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與中南海一組神秘數字之謎

(2014-08-04 01:06:02) 下一個

1949年5月,中共進入北平之後,毛澤東一直住在香山的雙清別墅。毛澤東在周恩來、葉劍英等人的再三勸說下,9月9日,他入住中南海。然而27年後,毛澤東在中南海裏離世,恰好又同在這個9月9日。還有中央警衛團部隊番號“8341”,也另有神秘詮釋;一串神秘的數字,是偶然?是巧合?是玄機……
1949年5月,中共進入北平,毛澤東一直住在西山雙清別墅,直到9月9日才搬進中南海

  而“99”,正是中國傳統以九為大的數字。從稱帝王為“九五之尊”,“九重宮闕”,到稱天下為“九天九地”、“九州方圓”……九始終是一個吉利、最高的數字,……  

   時過境遷,美麗的中南海再現天生麗質。掩映在綠樹濃蔭之中的聖地,正悄然無聲地恭候新的主人光臨。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傳到西柏坡,此時西柏坡正是夜深人靜之時。周恩來看完電文,當即叫來統戰部秘書長齊燕銘、統戰部行政處處長周子健、統戰部交際處第一處長申伯純、統戰部交際處第二處長金城。周恩來叫他們連夜出發去北平,為黨中央遷入北平打前站。
 毛主席與韓桂馨(中,毛澤東衛士長李銀橋的夫人)、李雲露(江青的姐姐)在雙清別墅。

  已經就任北平市市長兩個月零三天的葉劍英聽,說中央派來打前站的人到了,趕緊從他住的德國飯店打來電話:

  “你們來得太巧了,今天上午舉行入城式,就由你們4人代表中央吧。”葉劍英夾著廣東口音的普通話分外清晰。

  第二天上午,前門高大的箭樓上隻有百十人,林彪、羅榮桓、葉劍英、聶榮臻等四野和華野的領導表情十分平靜,他們目不轉睛注視著整齊的隊伍走過箭樓前的大街。這時一個人匆匆跑上樓來,遞給葉劍英一份電報,葉劍英看了一下,塞給了齊燕銘。

  電報是周恩來發來的。他對齊燕銘強調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必須讓這幾個替黨中央打前站的同誌先把中南海和北京飯店接收下來,為黨中央和中央軍委遷入北平做好準備,籌備新政協事宜。

  齊燕銘看完周恩來發來的電報後,趕忙向也在前門箭樓上檢閱入城式的北平市警備司令程子華打聽中南海的情況。

  程子華告訴說,中南海的性質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發生了變化。傅作義將華北剿總司令部設在中南海的居仁堂,使中南海由名勝古跡變成了國民黨的重要軍事機關,由北平市糾察總隊接收了。

  齊燕銘見到北平市糾察總隊隊長,開門見山地說:“我來就是接收中南海的,你的部隊歸我管,我怎麽說你就怎麽辦。”

  糾察總隊隊長有些不解:“你接中南海可以,但部隊歸你管,這……”

  齊燕銘不理會糾察總隊隊長的話,又重複了一遍說:“不管怎麽說,部隊歸我調動!”糾察總隊隊長見齊燕銘一再堅持,且又不明白到底為什麽,但還是不甘心地又問一次:“你到底想幹什麽?”

齊燕銘幽默地說:“將來李德勝要來住。”

   “李德勝”是毛澤東轉戰陝北時的化名,這個糾察總隊隊長也知道了中南海此時的分量,顯然有些著急:“中南海不清理不行,全是垃圾。再說,水裏有沒有炸彈什麽的也不知道。”

  齊燕銘是蒙古族,辦事如快刀斬亂麻,是個急性子。他馬上和另外3位戰友分頭去接收中南海了。

  來到中南海,放眼望去,展現在麵前的是一幅蕭條破敗的圖景:太液池中尚未開化的冰塊呈現一片黑紫色,枯葉和廢紙鋪天蓋地,似乎這裏已是幾十年沒有人煙了。

  絕勝煙柳的皇家宮苑居然成了這麽一副模樣!   齊燕銘向彭真報告,請求疏浚中南海。

  中南海的清掃工作由周子健負責。糾察總隊集中全部力量挖中南海和北海。華北軍區專門派來了一支卡車隊,夜以繼日地往城外拉太液池裏的淤泥。至少有上百年沒有動過這些淤泥了,中南海被一團腥臭的空氣籠罩著,汙水成了不透明的灰黑狀。經過幾個月夜以繼日的勞動,當最後一車垃圾運出中南海時,淡紅色的晚霞倒映在中南海的碧波之中,像粉紅的薄紗,縹緲蕩漾。皇家禦苑恢複原貌,再現天生麗質時,這座皇家“園中之園”的美譽更加名副其實了。大家如釋重負,將中南海疏浚完工的情況報告給齊燕銘。

  齊燕銘來到疏浚後的中南海,感到心情格外舒暢。紫光閣、武成殿、海中美麗小島瀛台、芳徑探幽蹤的“靜穀”,這些著名的精美建築曆曆在目,而西式宮殿懷仁堂日後成為舉世聞名的地方,毛澤東主席生前經常在這裏召開重要會議,接見全國各條戰線的代表和英雄模範人物,會見外國來賓和朋友。如今,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同誌,依然經常在這裏聚會商討國家大事。最後逮捕“四人幫”也是在這裏完成的。時過境遷,封建帝王鍾愛的皇家園林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她悄然無聲掩映在綠樹濃蔭之中,表達著“四季翠陰森”的意境,正悄然無聲恭候新的主人光臨。

  在周恩來、葉劍英等人的再三勸說下,毛澤東入住中南海。一串神秘的數字,是偶然?是巧合?是玄機?

  中南海裏外已經煥然一新,於是,北平市市長葉劍英打了一個報告,請暫時在香山辦公的黨中央遷入中南海。

   當時毛澤東居住在香山的雙清別墅。
雙清別墅,現在已經作為博物館供參觀,遊人絡繹不絕。這是當年毛澤東居住的地方。
    雙清別墅坐落在香山寺以南的山腰中,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小庭院,院子的高坡上湧出兩股泉水,晶瑩清澈,乾隆在山泉旁的石崖上題了“雙清”二字。雙清的來曆據說和元朝忽必烈有關。忽必烈一次登高北望,隻見西北方向紅彤彤如地火上升,金赤赤似紫雲降世,以為是神仙下凡,“福”從天降。於是,立即降旨,說要尋找“福地”,他坐上龍車向西北而行,一直找尋到香山這個地方。那時的雙清,既沒有清泉,也沒有建築物,就是樹多。樹枝上掛滿了紅葉,把整個山梁裝飾得紅殷殷的,原來那紅彤彤的地火,就是這滿山的紅葉。忽必烈見此,不免有些心灰意懶,便靠著紅葉樹幹而睡,不一會兒便進入了夢鄉。在朦矓中,他看見兩隻乖巧可愛的小白兔圍著他的身邊跳來跳去,他俯身去捉,這兩隻小白兔既不讓他逮著,也不跳得太遠,誠心惹他著急。忽必烈見此,便想出了一個主意,假裝睡覺。小白兔又圍著他的身邊跑來跑去,他猛然伸手抓去,眼看要抓住了,可還是讓小兔跑掉了。就在白兔消失的地方,冒出兩股清泉。那泉水來勢猛,漲勢快,不多一會兒,竟然掀起浪頭,劈頭蓋臉往下壓,嚇得忽必烈大叫一聲,頓時夢醒。他馬上命人就地往下挖,挖著挖著,猛地噴出了兩股清泉。從此,人們就給這裏起了雙清的名字。

  1917年,河北督辦熊希齡在這裏修了一座別墅,稱為雙清別墅。

  雙清別墅淡雅幽靜,院內山、水、樹、石順其自然,甘洌的泉水匯集一池,清澈漣漪。池邊有亭,亭後有屋,因材借景,秀麗非凡。在這裏,春日可賞花,酷夏可避暑,秋可觀紅葉,嚴冬可踏雪,真可謂香山之“園中園”。

  當中南海以嶄新麵貌等待新主人入住時,毛澤東心裏卻有些別扭。

  原來,毛澤東已經熟悉了香山的環境,在雙清別墅裏他為新中國成立而忘我操勞,對新中國充滿希望,也對自己的住所傾注了感情,為此不願離開,想長期居住這裏。但香山離北京城較遠,且麵積很大,再加上北平剛剛解放,社會還不是太穩定,出於對毛澤東的安全和工作的方便,大家覺得毛澤東住進北京城裏更合適。但大家也知道毛澤東固執的性格,了解他對雙清別墅的感情,說服毛澤東搬家隻能“側攻”不能“強攻”,於是勸說毛澤東進駐中南海的工作“艱難”地展開了。葉劍英打了請黨中央遷入中南海的報告後,一直等毛澤東批準的消息,等了好些天,沒有動靜,葉劍英專門跑到雙清別墅向毛澤東催問他的報告。

    可想而知,葉劍英不僅沒有拿到批複,而且還受毛澤東一頓批評。

    “我不搬,我不做皇帝。這個劍英真固執。”葉劍英走後,固執的毛澤東對周恩來說葉劍英固執。

    “你還是應該聽父母官的。”周恩來含笑回答。因為他同意葉劍英的意見但又不好直接對毛澤東說。  

    “我偏不聽,這是原則問題。”

    “劍英堅持你進中南海也是原則,這個地方連圍牆也沒有。”

  “不談不談。”毛澤東內心忌諱無法明言,便回避這個話題。

    周恩來心裏明白毛澤東內心的忌諱,因為中南海是皇帝住過的地方,原是慈禧太後獨攬國家大權的地方;也是光緒皇帝因變法維新被囚禁的地方;袁世凱這個竊國大盜占據這裏為大總統府,並在這裏籌劃複辟稱帝陰謀。

  進城之前,毛澤東特意號召全黨看一看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這本書講了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如何驕傲又如何失敗的。

  周恩來希望毛澤東搬進中南海,主要考慮安全,四周的紅磚高牆是天然的屏障。

  “主席住進去,我們才好高枕無憂啊。”周恩來對坐在一邊的朱德總司令說。

  朱德表示讚同。

  為此中央召開會議,終於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意見決定搬進中南海。毛澤東隻好點頭同意進中南海居住。因為他知道,如果他不願意進中南海就意味著要在別處為黨中央選址。他不願在新中國剛剛成立就大興土木為黨中央建築辦公地址,他隻能選擇同意搬進中南海。 
他搬進中南海的日期恰好為9月9日,而這個日子在27年後成為他的忌日。不知是天意還是巧合?毛澤東進駐中南海到在中南海裏離世,恰好同在這個9月9日。而“99”正是中國傳統以九為大的數字。從稱帝王為“九五之尊”,“九重宮闕”,到稱天下為“九天九地”、“九州方圓”……九始終是一個吉利、最高的數字。

  直至毛澤東於1976年9月9日在中南海遊泳池居所病逝,“九九”及“八三四一”兩組數目才被人們注意,“九九”為毛澤東去世之日;“八三四一”則是暗示毛澤東的生命曆程為83歲(1893-1976),在黨內的領袖地位曆經41年。(1935-1976)。(編者注:當然,嚴格說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張聞天同誌被推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負總責,即為黨中央總書記,主持黨中央的日常工作,直到1943年3月都是總書記。遵義會上,毛澤東還隻是補選為政治局常委,不是領袖,要算領袖的時間,也隻能從1943年3月20日,毛澤東在張聞天沒在延安時,由他主持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1943年3月16日至20日),推舉他為政治局主席起才能算領袖。)

  如果說毛澤東一生有什麽巧合或是神秘,這個9月9日便是一個,另一個就是“8341”。這組普通的數字卻具有極濃鬱的神秘色彩,有關它與毛澤東的傳說比比皆是,但似乎都離不開“壽命83年,執政41載”之說。後來又有一則新說,大意是:秋收起義時,毛澤東有一把漢陽造的步槍,槍的編號是8341。毛澤東到延安後,常常要把步槍拿出來擦擦,非常珍惜。“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理論實踐,就是從這支槍開始的,最後武裝奪取了政權,取得了全中國的解放。進北京後,他不再需要槍了,但他記住了這支步槍的號碼,命名了他的警衛部隊,以紀念他的戰爭生涯……類似的傳說還有很多,廣泛地刊載於國內外的一些報刊上。

   其實,這種說法的可信度是不大的。毛澤東一生不愛槍,從沒有看見過他佩帶槍,更沒有看見過他打槍,一生唯有一張到部隊視察用槍瞄準的照片,如毛澤東有那樣珍惜的漢陽造,難道還不收藏到軍事博物館?中央警衛團的建製歸中央軍委總參謀部領導,總參謀部授予中央警衛團的代號為8341部隊,也是按編製序列下達的。1949年5月進駐北平後,中央警備團擴編為中央警衛師,師長劉輝山,政治委員張廷楨。1953年5月,因中央警衛機構的變動,在中央警衛師一團(前身是延安中央警備團)的基礎上,調整充實組成新的中共中央警衛團(實際是師的建製)。該團番號全稱: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警衛團,擔負中共中央領導同誌的警衛任務,團長張耀祠,政治委員楊德中。《張耀祠回憶錄——在毛主席身邊的日子》一書中,在對8341部隊番號的來曆,也如此之說。

   但是,在我們這個充滿神秘文化氣氛的國度裏,人們是寧可信其有,也不信其無的。也正是因為這些神秘的傳說,使得中央警衛團的“8341”代號,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數字。並且繼續延伸著神秘的外延。
毛澤東九泉有知,他萬萬不會想到,平凡的四位數竟然能給中央警衛團塗抹這般神奇的色彩。現在細想,如果說8341這個數字神秘,還不如說8341部隊肩負的使命更加神秘。久而久之,誰也說不清8341是因警衛部隊的特殊使命而神秘,還是警衛部隊因為8341正好象征毛澤東的命運而神秘。

   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南海的警衛部隊有著其他部隊無法比較的環境優勢。無論是跟隨中央領導人外出,還是照顧領導人的日常生活。無論是在平靜的年代,還是執行秘密行動,警衛戰士始終和中央領導人形影不離,這種非同尋常的近距離本身就具有神秘的想象。

  當然,以上的傳說是缺乏科學依據的,何況毛澤東是一位馬列主義者、無神論者,他怎麽可能相信這一套呢?日期以及數字的巧合也僅僅是一種巧合而已。畢竟大千世界是一個充滿玄機和想象的世界。(參考資料:《紅牆內的軼聞趣事》、《紅鏡頭中的毛澤東》編輯配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