件時,許多都帶有預設的立場。一個觀看MSNBC台的觀眾,和一個觀看福克斯新聞的觀眾,對這個悲劇的因果是非,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因為這些電視台的報道,均帶有極大的傾向性,並不是客觀中立的向觀眾呈現事實。
當各方都有自己的盤算時,雖然每個人每個機構均打著爭取種族平等的旗號,但是在事件發生後,卻都向著激化矛盾推動族群對立的方向用力。
弗格森的騷亂還在繼續,而類似弗格森的事再次發生時,恐怕美國民眾,還會看到同樣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