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逝者舉行各種形式的悼念活動,既可以表達對逝者的敬意,也是對生者的安慰。而領導人參加某些悼念活動,作為一種政治姿 態,還有其特殊的象征意義。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長期擔任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雖然以唁電、送花圈等形式悼念國內外、黨內外各界人士非常多,但他參加的 悼念活動是比較少的,因而彌足珍貴。筆者依據所收集的資料,對這些活動作一簡單歸納,供讀者和研究者參閱。
革命戰爭年代多次參加悼念活動
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就曾為劉誌丹、白求恩、“四八”烈士、劉胡蘭等題詞、撰文或創作詩詞,以表深切悼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還參加追悼會,直接表達悼念之情。
1928年8月,紅軍優秀指揮員王爾琢不幸犧牲,毛澤東就曾趕到其犧牲地———江西崇義縣思順圩向烈士遺體告別;1937年1月,寧都起義領導人、紅軍傑出指揮員董振堂壯烈犧牲的噩耗傳到延安,中共中央為其舉行追悼會,毛澤東等領導人參加。
在抗日戰爭中,毛澤東曾多次在延安參加集體性追悼大會,如1938年3月12日參加延安各界舉行的紀念孫中山逝世13周年和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大會;7月7日,參加延安各界舉行的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及死難同胞大會,並獻挽詞:“抗戰到底,浩氣長存。”
1945年黨的七大決定以七大名義召開中國革命死難烈士追悼大會。在七大結束後的第六天即6月 17日,追悼大會在中央黨校大禮堂舉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及七大全體代表、延安各界代表參加大會。毛澤東擔任主祭,並題挽詞:“死 難烈士萬歲。”此外,毛澤東還數次題寫挽聯、挽詞,追悼英勇殉國的王銘章、張自忠、戴安瀾以及楊靖宇、左權、白求恩等。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參加的悼念活動主要有以下幾次:
1938年9月17日,抗大政治教育科科長楊蘭史因病逝世,抗大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追悼會由 朱德主持,毛澤東出席大會並親筆寫下“哀悼我們教育戰線上的勇士,楊蘭史同誌永遠不死”的挽聯;1942年3月9日,毛澤東參加張浩(林育英)的葬禮,並 為張浩守靈、執紼、抬棺和給墓穴奠土;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出席中央警備團為張思德舉行的追悼會,並題寫挽詞:“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誌致 敬”,並在會上作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講話;1945年2月7日,毛澤東出席了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在延安中央大禮堂舉行的追悼彭雪楓大會。
1950年痛悼開國元勳任弼時
1949年至1976年約27年時間裏,毛澤東參加了為數不多的幾次悼念活動,而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痛悼開國元勳任弼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次。
1950年10月27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秘書長、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名譽主席等重要職務的任弼時,因積勞成疾,溘然長逝,年僅46歲。
聽聞噩耗,毛澤東十分悲痛和震驚。這不僅僅由於任弼時是新中國成立後逝世的第一位黨中央領導集體 成員,更多的是由於他們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走過三十多年的風雨曆程,結成了牢不可破的同誌加戰友的深情厚誼。沉痛之中,毛澤東提筆題詞:“任弼時同誌的革 命精神永垂不朽”,以表達對戰友的悼念之情。
10月28日,中共中央成立了以毛澤東為首、由240多人組成的任弼時同誌治喪委員會。同日上 午,任弼時遺體入殮,並移靈至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接受各方友好、人民群眾的瞻仰和吊唁。28日上午9時整,哀樂齊奏,毛澤東親視含殮。劉少奇、周恩來、 朱德、彭真抬任弼時遺體入棺,並覆蓋中國共產黨黨旗。9時半,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彭真、李立三、羅榮桓、劉伯承、張聞天、蔡暢、聶榮臻、吳 玉章、滕代遠、徐特立、薄一波、鄧穎超、羅瑞卿、李維漢執紼,將靈柩移至勞動人民文化宮靈堂。
10月30日上午9時,首都各界四萬餘人參加了任弼時的追悼大會。追悼大會由彭真主持,中共中央 書記處書記劉少奇作簡短講話(相當於悼詞),對任弼時的一生作了高度評價。追悼大會後,上午10時起靈,劉少奇、周恩來、朱德、李濟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執 紼,任弼時的靈柩送殯至北京市革命公墓(今八寶山革命公墓)。由於當時革命公墓尚在籌建中,中央決定在任弼時墓穴選定修建之前,靈柩浮厝在大廟前安放。
1951年7月18日,任弼時的靈柩正式安葬,前往執紼的有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董必武、彭真等,靈柩在執紼者引導下,由公墓靈堂移到墓地。毛澤東親筆為任弼時墓碑題寫碑名:“任弼時同誌之墓”。
1953年至1960年數次赴使館悼念蘇聯和東歐國家領導人
20世紀50年代,中國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重要成員,與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保持著密切的友好關係。毛澤東曾經數次赴蘇聯、波蘭、捷克、民主德國等國駐華大使館,吊唁各國逝世的黨和國家領導人。
1953年3月,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國際共運領袖斯大林逝世,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對此表示深切悼念,除派出代表團赴莫斯科出席葬禮外,在中國國內也舉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動。
3月4日,獲悉斯大林病重,毛澤東同朱德、周恩來、高崗等前往蘇聯駐華大使館會見潘友新大使,請 其轉達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斯大林病情的關懷與慰問,並表示了對斯大林早日恢複健康的盼望。3月5日夜,斯大林逝世。3月6日,毛澤東致電吊 唁,並偕同朱德、周恩來等,前往蘇聯駐華大使館吊唁,麵請潘友新大使轉達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斯大林無限沉痛的悼念和崇敬之意。3月9日,毛 澤東發表悼念斯大林的文章《最偉大的友誼》。同日下午,在與莫斯科舉行的斯大林葬禮的同時,北京各界六十多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追悼大會。在我國國內為外 國領導人舉行追悼大會,這是罕有先例的。毛澤東作為追悼大會主席團成員參加大會,並向斯大林遺像敬獻花圈。
1953年3月15日,毛澤東在獲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總統、捷共主席克利門特•哥特瓦爾德不幸逝世的消息後,於當天偕朱德、彭真、鄧小平、楊尚昆等到捷駐華大使館吊唁。
1956年3月13日,毛澤東在獲知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波萊斯瓦夫•貝魯特不幸逝世的消息後,當晚11時偕同劉少奇、周恩來、陳雲等,到波蘭駐華大使館吊唁。
1957年11月14日下午3時30分(莫斯科時間),正在莫斯科出席會議的毛澤東前往捷克斯洛 伐克駐蘇聯大使館,吊唁前一天逝世的捷總統安托寧•薩波托斯基。毛澤東在捷駐蘇大使沃薩格裏克陪同下,在薩波托斯基總統的遺像前敬獻花圈並默哀。毛澤東在 外國吊唁第三國元首,這是唯一的一次。
1960年9月7日晚,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董必武等,在獲知民主德國總統威廉•皮克不幸逝世的消息後,前往民主德國駐華大使館吊唁,在皮克總統的遺像前靜默悼念。這也是毛澤東數次親赴使館悼念蘇聯和東歐國家領導人的最後一次。
1963年向羅榮桓元帥遺體告別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曾參加了兩位民主人士的悼念活動,頗為引人注目。這就是從1950年送別黨 的重要領導人任弼時以後,毛澤東在1950年代也曾赴大使館吊唁蘇聯和東歐國家多位領袖,也曾分別在1955年、1959年吊唁張瀾、李濟深兩位民主人 士,但卻較長時間都沒有參加黨內同誌的葬儀,包括1960年5月逝世的黨內元老林伯渠、1961年3月逝世的陳賡大將、1962年2月逝世的李克農上將 等。
1960年以後,毛澤東參加各類悼念活動更少,目前可查的隻有兩次:1963年向羅榮桓的遺體告別和1972年參加陳毅的追悼大會。
1963年12月16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的 羅榮桓元帥因病逝世。當晚,毛澤東同劉少奇、鄧小平等正在頤年堂聽取聶榮臻匯報十年科學技術規劃。會議開始,他提議大家起立,為羅榮桓默哀。毛澤東還參加 了以劉少奇為主任的治喪委員會。
12月17日,毛澤東、劉少奇、朱德、董必武、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解放軍高級將領和各方麵 的負責人,陸續來到北京醫院,向羅榮桓的遺體告別。毛澤東在羅榮桓的遺體前靜默致哀,並向守候在遺體旁的羅榮桓家屬表示親切慰問。12月23日上午,首都 各界一萬多人,在勞動人民文化宮隆重公祭羅榮桓。毛澤東沒有參加公祭大會。
據回憶,著名的《七律•吊羅榮桓同誌》是毛澤東在北京醫院向羅榮桓遺體告別後幾天寫下的一首詩。 詩中寫道: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裏每相違。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斥晏鳥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雖然 對這首詩存在不同的解讀,但毋庸置疑,這份身後哀榮,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羅榮桓的高度評價和痛惜之情。
1972年出人意料地參加陳毅追悼大會
1972年1月6日,時任中共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全國政協副 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的陳毅,因病逝世。1月8日晚,周恩來將中央軍委送來的悼詞稿送毛澤東審閱,同時附信說明陳毅追悼會的日期、規格等。毛澤東在悼詞 上刪去其中有關功過的評價:“功過的評論,不宜在追悼會上作。”
按當時所定的規格,陳毅已不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其追悼會由中央軍委出麵組織。總政治部主任李德生主持追悼會。政治局委員不一定出席,參加追悼會人數為500人。
《毛澤東傳》和毛澤東當年身邊工作人員的回憶,為我們描述了當時的基本情況:1月10日下午,首都各界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追悼陳毅同誌大會。毛澤東開始並沒有打算出席追悼會,各方麵也都沒有準備。就在追悼會舉行前一個多小時,毛澤東突然決定要出席。
周恩來得知消息後,也感到很突然。他立即指示中央辦公廳:馬上通知在京的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 務必出席陳毅同誌追悼會;通知宋慶齡副主席,通知人大、政協、國防委員會,凡是提出參加陳毅同誌追悼會要求的,都能去參加。接著又指示外交部:請轉告西哈 努克親王,如果他願意,請他出席陳毅外長追悼會。
然後,周恩來急速趕在毛澤東之前到達八寶山休息室,激動地通知陳毅夫人張茜:毛主席要來,並安慰她“要鎮靜些”。
毛澤東到達追悼會會場的時間很早,除了陳毅家屬和周恩來外,還沒有多少人到達。毛澤東一下車便要 見張茜及其子女。看著神情悲切的張茜,毛澤東潸然淚下,他說:“我也來悼念陳毅同誌嘛!陳毅同誌是個好同誌。”還說:“他是個好人。”在詢問了陳毅幾個子 女的近況後,毛澤東勉勵道:“要努力奮鬥。陳毅同誌對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是作出了貢獻、立了大功勞,這已經作了結論來。”張茜表示很感謝,並真誠地請求毛 澤東提前回去。毛澤東微微搖頭,說:“不,我也要參加追悼會,給我一個黑紗。”一些黨和國家領導人如朱德、宋慶齡等陸續到達會場,正在北京的西哈努克親王 夫婦也被“特別邀請”出席,追悼會的規格明顯地提高了。
追悼會由李德生主持,周恩來致悼詞。毛澤東左臂戴著黑紗,站在前排,高大的身軀略微前傾,靜靜地 聽著悼詞。1500多人的會場被哀痛的氣氛所籠罩,人群裏不時傳來嗚咽聲。致完悼詞,毛澤東向黨旗覆蓋下的陳毅的骨灰盒深深三鞠躬,深情凝視著陳毅微笑著 的遺像,思索良久才慢慢離去。追悼會結束後,毛澤東再一次握著張茜的手,久久不肯放下。
第二天,《人民日報》等報紙都在頭版用整版篇幅刊登有關陳毅追悼會的報道,同時發表陳毅遺像、周恩來所致悼詞和西哈努克親王寫的悼文。此後近一個月裏,新華社又連續播發了一些外國政要和友好人士的唁電、唁函等,悼念陳毅的活動及其影響大大超出了預定範圍。
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毛澤東的崇高地位日益強化。從1963年以後近10年時間裏,毛澤東 都沒有參加過任何悼念活動。毛澤東出人意料地參加陳毅追悼會,從表麵上看有一定的突然性,但這實際上是他心靈深處隱藏著的一種自責和悔恨的流露。經過“文 革”幾年的衝擊和混亂,特別是1971年林彪事件的強烈刺激,毛澤東認識愈加清楚,他陷入了極大的痛苦和失望之中,又一次進行了極為沉重的反思。他決定抱 著重病之軀參加陳毅追悼會,這既是對死者的一種悼念,也是對生者的一種安慰。周恩來在不久後的一次會議上感慨地說:“毛主席參加陳毅同誌追悼會,使我們這 些老幹部,使我們忠於主席的人,都很感動。”
這也是毛澤東最後一次出席悼念活動,與以往的親視含殮、吊唁、遺體告別不同的是,他正式和完整地 參加了陳毅的追悼會,可以說在新中國成立後獨此一例。但不幸的是,在遭受林彪事件沉重精神打擊後,在健康狀況迅速惡化的情況下,毛澤東冒著嚴寒出席陳毅追 悼會後不久病情即“急遽變化”,2月12日發生了休克,“經過這次重病以後,毛澤東的健康狀況再也沒有得到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